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不安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7:22 来源:笔趣阁

卢象升的直属标营已经出阳和两天,一个参将和两个游击,五六个督司和守备,加上中军官一并,率三千二百余人自阳和而出。

巡按王汝槐和内丁一百余人跟随而出,权为监军。

自封闭城门半天之后,阳和往新平堡的道路也被阻断了,直接断绝所有内外消息,但卢象升并未感觉放心,他知道和记的情报工作向来十分出色,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法根本不太可能真正断绝新平堡的内外消息。

九月二十二日洪承畴出大同,率部往阳和,同时檄令黄得功等诸将至沿边的边墙和各堡戒备,同日宣府巡抚傅宗龙也接到朝中密令,除了调动宣府巡抚的标营至边墙戒备外,同时也檄令各种镇将至边戒备,驻张家口副将周遇吉率其部三千余人,也是奉令急趋新平堡一带驻防,随时配合大同兵马剿杀张瀚并和记众人。

沿边诸堡,原本就充实加强了防御和驻军,现在一路檄令过去,从偏关到杀胡口,再到保平堡桦门堡,一路上军堡和火路墩加上军台都全部奉命戒严,将士枕戈以待,除了防止张瀚等人越边墙而逃外,也是要小心北方的强敌前来破关救人。

数日之内,从大同到宣府,最少直接动员了三万余人,加上各守边驻堡的军伍,宣大两镇动员了超过五万人,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陕西镇,甘肃镇,诸多的总督,巡抚,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督司,守备,一直到千、把总,不知道多少人奔波于途,朝堂中又使了多大的力气在关注这件事上!

到九月二十五日,大军起行已经接近新平堡时,在阳和以西数十里地方,卢象升得到情报,洪承畴等人已经率部接近阳和卫城了。

按官兵脚程来算,到新平堡还得有四天左右的时间,这已经算快了,卢象升知道事态紧急,他自己的部下已经奉命赶赴新平堡,最少要将军堡四周包围,同时他严令桦门堡一带的驻军小心戒备,如果发现新平堡中人试图越过边墙,过堡出边,那么可以用城堡上的小型火炮轰击,如果人数不多,就出动马步冲散其阵,务必不使新平堡中人可以集结出关。

与此同时,最要紧的就是张家口的周遇吉所部,三千多精锐过半马步,急趋至新平堡北部边墙一带巡哨,遇敌则痛剿,不使一个活口逃脱。

做出诸般举措之后,卢象升稍稍放心。

但他已经两天没有接到新平堡那边的消息了,赖同心并未复命,同时王、李二守备也并没有派人送来消息。

派到白洋河两岸至官道巡哨的部下,也并未送来有用的情报,新平堡一带,仍然是一团迷雾。

可堪欣慰的就是周遇吉等人行动相当快速,已经有多股哨骑已经赶至平远和保平两堡附近,新平堡北部的几个军台和数十个火路墩都有兵马驻守,开始防备北方草原有兵马南下,据这几天来的观察,最少东西超过五百里方圆的地方都未发现蒙古人的骑兵或是牧民,也没有发现和记成建制的兵马。

只有少量的和记游骑在草原北侧与边墙一带的明军对峙,双方都保持了克制,明军并没有追击的打算,和记哨骑也并未大举集结或深入的打算,双方对峙之后,和记哨兵就果断北撤,消失在了过膝的长草之内。

对这样的禀报,卢象升并未感觉安心。

如果人们站在高处俯瞰就知道了,为什么新平堡和保平、平远、桦门各堡在这里修筑军堡,可以看的出来,从最西头的杀胡堡,到北端的镇羌堡,再到南边的大同镇城和各堡,中线的许家庄堡和蔚州,广灵,灵丘等地,整个大同和宣府好象被群山掩映,西边到东边都是海拔很高的高山,从西北到西南,再到北端,再于东北到东南,由贺兰山脉为西,中间北端是阴山山脉,东南则是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交接。

晋北多山,只有在诸堡所在的北端与草原地界交接,呈山脉与平原交汇的地貌,所以大明沿着大同和各堡之间,在山脉和平原之间修了几条最重要的官道,其是最为要紧的就是从大同到张家口,又从张家口往京师的道路。

著名的紫荆关,就是阴山山脉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处于平原,两大山系的交界处,如果从紫荆关入关,可以迅速的进军到京师一带,因为入关之后,地形就相当的好走,很容易快速进军了。

也行当年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主力,然后就是从紫荆关入关,直迫京师,身后还有宣镇等不少军镇根本没有去打。

如果此次大事不顺,和记从新平堡一带进入长城防线,沿着官道直趋京师,那么就象是在晋北“几”字形的防御里直接削掉了东部一角,十余个军堡,整整一路守兵,加上宣府的兵马,一万多兵马直接迫向新平堡,一万多人在沿边的边墙,也就是山脉到草原地貌巡哨守御,一旦事情不顺,则京师畿辅一带西边的守备会瞬间空虚,卢象升最担心的就是和记借由此事正式与大明决裂,宣府和大同一带成为攻击的第一波的目标。

皇帝的想法是放开西侧,甘肃榆林一带纠缠和记兵马,但和记又不蠢,为什么不直接打下宣大和蓟镇,将京师直接包围在内?

大明京师,靠的就是九边兵马保护,京营兵已经不堪用,靠城墙和火器之利勉强可以守城,然而一旦宣大被分割开来,朝廷可依靠的也就只有辽镇兵一处了。可是辽镇兵又需得防备后金女真,断不能全数入关勤王,一旦和记采用这种办法,等于是把囚笼套在了京师头上,整个大明,有被瞬间斩首的危机。

怀着相当沉重的心思,卢象升率着幕僚和阳和的一些官员和民壮,往西迎出三十余里远,俟看到大同镇兵和抚标兵的旗帜时,已经是天色昏黄。

算算时间,估计到四天之后大军才能抵新平堡,卢象升心中更是焦虑起来。

洪承畴也是改坐轿为骑马了,他是南人,坐船坐轿都可,骑马却是有些费力,待身形高大,仪表堂堂的卢象升率人迎在道左时,洪承畴的中军官报了上去,巡抚大人才勒马停住,自战马上翻身下来。

几个长随上前伺候,将洪承畴小心翼翼的扶了下来,众人在道旁见面行礼。

卢象升在右揖拜,洪承畴则是在道左还礼,其后又有人在正中跪下行礼,洪承畴居中受礼,拱手还礼。

诸多民壮隔的老远,眼看着大军前来尘土飞扬,却是没有资格进前。

“卢大人辛苦了。”洪承畴穿着红丝罗常服,乌纱补服,雪白的里衬上染了不少灰尘,下马时洪承畴很费心力的掸了好几下,等见礼还礼毕,洪承畴也没有太多客套,敷衍一句后就问道:“学生一路东行,屡见传骑,都云无新平堡的消息,卢大人这里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并没有。”卢象升道:“传见督司李国奇,只回报隔绝东西交通,哨骑往北出边墙数十里,且见宣府兵自东而来,应是前哨骑兵,其余各处都并无消息,也无异状。有一些过往百姓,或是拘押,或是管编,亦不准其随意离开,泄露消息。”

洪承畴很注意的听着卢象升的汇报,这些情报和他在此前不久接到的汇报相差不多,总体来说,是北部边境未发现和记的大量兵马南下,亦未发觉新平堡有何异常。

四周的各堡和边墙一带已经遍布军人,如果个把人想溜出去,可能还有三分机会,如果几十几百人想潜越过边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九边是沿旧长城线布置的军区,从甘肃到榆林,大片的地段或是修好城墙,配上军台军堡,或是以盐池沙漠为界,辅以城池和军堡。

大同这里,很多军堡依山而筑,辅以旧长城和大明自修的长城,可谓雄关万里,虽不及蓟镇边墙那么壮阔雄伟,但从防御上来说也丝毫不差。

这样的防御体系,想偷越个把人都有相当的困难,几百上千人想过境,除非守将和守兵是死人,或是被和记完全买通,这样方有可能。

仔细想想,不管是傅宗龙还是周遇吉,或是沿边诸将,多半是从京师或别的军镇调过来,时间不久,平时管束也很严格,而且各部分属各个山头,想做这等大逆不道的事需得彼此信任,毕竟是拿脑袋来冒险,这么一想,应该没有这种可能。

这么一来,张瀚似乎真成瓮中之鳖,没有机会逃离?

洪承畴心中有强烈的不安感,张瀚出名已经好多年,他当初在大同当提学时就深知张瀚还有和记高层的厉害。

这帮人,行事有章法,做事有考虑,不要说张瀚自己不可能将自己和家人置于险地,最终无路可逃,就以和记的高层们来说,又怎么可能把他们的最高首领轻易的放弃?有张瀚,和记有掩有天下的可能。无张瀚,哪怕自保也很困难,和记的高层纵有野心,也不会看不出这一点罢?

这种想法还只是推断,但转念一想,新平堡里没有丝毫消息传出,哪怕事情不顺,赖同心也理应派人出来送信,岂有一无消息之理?

这么一想,洪承畴内心的不安感更强烈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