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战

大明1617 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战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7:32 来源:笔趣阁

何和礼道:“去年征叶赫,今年征明,旗丁皆以战为主,耕作时人力不足。”

费英东道:“自去年入夏之后便是极少雨水,今年冬酷寒,入春后滴雨未下,近水之田还可以人力引水,远水之田减产都在五成以上。禾苗枯萎,麦穗干瘪。”

何和礼虽是老资格的元勋,此时却在两红旗下,代善此时也躬身道:“汗阿玛,大臣们所说是实,我远到宽甸一带看了,都是一般模样。”

努儿哈赤回想一下,果然从去冬至今,几个月时间几乎一场雨没有下过,当时他在谋划消灭叶赫部,然后再度攻明,抢下辽东和辽南,在这般的大战略之下当然也是有绝大的压力,努儿哈赤那段时间忧心忡忡,几乎顾不上别的事,不然以他今天处断政务这样事无巨细的决断,这样的灾情当然是早就该知道了。

“真是奇了。”努儿哈赤回想自己的大半生,摇头道:“从未见过这般连续坏上多年的天时!”

以前女真人是渔猎民族,是以打渔捕猎以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在几百年后的现代社会,仍然有少数通古斯人生活在极地和密林之中,生食鹿肉,住雪屋,以雪橇和狗为伴,这是女真人当初的真实写照。

归顺大明后,他们得到固定的居所,可以与汉人这样的农耕民族展开贸易,同时也学习种地,购买耕牛,自努儿哈赤祖父时起,建州部就是以农事为主,渔猎为辅,正因如此,建州部的实力才越来越强,远超诸部之上。

努儿哈赤对农事当然是十分上心的,渔猎是部落的武力基础,用来锻炼旗下的武力,而农耕才能保障后金国拥有发动大战的国力,没有粮食便没有更多的部众,种不出棉花,便生产不了布匹,无法使旗丁穿上衣袍,没有储存,便没有使士卒远离部落做战的资本,是以耕战耕战,其实耕在战上。

皇太极起身道:“汗阿玛,据抚顺额附说,明国这几年也是一样,四处都是天时极坏。”

“那又有何用!”努儿哈赤摇头道:“明国之大,你们难以想象。我也知道他们九边的收成不好,但他们可以从别处源源不断的征调粮食,明国人是不会缺粮的。”

以努儿哈赤前往明朝多次的见识,这一层来说也没有看错。

不管九边在小冰河时期遭遇多少灾害,其实京师和蓟镇辽镇一带的军士从未有缺粮之忧,只有北部边镇因为遭遇大灾,加上朝廷财政困难,对西北边镇供给颇有不足,其余地方,其实用度几乎是一直充足的。

辽镇的外战乏力,几乎都是因为将门吸血,将庞大的财政供给,九成以上落入私门,朝廷统驭乏力,只得任由将门坐大,其实从清军入关后辽东将门的表现来看,并非无一战之力,而就算这样,也是把大量财富收入私门之后的结果,如果将大明一年数百万银和粮食真正用在养兵上,后金是完全没有任何机会的。

另外努儿哈赤想不到的就是农民起义,因为九边的灾情导致陕西,山西,河南诸地中小地主破产,农民纷纷起义,更加剧了明朝中枢财力人力物力的流失,导致无法全力应对辽东危局。

“天时总有好的时候。”莽古尔泰看众人都是一脸凝重,大大咧咧的说道。

皇太极瞥了自己这哥哥一眼,心里颇是鄙夷,他道:“三贝勒可知现在粮价多少?”

莽古尔泰知道又被这个好弟弟在父汗面前捉了痛脚,他有些狼狈的道:“不知道,纵然稍涨,总会回落的吧。”

皇太极竖起两根手指道:“现在已经是二两一石,我旗下人总要拿银子买粮食来吃饭,现在还没有太困难是因为前番几次大战,夺得不少银两资财,分发下去不少,再过几个月,粮价不落,恐怕不少旗下人要挨饿了。”

“这怕什么?”莽古尔泰好象被打开思路一样,恶声恶气的道:“汉人原非我国人,如果日子好过,可以恩养他们,叫他们完粮纳税,若是国人的日子都过不下去,难道还叫他们吃饱喝足看我们的笑话吗?到时候抢他们的粮食就是!”

这话说的甚是荒唐,皇太极几乎当场就要反唇相讥,他熟读汉书,知道治国可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是按莽古尔泰所说,占这么大地盘有何用?不如和蒙古人学,隔几年抢一回,这样还省事的多。

只是皇太极看到父汗居然轻轻点头,代善,阿敏,还有费英东等人俱是显露出思索之色,虽然没有人直言赞同,不过显然莽古尔泰这一次的发言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大家都觉得这法子很是爽快,也能迅速破解困局。

只有何和礼皱眉道:“现在汉民穷困的也不少,汉人地界也是一样遭灾,流民和乞丐很多,我大金给旗下人授田,又不会给汉民授田,这也是很大的麻烦。”

莽古尔泰得到鼓励,这时大声道:“这有何为难?无地无米的汉民留着何用?难道还真的叫我们国人打仗纳税去养他们?不如杀了。”

“三贝勒此言有理。”

这一次终于有人出声赞同,并且跟着还有不少人出声附合。

努儿哈赤也皱紧了双眉在思索着,近来他连下政令,言称只要汉人配合女真统治,那就一体对待,并且他还杀了几个违令杀汉人的女真人,拿这几个倒霉鬼的人头杀鸡骇猴,以免女真人四处屠杀抢掠,动摇他在辽东和辽南的统治根基。

不过既然遭遇缺粮的困局,总不能叫女真人和汉人一起挨饿,或是女真人挨饿,汉人反而吃的油光满面,那么旗下人会怎么想?后金国的统治根基就是以努儿哈赤家族的奴隶主加上八旗上下,如果八旗离心,几百万汉人真的归顺抵什么用?

但此时还不是改变国策的时候,只是可以做一些微调,比如努儿哈赤下令的赐田,其实就是变相从汉人手中抢夺田亩,同时他还下令女真家庭因为刚搬迁到汉地,可以到汉人村庄自己选择汉人家庭同住,一则是叫汉人供养这些征服者,二来是以女真人监视各处的汉人,一举两便。

努儿哈赤自思诸般举措已经到位,现在如果大量捕杀汉人,抢掠粮食,尚且并无必要,同时也等于自扇耳光,大损自己威信,没有必要这般操切。

当下便对莽古尔泰道:“你凡事先同大贝勒或是四贝勒商量一下,以免出语荒唐。”

莽古尔泰红了脸,诺诺连声的退下,刚刚赞同他的人也都吃了一惊,各人都躬着身子,生怕被努儿哈赤点名责骂。

“然而粮荒也很要紧。”努儿哈赤突然想起一事,对皇太极道:“此前那个曾经与我国会盟的明国汉商,是不是名叫张瀚?”

皇太极心中一凛,说道:“正是叫张瀚。”

“他怎么还没有动静?”努儿哈赤有些不满的道:“当日前来,说是建立贸易商路,一去经年,毫无动静,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皇太极躬身道:“据抚顺额附说,最新的消息是此人已经打赢了和竟争大商人的商战,独得了土默特蒙古的商贸走私重利,还有消息,他的货物也一直往北,外喀尔喀三部蒙古,也与他关系极好。往东,则是已经到白洪大台吉的喀喇沁,再下来就是炒花的内喀尔喀五部,然后是阿鲁科尔沁,嫩江科尔沁,再下来才能抵得我们与蒙古的边墙。汗阿玛,路途太远,诸部林立,心思各异,这张瀚也是有大毅力的人,我相信他最终还是会来的。”

努儿哈赤静静听着皇太极说话,他此时的头脑还很清楚,并没有失去理智,听完之后努儿哈赤便道:“看来确实是我有些误解,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派一些兵马做为前锋,先到科尔沁地界,待巴林敖汉奈曼各部与我们和好时,再派人去那几部,这样等商队前来,便可以从容引到辽东了。”

“回汗阿玛,”皇太极从容道:“我已经派了半个牛录的人手往草原,在那里久驻等候消息,若商队前来也可以就近护卫,这些人由谭泰和舒穆二人领着。”

“谭泰也快能当牛录额真,舒穆原本就是,半个牛录的丁口太少了,给他们补足一个牛录吧,你的旗下人手不足,再有野人女真或是蒙古人入旗下时,先给你的正白旗补上丁口。”

众人都是极为羡慕,皇太极这事是擅自调出人手,但努儿哈赤并没有丝毫生气和介意,不仅如此,还帮皇太极补充不足的旗丁,这份恩遇,不要说普通的小贝勒和台吉阿哥们根本没法相比,就算是其余的三大贝勒,似乎也有所不及。

代善面无表情,阿敏眼中波光闪烁,莽古尔泰却是气咻咻的模样。

皇太极起身谢过父汗,他当然也注意到了三个大贝勒的表情,在三人之中,他其实最忌惮的只有代善,阿敏虽然阴沉,但毅力不足,同时并不是努儿哈赤的儿子,这一层就限制死了他未来的前程,莽古尔泰只是一个莽夫,打仗也一般,还不如阿巴泰,代善却是勇武敢战,行事果决,又坐拥两红旗,堪称众望所归。

代善的面无表情,当然不是在隐忍,而只是不曾将皇太极放在心上而已。

皇太极目光恬淡从容,他已经早就谋划对付代善的办法,很快就要实行了。

-=--------

大家记得投票,这周红票感觉有些下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请各位书友访问9???9???9???w???x.c???o???m,sj.9??9??9??w??x.c??o??m,纯绿色清爽阅读。9?9?9?W?x.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