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怒潮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7:32 来源:笔趣阁

“射他!”袁崇焕疾颜厉色的道:“射死此人的赏银五十两!”

城楼附近有过百弓手,闻言之下立刻都抽箭瞄准。

敌骑看到了,赶紧叫道:“袁老大人,难道连书子里写什么也不想看吗?”

弓手和将领们都有些犹豫,袁崇焕面色如铁,黑脸板的更厉害了,右手用力一挥,大怒道:“给我射!”

这一下没有人再迟疑了,所有弓手都将手中弓箭拉满,然后对准那骑手射了出去。

第一时间最少射出近百支箭矢,崩崩的拉动弓弦的响声响个不停,那个骑兵立刻变得异常狼狈,他伏在马身上赶紧往后跑,身侧的箭矢落了满地都是,后背也中了几箭,那人也是硬气,没有吭声,拔转战马跑了几十步兵才起身,再慢慢的跑回本方大阵里去。

片刻之后,女真人的营地里传来阵阵号角声。

大量的骑兵从东西南北四面蜂拥而来,最少有过万骑聚集在一起,他们沿着宁远城墙四周来回的奔驰,嘴里不断的发出怪叫和怒吼声。

四面全是灰色和黑色,以黑色为主,到处都是奔跑着的骑兵,有一些穿着绵甲的旗丁光着脑袋,策马奔跑时露出脑后的小辫,在空中不停的飞舞着。

每人手中都挥舞着精铁武器,或是拿弓箭瞄向城头。

在策马飞驰而过的时候,女真兵都做出各种挑衅的姿式,发出嘲讽的叫声。

上万骑兵呼啸而过的威势是叫人无法想象的,在女真骑兵呼啸而过时,城头上的人好象坐在小船漂浮在大海之上,四处都是咆哮怒吼的海浪,似乎再下一个浪潮过来的时候就会把小船扑翻,把所有人都按在冰冷的海水之下。

城头的明军多半面色发白,包括将领的内丁也是一样。

这城上的人九成以上没有打过仗,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

他们的装备和待遇把萨尔浒一战时的辽镇明军远远甩在身后,但论战场经验和战斗意志就差的太远了。

不光是普通的士兵,萨尔浒之战时明军的主力是杜松一路,有名有姓的千总以上的军官就战死了三百多人,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军官,全部是征战厮杀多年有经验的老人,有这些军官在军队里,很轻松的就能掌握好两万人的部队,可惜他们全部战死在疆场之上。

其后的数次惨败,损失的都是敢死之士,比如对优势之敌还敢冲出城邀战的总兵贺世贤,血战浑河的浙兵将领,在辽东经略袁应泰率领下出城与八旗兵血战的三万辽兵和宣大兵。

他们都死光了,包括千总到总兵的大量的过千人的武官。

现在的辽镇从总兵到士兵都是经验不足,赵率教在几年前才是个千总,祖大寿在萨尔浒之战时只是守备,到广宁之战时才当了游击。

满桂在六七年前时才是个守备,后来杨镐惨败后提拔新人小将,满桂被杨镐和王象乾赏识,慢慢从守备到游击,参将,天启二年时孙承宗赴辽东,接见满桂,赏识其相貌口才,提为副总兵,令其驻守远屯田,这才使满桂逐渐走到高级武将的位子上来。

总兵都是这几年来火线提拔的,底下的各层将领的资历和他们的主官都差不多,就算资格很老的,这么多年提不上来,也就充分说明了能力不足。

辽镇大放光采,战力成为大明九边之首,主要还是在其后的三四年的时间里。

通过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还有陆续不断的小规模的战事锤炼,也包括征剿农民军和四城之战,吴桥兵变后的登莱之战,一系列的战事确定了辽西关宁铁骑战力第一的地位,也充分锻炼了将领。

现在的宁远,真的还差的很远。

“擂鼓。”袁崇焕面色也有些发白,但他还是相当的镇定。

在他身边是袁升高,袁天敕与周文郁等幕僚和内丁们,稍远一些是满桂和祖大寿等诸将。袁崇焕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胆怯和畏惧,以他的心性来说确实有一些蛮性,不管是为了朝廷或国家,又或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袁崇焕确有常人甩不及的蛮性与狠劲,哪怕是拼上自己的性命,也是在所不惜。

鼓声响起,几十面大鼓把城外的呼啸呐喊声压下去不少,更多的将士涌上城头,几乎每个垛头都站满了人,兵器要小心些拿,否则容易伤到身边的袍泽,瓮城和几个角楼,箭楼上也站满了人。

城头上到处都是守城的器械,包括火油,檑木,石块,万人敌,更为醒目的就是那隔着百步就有一门的红夷大炮。

哪怕是最胆怯的人,此时看到身边站满了人,密密麻麻的兵器给人相当的安全感,身边的伙伴都在,军官们也在,大伙都在城上,也没有谁能落荒而逃,这给了新兵相当的安全感。如果在战场的荒野上,随时都可能会有人先跑,人们的心理就会产生怀疑和严重的不安全感。老兵能够克服,也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真要跑的时机,而新兵很容易因为一点儿波折就产生溃败逃跑的心理,将领们明明想打,却压制不住新兵,结果老兵和内丁就容易被新兵裹挟着败逃。

在城头上就不同了,新兵能很容易的越过心理的关坎,迅速成长为老兵。

城头的红夷大炮更给人安心的感觉,沉重的炮身有近六千斤重,简直是庞然大物,在城头上需要打造极为复杂和牢固的炮架,才能在火炮打放时帮助稳固炮身。

在每次开火的时候,都是炮口喷出极长的火光,发出叫人耳聋的巨震,然后火炮的炮弹打出极远,落地之后还是使地崩山裂,威势大到叫人不可想象。

在这样的红夷大炮面前,什么虎蹲炮盏口炮,大将军二将军,还有佛郎机都是统统成了笑话。

这大炮是大明在葡萄牙人的沉船上捞上来的,其实是海战用的半蛇铳,并不适合陆战。所以大明的车炮营里还是旧式的火炮。这种仿制的大炮被称为红夷大炮,后来被某个喜欢打兔子的清朝帝王加了很多土鳖的名字,其实就是十八磅炮,相对于明军以前的火炮,威力已经足够大了。

站在这样的巨型火器身边,就算它还没有发出怒吼,仍然是叫城上的明军将士感觉心安。

一个小将过来请示道:“大人,是否打放火炮?”

袁崇焕摆手道:“要用到要紧时候,等虏骑攻城的时候再用。”

“是,末将知道。”小将毕恭毕敬的退向一边,袁崇焕感受到了将士们态度的变化,他很满意!

在此之前,袁崇焕就是拿身份和地位压底下的人,所以他经常非刑杀武夫,他不想被武人凌驾到自己头上。

当年毕自肃为辽东巡抚,结果发迟了军饷遇到变兵,被乱兵拿刀架在脖子上,堂堂四品高官被一群丘八又打又骂,袁崇焕清楚的记得,一个乱兵用正反手不停的打毕自肃的耳光,打的巡抚满脸是血。

后来朝廷息事宁人,打人的乱兵一点事没有,发了军饷便散去了。

毕自肃生性刚烈,后来兵变平息后也不肯吃东西,饿了十几天后自杀死了。

袁崇焕把整个经过看的很清楚,当时便发誓自己绝不能落到和毕巡抚一样的下场,好多年过来了,现在他也离辽东巡抚这个位子只差一步,只要守住宁远就肯定是辽东巡抚了,袁崇焕一时间竟是感慨万千,心中思绪十分凌乱。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今天之后,袁崇焕在辽镇兵马中的威望将无人能及。

在最关键的时候袁崇焕站在城头上,指挥若定,所有的大将分列两厢听他指挥,这在普通士兵眼里,袁崇焕的地位就将无可取代。

不管总兵是谁,或是谁为副将,参将,又或是谁为总督,甚至是新的经略,任何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没有办法取代袁崇焕在辽东军中的地位,这种地位不是皇帝给的,也不是权术谋夺来的,更不是虚名吹嘘出来的,这是此时此刻站在城头拿性命搏出来的声望。

有人说,袁崇焕去后,辽事益发无人,从文官节制武将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正确的。

袁崇焕之后,蓟辽总督换过多任,最出名的就是洪承畴,其也约束不了辽镇诸将,对朝廷的抗压能力也相当的差,如果当时换了袁崇焕,可能事态就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也可能不会败的那么惨。

当然事后的话没有人敢确定,最少在此时的宁远,袁崇焕对的起他的职责和身份。

一袭红袍之下是矮小黑瘦的身躯,而在此时此刻,却是威风凛凛,无比高大。

……

晚间时天气寒冷,皇太极进了大帐后立刻有人进来升起火盆,帐篷里暖和了许多。

在包衣们做这些事的时候,皇太极不动声色的看着,既不说冷,也不说暖和,整个人一直倚在一张狼皮褥子上看书,整个人显得无比深沉。

其间有一些八旗的贵族和大将来探访皇太极,见四贝勒心绪不宁,情绪不高,便都一一又告辞离开。

天黑之后,有包衣端来吃食,皇太极简单的吃了几口就叫人端了出去。

晚饭后代善派了叶臣来访,这人是正红旗的大将,现在是梅勒额真,皇太极知道代善一直把这个心腹大将当未来的固山额真在栽培,他端坐起来和叶臣说话。

“大贝勒说日子定下来了,后天攻城,”叶臣为人很端方稳重,一字一板的说道:“我们两红旗攻南门,北门到东侧由四贝勒的右翼负责,大贝勒派奴才过来知会四贝勒一声,到时候两门四边一起猛攻,要是一下子就攻破最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