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四顾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四顾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7:32 来源:笔趣阁

这套话努儿哈赤在打下抚顺关之前一次没说过,在天启四年之前也不怎么说,只对最亲近的人吐露过,现在他志得意满,心中又充满愤怒,所以当众说了出来。

四周的很多小贝勒和阿哥们发出仇恨的叫喊,所有的包衣都在瑟瑟发抖,惟恐这些主子们杀性上来,不分三七二十一把他们也全部杀了泄愤。

好在女真人还需要人推小车,在鞭打和喝骂之下,更多的包衣推着小车继续向前走了,身后留下一堆无头尸首和很快就冷却凝固了的血液。

看到这样的情形,皇太极也只能微微苦笑,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父汗建立的大金国就会崩溃,抢掠来的财富很快就会被消耗,明军有了大炮,各城堡的防御会越来越严密,而一次抢不到东西,八旗就会人心不稳,两三次抢不到,就会面临崩溃。

但这话皇太极不敢说,连最亲近的人也不敢说。

刚刚获得辽西大胜,正面战场上明军死伤过万,抓到过万包衣,无数物资被推运回辽中,除了宁远不克,这一次征明又是大获全胜。

这样强悍的武力之下,谁敢说大金会崩溃?

何况……皇太极用眼角余光看着衰迈的父亲,虽然努儿哈赤已经极其衰朽,皇太极认为父汗连神智都不是很清楚了,可是只要这个老头在一天,所有人就都得忍耐。

没有人能挑战努儿哈赤的权威,哪怕是代善和莽古尔泰加阿敏和皇太极,四大贝勒也挑战不了老汗的权威。

在几十年的积威之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匍匐在努儿哈赤的阴影之下,老汗在一天,他的话就人敢质疑一个字。

就算是部落联合的遗留很深,比如老汗也不能随意剥夺旗下贵族的私属牛录,但威望这东西也是很实在的东西,可以变现为权力。

皇太极在继位为汗之初,因为是各大势力的协商和妥协,他只能选择与代善等人合坐大汗之位,四大贝勒共坐,大家还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如果皇太极不是权术手腕相当出色,慢慢侵夺了各大贝勒的权力,又找借口把代善和莽古尔泰灭掉,代善自己自愿退下,后金的政治生态就会相当恶劣了,甚至很容易引发内战。

在努儿哈赤在时就不会有这种隐忧,掌握权力的大贝勒都是老汗的子侄,同辈的不管是亲人还是部下都已经逝去,到了天命七年时老汗已经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影响或掣肘的最强势的核心上位了。

“扑通……”

远处传来一声巨响,一辆爬犁之下冰块碎裂,整个爬犁掉到了水中。

几个小贝勒传来心疼的啧啧声,他们当然不是心疼赶爬犁的旗丁或包衣,而是心疼那一爬犁的粮食或财货。

努儿哈赤瞟了一眼,说道:“诸申要赶紧过河,这个天渐渐转暖,冰面会越来越薄,走几个人还不怕,大军铁骑经过和大量的车辆爬犁,甚是危险。”

有负责的人赶紧躬身应诺着,皇太极这时也道:“汗阿玛出征过一个月了,也很疲乏劳顿,也赶紧回辽阳汗宫休息吧。”

“嗯……”努儿哈赤沉吟着,一时也不好下决断。

按他自己的想法,最多再过两三个月,等战马养肥一些,夏初的时候再次征明,抢东西是次要的,这一次出动大军围困宁远,一定要将那城拿下,城头火炮虽多,架不住大军从四面攻打。

只是要多死人,这一点老汗并不在乎。

掌兵之人是不能顾忌死人的,否则就没有办法领兵打仗了。

打下宁远在战略上来说毫无用处,只要山海关在宁远就算拔除了也不能守,肯定就是毁城离开,但对努儿哈赤本人来说,他要报受挫宁远城下的仇。就算为了他的私仇死上几千人乃至过万人,也是在所不惜。

不过同时努儿哈赤残留的理智告诉他,现在可能到了再收拾蒙古的时候了。

察哈尔人去年就想跑,似乎是被西边的给挡住了。

有人说是和记挡住了,努儿哈赤当然不信,张瀚他见过,一个很普通的汉人小子,可能在草原上有些势力,说张瀚能挡住察哈尔人和林丹汗,努儿哈赤哪肯信?

如果打宁远,主力可以回到辽阳一带和沿河地方驻守,方便再次动员。

如果要打察哈尔,就要把各旗的战兵先放在沈阳,将来从沈阳越过旧辽东边墙,从广宁那边往击蒙古。

这一次对辽西动兵,先走的广宁就是因为考虑到要打蒙古人,所以先在广宁一带打围,锻炼一下八旗将士,为几个月后的战事提前做好准备。

广宁一带已经相当残破,有一些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在那里放牧,也有少量的车马经过,那是曾经相当繁荣的粮道通道,曾经在十三山派驻大军就是为了保障粮道。

在一年多前,那里几乎每天都有牛车队和小推车组成的车队经过,也因为粮道相当畅通和有相当多的粮食才负担得起驻守广宁的军队,要是张瀚的粮车如历史上八家晋商的那种规模,后金早就负担不起广宁驻军的耗费了。

一直到崇祯十四年之前,后金的国力都相当孱弱,负担不起半年以上的围城战。所以在明军有了火炮之后,八旗对攻克明军城防就没有办法了,但到了锦州之役时,祖大寿和他的祖家军被围在城中超过半年以上,城中虽然还有粮食,但柴薪耗尽,守军十分困难。为了援助锦州,崇祯逼迫持重的洪承畴率重兵援锦,将最后一点家底彻底断送。

现在的广宁耗费虽然力图降到最低,仍然不是后金现在的国力能承担的,可是努儿哈赤也是进退两难。

有这支驻军不仅能围住十三山,隔绝山上汉人武装与明军的联络和配合,另外还能震慑科尔沁,同时还有一些少量的粮食在奥巴台吉那里,和记的人还等着做最后的交割。

和记与女真现在算是关系降到冰点,但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战争状态,所以还是有少量的粮食囤积着,由马队慢慢的运回辽东。

努儿哈赤不仅想打蒙古人,也想彻底拔掉十三山这颗钉子,所以才在广宁打围。

结果到十三山下转了一圈之后,老奴不得不承认毫无办法。

上山的通道只有几个道口,蜿蜒曲折,易守难攻。

别的地方多半是险坡,山崖,几十人就能守住过千大军的攻击,如果山上是一群明军废物,拼着死一些人也拿下来了,可山上的团练不论是装备还是斗志,或是技艺和决心都比明军强一百倍,虽然人数不多,可强攻上山的代价估计比强攻宁远还要大的多,无奈之下,也只能放弃强攻的打算。

努儿哈赤目光冰冷,感觉心中有些沉重。

这一次打辽西是很顺利,得了大量物资,可宁远不下叫他感觉心里有了阴影。以后,明军再收复城堡,肯定也会铸炮,将来还怎么打?

十三山的存在是一颗钉子,扎在心里叫他难受的很。

再下来是宽甸到皮岛,毛文龙这一次又闹腾的很厉害,六堡之地随时能夺回来,但过了太子河就是深山密林,驻军成本太高,所以宽甸六堡打下来又放弃,现在看来,宽甸一带控制在东江手里也很麻烦,对方也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加上旅顺和辽南的威胁始终在,东江有水师,随时来去,弄的辽南防不胜防,大片的土地荒芜了,只能长草喂马,几千蒙古人在辽南放羊牧马,协助两红旗守辽南。

还有身后的朝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配合明军杀过来。

努儿哈赤感觉相当糟糕,四面受敌,短期内抢来的物资还不能转化成国力,或者说抢来的物资可以在半年内支持后金打一两场战争,再下来物资耗光,又会陷入相当困难的境地。所以这一次的决断相当重要,如果不能把这一次的收获成功转化,等辽西明军重新占据各城堡,并且放上大炮,后金国的局面就会相当的险恶了。

在努儿哈赤沉吟的时候,从代善到皇太极,还有一群小贝勒小阿哥,包括都堂总兵各固山额真们都是静静的等待着。

长期以来的信任和依赖叫所有人都只能等待努儿哈赤的决断,只要老汗下了决定,所有人都只能按着老汗的决定去准备。

一匹塘马在大军中疾奔而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塘马吸引了,背插小旗的塘马不停的穿过各个牛录和小推车为主的车流,向着这边疾驰而来。

一个断事官迎上前去,在塘马接近时拦住了对方。

塘马下马,跪禀时呈上文书,断事官接下,立刻转身向努儿哈赤所在的地方飞奔而来。

一个葛布什贤接过文书,又转给巴克什,公文是用女真文字书写,这个时候巴克什等人已经在记录满文老档,将老汗的言行和后金国的大事都记录下来,同时后金政权也有粗陋的文书记录和公文运作,当然也多是用女真文字书写和记录,相当的粗疏和低效。

到天聪年间皇太极成立了内书院,不仅有巴克什等人,还有索尼等满洲俊彦,另外就是有范文程和宁完我等汉人加入内书院,渐渐把后金政权正规化,包括成立六部也是一样。

在此时一切还很粗疏,好在也有运作良好的一套规矩,巴克什看了看之后,就道:“禀大汗,穆哈连总兵奏报,十三山上明国团练有异动,似乎在筹备下山攻击驻守兵马,军情紧急,穆哈连总兵官问大汗如何决断。”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