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营(昨天是三十九)

失去了精良的武器和厚实的步兵铠甲,这一千人先到宁远补齐装备,肯定大半是普通的营兵装备,战斗力要减去一半,然后再到大胜堡一带驻扎,也就是宁远的左翼,辽西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山海关,然后是宁远和锦州两城,接下来就是杏山塔山松山诸堡,往下可能再复大凌河堡和小凌河堡,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堡垒。

如果能收复广宁,那么沿三叉河的西平堡各堡就是最重要的军堡,可是和记明显摆出了不合作的态度,最重要的堡垒城池就是锦州这个咽喉之地,然后是松、塔、杏各堡,可能数年内加上大凌河城,再南下就是宁远,然后是关门。

这一整套防御和守备体系已经很完备了,负责的最高文官是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再下来是辽镇总兵,还有包括客军总兵和团练总兵在内的多位总兵官,辽西将门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蜕变,利益共同共通,进退一致,只是饷械还仰赖京师补给,但京师也依赖他们守备辽西,所以哪怕祖大寿在阵前擅自率兵逃离,朝廷在事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帐了事。

杨二等人到了辽西,必定会事事受制于人,受到歧视和排挤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听到这样的叫嚷,哪怕不少下定了决心离开的人,也是两眼微红。

成方道:“你们在那边我们是帮不上忙了,杨兄一生都在缝隙里求生,料想也不会过不去这个坎,只能祝杨兄和诸位兄弟此行一切顺心顺意,将来总会有再相会的时候。”

杨二道:“希望到时候咱们能把酒言欢。”

“定然如此。”

成方又道:“最后再说一句,我知道杨兄始终不信,不过我敢确定,我们张大人心中最大的敌人就是东虏,不管怎样,和记的力量肯定会用在东虏身上,而不会先用来对付大明。”

徐名也道:“我敢肯定如此,只要大明不主动攻和记,和记就不会先攻大明,上回我回青城,孙先生请我们喝酒,席上有人说起这话,孙先生当时说的很清楚,张大人最恨的就是东虏,灭掉东虏才是我们和记的最优秀的目标。”

“这还真看不出来。”杨二有些艰涩的道:“张大人是先和东虏贸易,现在又放着东虏不打。”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成方最后道:“让我们拭目以待。”

……

“臣黄得功,叩见皇上。”

“黄得功起来说话。”

天气和暖,甚至有些炎热的感觉,天子这一次召见大臣没有在紫禁城里,一般入夏之后皇帝就很少住在禁宫里头了,到处是红墙黄瓦,很少树木,居住起来并不舒服。

黄得功是今天被引见的文武官员之一,这一处地方现在被称为平台,到处是水光山色,风景绝美,毕竟是每一寸地方都精心打造过,花费重金营造出来的湖光山色,所费不菲,效果当然也是绝佳。

这里就是紫光阁,在后世一样是国之重地。

“你是京营参将,五军都督府并兵部俱向朕荐你,说你臂力奇大,赤脸重髯,目有奇色,是京营中最杰出的武将,今日一观,卿的相貌果然不凡。”

黄得功拜道:“皇上夸赞,臣愧不敢当。”

黄得功在卖相上确实相当出色,个头远超常人,关键是赤红膛脸,两眼的眼神相当锐利,臂膀粗壮,一看就感觉相当有的力气。

“听说卿曾经力毙奔马?”

谈起这得意事,黄得功也没有过于谦逊,当下老老实实的道:“臣在东市路遇一匹惊马,撞翻多名行人,眼见惊急,不得时间慢慢驯服它,只能闪身在一边,待它近身过来,臣便一拳打在它脖子上,当时那马就吐了血,后来倒在地上慢慢死了。也是臣打的巧,正中其要害,所以一拳就打杀了它。”

“真是壮士。”天启皇帝相当高兴的道:“练兵,首在得将,将者,便是要如黄将军这般才能得用。听说你在四卫勇营也是擅长练兵,你的部下最为悍勇。”

“臣不敢当。”黄得功事前得到过提点,知道有些事能说,有些事打死不能说,当下又拜道:“臣在练兵上只是牢记忠和勇两字,任何兵马,先教其忠,再练其勇。不管何时何地,忠勇大关过了,兵也就能用了。”

“嗯,说的甚好,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天启原本只是泛泛而谈,他对黄得功谈不上了解,更不能说知之甚悉,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举荐了大量的京营将领,天启一一接见过,象模象样的相当少,如果不是文官相当反对,而且勋贵们也全部是纨绔子弟,天启几乎想重新使勋贵们出去当总兵官带兵,最少在忠诚上他们靠的住,不是说这些家伙不会被收买,而是收买一个普通的总兵和收买一个有侯爵身份的总兵,在价钱上肯定相差好多倍,天启也不确定和记是不是能够有足够多的银子收买每一个边将,但最少这一次九边的大换血肯定是要叫和记付出更多的代价,一直叫到和记付不起为止。

除了更换了两个总督,四个巡抚,还有十几个兵备道,此外就是各镇的总兵和诸路的副将,包括一些重要防御区的参将全部会被更换。

将领的人选除了一些来自南方的明军将领之外就是从京营中选取了,京营将领一直在天子脚下,很多是京中世代将门出身,有一些则是勋贵家族里的分支,比如长子袭爵,次子为将,然后两个门庭分别传下官职爵位,到了这个时候都成了根深叶茂的大家族。

京营将领之中不乏这样的世袭职位,包括守备皇城的三卫禁军,旗手卫,府军前卫,锦衣卫。而京营中则是以三大营为主,当然现在更具有实力的是御马监统带的四卫勇营,黄得功就是四卫勇营的参将,并且是有名的能带兵的将领。

和崇祯中后期的情形不同,天启年间和崇祯早年的京营其实是还有一定战斗力的,当然不是三大营,而是四卫勇营。

包括第一次的女真入侵,在广渠门是京营兵出击,把按着宣大兵和关宁兵揍的女真人给撵开去了。

眼前黄得功的一番对答,最少还是叫皇帝相当满意,并且颇为认可的。

“你是开原卫人?”

“臣其实不是辽镇人。”黄得功声音清亮的道:“臣是南直隶灵壁人,少年时在脚行谋事,有一次帮着一位贵人运货到京师,路上有一些杆子土匪之类,都是臣打退了他们。贵人感觉臣是个武夫的料子,所以举荐臣到辽镇当兵,后来转了籍到开原卫,再下来臣才被选进京营里来当兵。”

这么说这黄得功不仅不是将门世家出身,以前还是那种被人诟病的脚夫。

天启有一种直觉,眼前这人不象是大将之才,但操守过关,而且确实对自己和大明忠心耿耿。

因为他的经历是“贵人”相助,天启知道那个贵人是朝中的文官,后来黄得功在辽镇也是发展的很好,一路上都有一些真正赏识他才干的人,现在又被引在天子驾前,从一个最底层的脚夫到了京营大将,眼前这黄得功的表现也相当明显,知恩感恩,但并没有拍着胸口说自己是忠臣良将,天启感觉这样的人很靠谱,比起那些只会按着文官提点来奏对的勋臣将门的人选要好的多了。

原本给黄得功安排的是宣府左协副将,天启这一瞬间却是改变了主意。

“卿听朕言。”天启郑重的道:“今大同总镇以老迈出缺,朕令汝接此任,卿且勉之!”

不仅是黄得功意外,在场的几个太监和礼部引见人员,一个郎中,众人都是相当的意外。天启皇帝更换九边将领的动作很大,但目前来说只是换了几个副将和参将,几个边镇的总兵还没有更换。

大家都知道皇帝最想换的就是总兵,其次是总督和巡抚。

文官易得,目前来说更换的总督和巡抚都差不多要就任了,还有几个兵备道的人选正在斟酌考虑之中。

最要紧的肯定还是将领,九边的文官主持大局,仗却是要武将去打,没有得力的武将,文官的能力再强也无能为力。

挑选武将因为不打算从西北将门中选,只能在京营和河南,山东,还有少量的辽西将门中选取,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十分头痛,要挑选出年富力强,勇于任事,甚至最少在仪表和奏事上合格的人选都不是太多。

这一次推出的黄得功其实也不是正经的京营将领,不过在黄得功身后还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将领,正经京营出身,能力也相当出众,在京营中有着很不错名声的游击将军周遇吉。

“卿就是周逢吉?”天启笑意吟吟的看着另一个黑脸的武将,说道:“听人说卿为人忠厚鲁直,喜练兵,每日爱看兵法,朕赐你兵书数百册,由卿带到任上去看。又听人说,卿曾言: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纨绔子弟,只怕将来难以征战疆场,平时为什么不勤于操练来报效国家,而愧对朝廷发给的俸禄呢?”

周遇吉顿首道:“臣惶恐,确实曾有这样狂妄的话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