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结束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结束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7:32 来源:笔趣阁

轻炮团上来的快,摆开快,构筑炮位也快,第一轮打响的时候还有不少炮位没有构筑完成,第二轮炮响的时候还有相当多的火炮没有校验射击,第三轮和第四轮却已经是打放的十分凶猛和准确了。

这得益于平时不吝惜炮弹火药和火炮的高强度训练!

这个时代的火炮,从技术角度来说和后世没有办法比,也不可能有后世那种精确的射击,乃至是超出人眼观测距离的射击范围。

此时的射击范围不超过三里,一般考虑的是两里左右的射击距离,十二磅炮和十八磅炮的射击距离在三里到四里左右,也不可能超过五里路。

火炮的气闭性,膛线,火药的质量,这些东西决定了这个时代的炮兵只能冲在阵列之前,如果在阵后构筑炮位,可能在前阵败逃的时候能顶上用处,不然还是洗洗睡吧。

不管在左翼还是右翼,炮位一定要顶在前头,并且越靠前越好。

持续的轰鸣声中大队的察哈尔甲兵崩溃了。

或者说整个战场都是一片混乱。

冲向三个品字方阵的骑兵完全找不到头绪,双方在一刻钟左右之后碰面,轻骑兵看到密集的长枪和刺刀方阵完全不敢冲阵,只能用老办法在侧翼和正面来回奔驰射箭,可是在滑膛枪的打击下这样的举措等于是送死,如果拉开距离骑弓就毫无用处,而滑膛枪还可能射到这些察哈尔骑兵,同时各个方阵内都有大量的轻型火炮,每一次击发都是一片腥风血雨。

持续的枪声,炮声,鼓声,人的呐喊声持续不断,加上成千上万匹战马来回奔跑发出的轰鸣声,整个战场不仅混乱而且十分的嘈杂劲爆。

察哈尔人的反击还没有打起来就夭折了,无数骑兵突入方阵,但根本谈不上破阵,他们只能继续往前跑,然后一头撞在更多的横阵之前,他们溃散奔逃,被大股的枪骑兵在战场上四处追杀着,杀戮着。

更多的牧人选择了投降,在双方主力交手不到两刻钟后,整个战场的局面已经相对明朗了,很多察哈尔人开始后撤了。

但同时有不少人发觉后撤也晚了,右翼已经被突破了,几千红袍骑兵不断的驰射,打的右翼彻底崩溃了。

这时战场上喇叭声又再度传来,军官们都是精神一振,鼓点声也变换了。

大片的横队部队开始变队,原本的连横队和营横队开始集结在一起,结成了六人到八人为一个队列几百人为纵深的纵队。

“除非有优势炮兵的增援,否则纵队无法突破横队。”这是张瀚的名言,当然似乎好象是剽窃了十九世纪一个著名的欧洲统帅的话,不过连张瀚自己也记不得了,只有姑且当成自己的名言。

纵队的优势在于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上保持队列,并且利于用刺刀突击或是追击敌人,因为纵深深厚,并且队伍“瘦身”了,更方便机动。

在战场上完全掌握优势之后,用纵队当然更方便。

十几个连组成的纵队比十几个连的横队更容易集结,也容易突破障碍,不过是敌人的阵势还是灌木,草从,山地,废墟,纵队的突破能力当然更强,更加方便,纵队是所有阵形中最容易进攻,切断敌人,进攻侧翼,迂回包抄的阵形,它的机动速度很快,远远比横队要轻松许多,相比于用来防备骑兵的空心方阵,营连纵队的机动性要强出很多。

长的横队在行军途中可能需要多次重整,障碍物,速度不均,就象刚刚卢四要重整部队一样,每个连队难免都会步调不一,这是很难避免的事情,再高强度的训练也避免不了,遗弃的武器,人和马的尸体,灌木,树木,篱笆,沟渠,这些障碍物越多,横队受到的限制就会越大。

每个连横队和营横队之间都有规定好的距离,三行队列之间也要保持算好的距离,这并不容易。

纵队的长处就是这些混乱都可以避免,同时易于冲锋突进。

短处当然也有,纵队的火力输出只有前面几排的轮射,与横队对射的话会被打的很惨,所以在一百多年后的欧洲,在战场上纵队一般会选择隐蔽地形躲藏,在已方取得一些优势,比如炮火覆盖到敌方造成敌人混乱后,几个营十几个连的纵队突然发起进攻,能一下子取得相当不错的战果。

现在商团军就是在变阵了,几十个连横队瞬间变成了纵队,开始在响亮的军号和激烈的鼓点声中大幅度大范围的机动,将那些混乱的察哈尔骑兵分割包围,在凌厉的攻势下,察哈尔人如雪崩一般的开始崩溃了。

右翼被猎骑兵打穿了,大量的骑兵从辽阳中京一带涌过去,并不急着包围那些溃败的敌人,而是继续往东南方向突击。

其后的枪骑兵和阵后骑马待命的龙骑兵们大量跟进,策马狂奔,将那些混乱的骑兵包围起来。

一个小时后,广阔的战场上没有站立着的察哈尔人了,主战场已经结束了战场,在大量的纵队攻击下,察哈尔人的主力迅速崩溃,原本就有两个大总官和贵族们领头投降,后来投降的人就更多了,可是商团军杀红了眼,还是造成了察哈尔人大量的死伤。

整个主战场到处是伏尸和跑散的马匹,一些辎兵骑着马开始收拢那些跑散的战场,人员和物资暂时没有人理会,反正也不会跑掉。

但战事还没有彻底结束,前方的猎骑兵还在继续突破,察哈尔人的纵深很深,猎骑兵估计得突出去十几二十里才会兜回来,其后的阵地由大量的龙骑兵上马继续处理。

这是一个举亮的侧击拳,一拳打下去直接使察哈尔人彻底崩盘,西拉木轮河上开始往下游飘着浮尸,人和马的尸体都漂荡在水里。

这是过于惊慌之下跑到河里去的察哈尔人,他们压根不会游水,在近岸躲一躲,一轮枪响又往河里窜,河水浪头一打就慌了,想回来哪有那么容易,后头更多的人涌过来,很快河水里都是淹死的人,成排的从上游飘下来。

很多商团军人皱眉看着,倒不是心疼那些淹死的人,而是心疼河里的鱼。

一个老兵吐了口唾沫,骂道:“贼娘日的鞑子,在哪死不好,非得死河里,这鱼还能吃?”

“咋着不能吃?”另一个老兵道:“人刚死,鱼还不得吃哩,过一阵这鱼就不能吃了,全是他娘的吃过人肉的。”

“这倒也是。”

“煮汤,串了熏烤,只要有盐就好吃。”

“今晚就吃烤鱼了。”

一群灰袍戴军帽,穿着军靴大步向前,用纵队形态深入到敌阵之后的军人,兴高采烈,谈的倒不是今天的大胜,而是晚上的吃食。

很多人肚皮饿的咕咕直叫,现在已经是正午了,很多有怀表的军官都掏表出来看,看到指针指在十二点半左右的位置上,这才恍然,这仗打了半响,大伙从昨夜开始准备,今早开战,到响午就打完了。

说来好象很快,其实一场十几万人规模的战争,一般来说打上几个月乃至几年也不奇怪。有名的长平之战,说起来好象没多久,其实秦军从准备到最后胜利用了两年时间,光是围困赵军主力就用了很久,秦军因为粮食充足,赵国等国以为秦军劳师远征,几十万人在外会断粮,结果反而是赵军先断粮了。

商团军当然不可能断粮,不过这时候炊兵还不得上来,各人早晨虽然是吃饱了饭才上阵,可是打仗是比力气活还耗体力和精神,一旦放松下来,所有人都感觉相当疲惫。

身上披几十斤的甲,十几里地走下来,正常人都累的不行了,精神还格外紧张,有性命之忧,时不时的要转换队列,来回突击,这样的体能消耗不是有充足的肉食补充,又常年累月苦训的青年军人是承受不下来的。

和记的精锐兵马一直投入很高,主要原因也是张瀚要一支真正能打的军队,而不是一群混在一起混饭吃的民壮。

很多士兵掏出干麦饼出来嚼,军官们自己不吃,但也不禁止大伙儿。

喝水更是要紧事,夏天打仗,衣袍早湿透了,很多人走路时头发梢在不停的滴落汗水,外袍有明显的濡湿了的痕迹,很多人水壶喝空了,一些军官派出人手,一个人拿着几十个水壶跑去河边打水。

河水里有明显的血迹,但不很多,虽然死人很多主要还是淹死的,被枪弹击中的人很少,所以水流中的血迹不多,不过水变浑了,最少几千匹马在近岸边的地方乱扑腾,原本十分清澈的河水变浑浊了,打水的人叫骂着,不得不往深处走,还好汉人多半会游水,打水的人卸下甲,脱了靴子,走到齐腰深的地方,那里的水清很多,他们开始专心的打起水来。

后来鼓声渐渐停了,周耀派了六个营的龙骑兵,配合几乎两个团的枪骑兵和所有的猎骑兵追击敌人,将士们并不算太疲惫,有些饿的就吃干粮顶着,所有人都很兴奋,毕其功于一役,这一仗打完事了,对北虏的战事算彻底打完了。

军官中有不少知道未来可能会打东虏,甚至有可能入侵大明,不过暂时来说还没有这种迹象,对普通的士兵来说,檄文发布之后,他们感觉到的就是和记确定了对草原的统治,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大事,对普通人来说,解甲归田肯定还不到时候,但估摸着会有一段时间的轻松时间,哪怕是身经百战习惯了厮杀拼搏的人,想到未来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没有仗打,心里也有相当的轻松和惬意的感觉。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