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击杀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击杀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7:32 来源:笔趣阁

战场上几乎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人中豪杰策马驰骋,勇往敌前的勃勃英姿。

在卢象升的身后是一百多名亲兵和内丁组成的队伍,众人受到卢象升的感召,奋不顾身的向身后冲击。

这时明军阵列已经几乎完全崩溃,不少骑兵直接从左翼逃走,原本镇守在新平堡之后的少量精兵也直接丢掉武器和铠甲,转身便逃。

多半是向西,也有少量是向东或是向北方逃走,总之第一件事就是脱离眼前的战场。

卢象升异军突起,逆向而行,其悲壮之感和展现的气节,令人动容。

张瀚在城堡上的敌楼看到了,赶紧道:“派人出堡去传令,卢象升不准杀,将其生擒!”

王长富面色复杂的看着脚下的一切,孙耀一直在参谋司,指挥这样关键的战事很多人都不放心。在打起来之前,王长富曾经建议张瀚,派王一魁或是李来宾,又或是李从业过来指挥,这样可以叫人感觉更放心一些。

但这个建议被张瀚否了,现在看来,论识人之明,王长富感觉自己比眼前这位大人实在是差的远了。

孙耀看似缜密精明,其实内心自有一股坚持,并且在关键时刻勇于放手一搏。

城下之战,看似打的极顺,切瓜砍菜一般将明军击败,但其实胜负手相当,如果明军勇于出击,截断矿兵纵队猛扑的势头,再以优势骑兵不断的迂回骚扰,胜负难料,可能打成缠斗之局。

如果明军右翼骑兵不脱离步阵,那么矿兵左翼没有办法一下子猛扑上来,切断骑兵与步阵的联系,同时左右齐飞,中间打崩,明军一下子就陷入崩溃的境地。

胜负手就在一瞬之间,孙耀敢于决断,并且战场感觉极佳,新平堡外这一战,可以说是奠定了孙耀成为名将的基础。

这一瞬间,王长富不得不说自己先是嫉妒,然后叹服,接着也兴不起争胜之心了。他到底只是个老边军,当和记商团军还在萌芽的时候,王长富的经历和经验相当重要,成为商团军崛起的基石之一。

到了数年之后,商团军一再扩大,王长富有限的经验早就被这支新兴的军队完全吸收,并且商团军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发展的规则,逐渐成为一支完全不同于明军或蒙古军,女真军的新式军队。

孙耀等人,就是在这支军队里逐渐成长起来的新人,他们的没有经验正好似一张白纸,任由张瀚涂抹,其自身也是在商团军中成长,所以从境界来说,王长富知道自己已经再也追上了。

尽管感慨着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过商团军的换代也太快了,但王长富还是尽忠职守的道:“大人,要不要开城出击?”

张瀚看了看,笑道:“现在出击没有半点风险了,但又是毫无必要,我们俩就不和部下们抢功了,由得他们发挥去吧。”

“是,大人。”

王长富肃然答应着,一边叫来传令,准备派人去传张瀚的命令,不得杀害在军阵之中左冲右突的卢象升。

但张瀚又是将其叫住了,摇了摇头,说道:“不必要了……”

卢象升悍勇无比,其个人武艺过人,几乎是无人是他的枪下一合之敌,猛冲过后,杀伤甚众,而其部下也奋勇冲杀,一时间救出了不少被困的明军。

孙耀及时发觉,暗中调了好几个连队在其一侧穿插,等卢象升等人发觉时已经太晚,十来个纵队将这个大明文官和其部下困在阵中,接着数边齐射火铳,长枪手将明军马兵阻住,并且列阵将明军往一起挤压,再一轮齐射,再继续挤压,在大胜的激励之下,矿兵们的动作和战法相当纯熟,和战兵相差无已……当然要是纯粹的战兵,凭着上刺刀的火铳手就能把卢象升一群人早就挡住,并且歼灭了。

这样的轮射和长枪挤压阻挡之后,卢象升身边已经没有几个人了,但其并没有丝毫畏惧退缩,手中长枪已经断裂,只能手挥宝剑,白马跃起,继续向前突击!

但卢象升当面就是整整一个纵队演化成的横队,过百支火铳早就对准了他,当白马跃起,红袍挥舞之时,铳声响起,卢象升胸口胳膊身上无处不中弹,血花飞溅迸射,几乎就是在瞬息之间,这个名臣就被当场射死,跃起的战马亦被无数弹丸射中,当场倒了下来。

战马侧躺着,身上沽沽流血,两眼不甘的看着身边垂死的骑士,一人一马就在嘈杂混乱的战场上静静对视,很快都停止了呼吸。

张瀚不知道卢象升临终时在想些什么,但他知道,这个人还是死得其所,为了其一生的信念和忠于的朝廷而死,其死虽是逆天大势,但仍然是一种可贵的信念和坚持,这样的人哪怕是在敌对阵营,仍然值得尊敬!

卢象升在历史上也死于入关的清军之手,也是率部突击,极为壮烈,新平堡下这一结局,并不偶然,而是其信念中的必然。

这时对明军来说局势已经无可挽回了,大量的败逃兵马如乱爬的蚂蚁一般,毫无建制也毫无抵抗,人群之中,只有穿着大红官袍的洪承畴最为显眼,其身边还有几十将领和数百亲兵内丁,他们一起往西突围,试图脱离战场。

但孙耀刚刚已经派了兵马来击杀卢象升,此时又怎会放过洪承畴?大量的纵队在混乱的人群中穿插包围,隐隐已经把洪承畴围在阵中。

王长富这时问道:“这洪某人要能活捉还是有机会的,大人意下如何?”

张瀚心念一动,但很快就摇头否决!

洪承畴是个能干的人,才干没得说,他其人先后不过是提学和兵备道,再为巡抚,提拔很快,根基很浅,海内均无名望,对招抚明朝士大夫来说,其中用处不大。

要说才干,和记的体系内当然也需要有才干的人,但洪某很显然短期内不能适应这种体系,需要多年时间融入,而和记体系内也没有高位给这人,难道请进来当大爷?

当然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张瀚从来就深恶此人!

洪承畴在大同时一直谨慎小心,不敢与和记为敌,这是其谨慎小心之处,但不得不说是有道理的,其潜意识相当的准确,张瀚确实对他饱含恶意,如果不是当时和记不能显山露水,太过引起朝廷的瞩目和关注,以免坏了大局,当年张瀚就会派人刺杀洪承畴。

对洪承畴,张瀚没有太多的评价,其内心最根本的评价就只有四个字:汉奸,败类。

千古艰难唯一死,洪承畴哪怕投降,张瀚也不会太苛责,毕竟战败投降在西方来说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此人降后替多尔衮出谋划策,竭尽全力,这就该死了。后来坐镇南京,扑灭南明的反抗力量,为了清廷一统可谓是不遗余力,其行简直是令人发指。

张瀚摇头,说道:“算了,凭白要多死伤将士,这些大臣也不会投降的。”

王长富倒是深以为然,毕竟从辽东到别的地方,武将有跑的也有降的,文官中投降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刚刚卢象升的决死冲击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大明文官还是相当有操守。

“一会收敛明军将士尸体,在城南挖个万人坑安葬,天还热,不要耽搁了。”张瀚神情似悲似喜,自从万历四十五年至今已经十年,今日会有两个在史书中鼎鼎大名的名臣死在自己手上,真是不知道该做何想法。

“千总以上诸将,辨认清楚身份,分别埋葬,洪承畴,卢象升二人,寻上好棺木葬之,我会亲临葬礼的,不管大家阵营如何,这种忠臣义士还是值得尊敬的。”

在场的人诺诺连声,不知道为何张瀚要在这时候安排敌人的身后事。

而且不管怎样,洪承畴还在城下左冲右突,其部下一直在奋力突围,没准还真的能叫这人跑了,要是真的走了,张瀚在这里安排的“葬礼”就有点滑稽了。

张瀚看看众人,笑道:“走不掉的,孙耀心黑的很,早就安排好几重人马,一定要逮个大鱼才安心。”

果然也不出张瀚所料,孙耀在洪承畴等人前后安排了十几道防线,连大量败逃的明军都不去追,张瀚从来不鼓励斩首记功,一切以是否达到战役目标为准,比如这一次,目标就是援助新平堡,救出张瀚本人,在大目标下可以细分多少小目标,比如斩杀或俘虏明军大员,俘虏多少将士,转化使用多少明军,或是安置为工人农民,军政司和军法司都是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不可能以简单的首级来计算将领的功绩。

所以明军要跑只管跑,如潮水般的步骑边大半往东边跑了,孙耀也懒得追过去。没有骑兵也不是战兵,也没有辎兵和工程部队,更没有后勤医疗野战医院,带着矿兵打赢这一仗,解了新平堡之围就足够了,要是他带着矿兵一路追到阳和,趁着明军新败夺下阳和卫城,未必不能办的到,就算趁乱再去打大同,可能也是有机会。但孙耀绝不会这么做,以将士的鲜血和性命染红自己的衣袍,这等事在和记内绝不会得到认同,反而是会拉低自己的形象,影响张瀚对其性格禀赋的判断,那可真是因小失大。

在多道防线的阻拦下,洪承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他内心也是越来越惶急害怕。

刚刚如果没有人拦,他直接自刎死了也便罢了,现在求生**起来了却又无法突围而出,这心里可真是憋屈窝囊。

----------

今日两章。

月底了,求一下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