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一百一十章 鞑官

大明1617 第一百一十章 鞑官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5:08 来源:笔趣阁

(); 杨士明道:“东主预备解多少出去?”

“眼看就要收秋税,全部解到各地的收粮点去,叫他们胆子大些,别太胆小。”

“……好,这事我要和老蔡商量着办。”

“嗯。”张瀚点点头,没有再交代更细,底下这些人用着就是用他们的特点,点拨他们的不足之处,督促他们进步,凡事要是亲力亲为,以和裕升现在的摊子,累死他也忙不了那么多事情。

现在是八月中,张瀚默算一下,收的粮食从夏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超过三十万石,加上杂货布匹,还有这些库存银,还有在灵丘的投入,目前和裕升的家底已经接近三十万两,和去年四万多不到五万的家底比起来,整整翻了六番。

这个成绩,已经很是可以叫他骄傲和自豪。

盘过库,看过帐目,张瀚对自己目前的家底也算有了谱,他将要出塞,自己有多少筹码也得心中有数才是。

目前帐局的生意和骡马行的生意都稳定了下来,在新平堡往西是一条直线,直抵杀胡口,沿途有十几个大型军堡,其中有一个大型马市,五个小市,再往东南抵大同,还有往天成卫的另一条大道,直抵灵丘一带,再就是往太原和更南的山西各府的通道也打开了。

往张家口的黄金商道是现在赚钱最多的地方,每天都有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往张家口,他们不便携带巨款,张瀚的帐局给了他们安全保障,增加上一些成本换一个安心,很多人都选择了与和裕升合作,而且多半一次合作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银钱往来。

目前每个月的帐局收保额都在大幅度的增加,利润已经超过三万两一个月,这是一笔巨额收入,就算是那些亲藩开在京城通州的大型钱庄也赚不到这个钱,骡马行因为铺的网点更多,每日的利润也从三四百暴涨了一倍,达到七八百左右,每月也有近两万的收入,但因为网点越多,需要的骡马和人手也就越多,设立新的分店的投入需得时间赚回来,暂时来说,骡马行的利润能存下来的还是很少,甚至很多时候赚的钱还不够开销。

粮食和杂货,布匹,营业额也比以前多的多,但更多的是大量的库存。

慕名想来与和裕升打好关系的商人不在少数,也有一些颇有实力的大商家,但张瀚的主意是要做走私贸易,卖给这些内地商人的利润就有些看不上眼了。

张瀚在前头走的时候,杨士明跟在身后,眼中的光芒也是十分的复杂。

这个小东主,去年到店里时,他和李玉景都不大看的上眼,以前就是个小书呆子,也没见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到了店里,三个掌柜也不服气,恐怕这东主迟早得换人,当时他对张瀚也是爱理不理,冬天时天冷,张瀚在外头冷了,有时候笑呵呵的到他和李玉景呆的屋子里暖和一下,屋里有火盆,张瀚伸手烤火,一边笑着和他说几句闲话,当时他也是爱搭不理,虽说不能对东主不客气,可毕竟心里还是把对方当一个小毛孩子。

现在这“小毛孩子”却是气宇轩昂的走在自己头里,自己只能亦步亦趋毕恭毕敬的跟在后头,而更可悲的是,自己还不是跟在最核心头的一群人里头……一想到自己当初的表现,错失了好时机,杨士明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子!

……

天快擦黑时,张瀚从其余几个库回来,算是查验完毕。

李玉景还在帐房里把各种明细帐目都备好了,预备一会和张瀚一起看帐,杨士明和其余的管库这时才松了口气,包括看守库房的镖师们在内,种种细处都没有什么错处,张瀚也是满意,各人都松了口气。

“东主,人都带来了。”

张瀚没有回东院……东院是骡马行和镖行和校场所在,地方最大,南北千多步,几乎是从堡的南墙到北墙,东西三百步,占了新平堡一块极大的地方,如果不是张瀚现在的实力,光是有钱也别想买下这么大的一块地方来。

西院就是库房区,南院就是原本的老店扩大了一些,东西南三个大院,占了原本新平堡北街很大的一段街面,好在东院是往北扩大,那边是原本的贫民区和一些菜田,若是往南,那是北街和南街的衔接,要么是商号要么是住宅,还有几个小型的庙宇,纵是张瀚实力再强,手头银子再多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都被王长富带到了西院,都是目露凶光的精壮剽悍的汉子,多半是戴着毡帽,穿着灰袍劲装,腰间束带的利落打扮。

当时一般的人,商人是商人的装扮,百姓是百姓的装扮,士子又有士子的穿戴,基本上属于什么阶层,从打扮就能看的出来。

眼前这些人,走在哪里儿,都是能叫人一眼就看的出来,这是一群边军汉子。

特别是这些人身上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阴冷之气,聚在一起时,身上的气息叫人觉着冷,眼中的目光更是叫人有些害怕,这是杀过人的人,而且,杀的还不止一人两人,只有经历过杀戮的汉子,才会在眼里和身上带出这些叫人害怕的杀气出来。

张瀚前世算是杀伐果决,今世已经亲手杀过好几个人,不论说哪一条他也不弱于这些人,站在这些剽悍汉子们的身前时,他的身量,气息,胆色,还有那凌于人上的目光,都是足以压服眼前这些桀骜不驯的边军汉子们。

“看,咱们东主这么往人前一站,那气势,了不起!”

“刚刚这群家伙打咱们眼前过,你他娘的可不是这么说的。”

先说话的是汤望宗,后说话的是孙耀,这两人已经安顿下来,住处找好了,发了腰牌,上头有他们的名字,身高,体形,相貌,年龄和籍贯等各种信息,十分详细,另外每人发了根铁枪,还有腰刀,发下来的时候还特别嘱咐他们要好生保养这兵器,那把刀是买的上好闽铁打的,工本钱就是六两银子,还不算铁匠的工钱,铁枪也是精铁打制,不是边军用的那种烂货。另外就是每人一面盾牌,刀牌这东西难练,但队中不能没有,这得看天赋,如果练的不好,时间久了就转练长枪或是镗钯和长刀,他们编成的小队里还有一根火铳,是东北院里自己制的,也是先练着,谁打放的好,可能将来就编在火器队里头。

每人还发了一顶笠帽,这是夏秋天时戴的,再过一阵再发一顶暖帽,每人一双长皮靴和短靴,还有一双布鞋,袍子是灰色,袖口短,下摆也短,人穿着再束上腰带,整个人就精神了很多,东院里有二百多号镖师,全部是一样的衣服,帽子,一样的牛皮腰带,上头有卡扣,可以悬挂东西,一样的靴子,孙耀和汤望宗换了衣束,领了一些洗漱用具和被褥,出来时已经感觉和院里的镖师们一样,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了。

他们和镖师惟一的不同就是胸牌上有一个明显的“学”字,这是见习镖师的标识,只有把这个字去掉了,他们才算是正式的镖师。

孙耀和汤望宗都有赏银,孙耀尤其富裕,离开灵丘时孙耀给家里留了不少银子,可身上还带了不少,原本打算到新平堡就看房子,自己买个住处安顿下来再说,结果在东院里晃了一圈,和不少镖师打了招呼,彼此记了姓名之后,一种集体荣誉感自然而然的就生了出来,孙耀和汤望宗一合计,银子搁在身上不是个事,两人跑出去直接存到了和裕升的帐局里,领了凭单往身上贴身的地方一装,就算安顿了下来。

和他们一样的新镖师也有一些,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这一群夜不收,他们单独院一个院,衣服样式什么的都是一样,但明显和镖行的镖师们格格不入,这一群人,很有点特立独行的感觉和味道。

孙耀和汤望宗暂时还没操练,身上精力足,好奇心也重,看这么一群家伙一起往西院来,两人就索性跟了来,别的镖师都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看这两家伙窜出来都是冷笑一声:这两货,过几天有哭的时候。

“标下等,见过东主!”

一个矮壮汉子跨前一步,怒吼着向张瀚问好。这人的罗圈腿十分明显,比身旁的夜不收们明显矮一头,但脸上凶悍之气十分明显,气势明显强出一头,张瀚注意看了,只有少数几个夜不收脸上凶悍之气不减,大多的人,看那矮壮汉子时,都是有些忌惮之意。

王长富上前对张瀚耳语道:“这是王朵儿,鞑官后人,一向在蓟镇效力来着。”

“北虏啊?”

“东主可不能这么说……”王长富一脸郁闷的道:“鞑官和北虏不同,对咱大明忠心着哪。”

“非我族类什么的……”

王长富急眼了:“东主,人家给咱大明扛了二百多年的活了,北虏他们可没少杀,你可甭胡咧咧了。”

张瀚记得看明末清兴的书籍时,蒙古人和后金可是铁杆好哥们,沈阳辽阳全是投效的蒙古人打开的城门或是在城中作乱,帮着后金攻下大明的坚城。不过鞑官似乎确实是和普通的蒙古人不同,国初时投效,然后一直替大明戍边打仗,在京卫里鞑官最多,明初的骑兵队伍里似乎很多鞑官,还有一个鞑官家族还做到侯伯的位子,从王长富的话里来看,这帮人还算是靠的住。

---------------

收藏涨的不多,还经常掉几个,看了很感慨,可能与大家打开书时的预想不同,这本书走的路线图也是我在此前从来没有写过的写法,经商,走私,和蒙古人女真人交朋友,很多人为之不满,但千篇一律的明穿当武官,种田爆兵推后金,大家看的还不够多?我只是试图走出一条新路,主角也会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产生变化,到时水到渠成,慢慢的转变成另外一番模样,同时由于此前的经营,主角的发家之路不是纯粹的种田之路,而是以商业为主了。

请大家相信我,未来的情节绝对还是明穿主流,打爆后金和北虏,并且是完全不一样的爽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