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六百三十三章 动摇

大明1617 第六百三十三章 动摇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5:08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可不论如何,”洪承畴最终道:“杨朱之学,乃万恶邪说,读什么不好,非要读这个。中文 网く★√く”

到此时,洪承畴已经算是以平等的态度对眼前这个青年人了。

“嘿嘿。”李平之先笑一声,接着才正色道:“先秦之时,诸子百家学说皆有,而儒家地位并不算高,孟子当时说过,天下之势,非杨即墨,就是说,当时要么信杨朱,要么信墨子,儒家么,处处碰壁。我家大人当时问我们为什么,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为什么。”

洪承畴道:“为什么?”

“墨子讲兼爱,杨朱讲利已,其实杨朱的利已并不是孟子说的无君无父,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只是杨朱讲先爱自己,要‘乐生’,先对自己好,才谈得上爱人。并不是墨家那样,不管自己如何,都要兼爱,那是伪道德。当然墨子也有长处,当时兵灾连连,墨子或杨朱的学说都于国有用,乃实务,所以能大行其道,然而不论杨朱或是墨子,到底不及法家高效实际,所以最终一统天下的是法家,而不是儒,也不是杨朱或墨家。至于孟子所谓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只是对‘为我’和‘贵已’的误解,杨朱的核心是损一毫而利天下,不为也,悉天下奉一人,不取也,孟子最为仇视的,无非也就是这一句。而儒家后来能大行其道,无非是取天下用法家,其实治天下也用法家,然而教化天下,就非得用儒家了。我们大人说,历朝历代,其实是披着儒家的皮,行法家的事,哄着百姓信儒,朝廷行事却是法儒兼用,如果出个纯儒的皇帝,比如本朝的建文,那就多半要坏事,所以本朝家法,其实是教给皇子们帝王心术,以防再出个尽信儒家的呆子。今上其实是幼年失学,不过英明天生,慢慢把这一块给补上来了。”

洪承畴听的两眼呆,他仔仔细细的看了眼前的青年一眼,几乎要感觉眼前这人就是张瀚,当然年纪对不上,气质也有些不对,至此洪承畴对和裕升真是高看一眼了,一个普通的吏员就能说出眼前这些话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特别是讲大明皇子教育的那一块,更是说的十分准确。

杨朱和墨家学说,洪承畴这几年也稍稍涉猎过,不过心底里并不以为然,当然也就完全不如眼前的李平之说的透彻,而李平之的透彻,也是张瀚这几年故意推广百家的学说之后,学校里的教师和学员们推导研究之后,加上张瀚自己的见解,杂揉提练而成,所以话虽简单,内容其实很多,也足够洪承畴消化一阵子了。

而最叫洪承畴心惊的就是最后一句:以天下奉一人,不取也。

这是**裸的藐视君权,是对君权的极大挑战。

然而此时公然说出,洪承畴不仅不能治罪,就算现在能成功逮拿李平之,士林也会不以为然,甚至会引为讥评。

数十年后,明末遗老顾炎武就对君权大为批评,认为以天下奉一人的行为是最蠢之事,这种思想上的进步十分难能可贵,也是中国士大夫对皇权的极大反思,可惜明末清初,思想钳制渐为严密,这种思想上的改变不仅没有继续下去,反而立刻被钳杀管制,甚至清的思想管制要比明初和中期严密百倍,明末那种思想上的解放,得要到清朝亡国之后才能进行了。

此时此刻,正是明末时思想解放之时,所以李平之的话,不仅不会被因言获罪,反而如果洪承畴以权力压制的话,定然会引极大的风潮,对洪承畴毫无利处。

况且,在大同这里,洪承畴感觉自己也没有理由去自讨没趣。

“你们大人,不怕你们用这些歪理学说来对他不忠么?”

“哈哈哈……”李平之笑了好一阵,接着才道:“大人说,人性皆自私,所以他向来不以为人们该无条件向他效忠,哪怕认为有恩,报恩也只是一时,叫人一世报恩,那也未免太过自私和自负了。就象天子一样,难道真的君权神授,人们该死忠不移?那么从先秦至今,这么多朝代是哪来的?所以大人说,和裕升最要紧的是叫人在这团体里获得很好的展,得到更多的东西,然后用制度来扼制人过多的贪欲,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人心对他有更多的感激,他也乐于接受。”

“就是如此?”

“对,就是如此。”

洪承畴呆坐半响,无语以对。

最终他有些不甘心的道:“你是何人,是不是和裕升的要员?”

不管怎样,洪承畴总不能甘心自己输给一个二十左右的毛头小子,况且看对方穿着的是和裕升的普通吏员的服饰,要是这么服了,实在是心有不甘。

李平之拱手道:“在下不过是和裕升的普通吏员,做一些打杂的事情,怎么能谈得上是要员呢。”

李平之又道:“在下也不问先生的姓名,料想先生身份贵重,不过听在下一言,和裕升的办学并非要栽培一批乱臣贼子,只是识字之余,以诸般学问打磨学子,以期学子们能触类旁通,思想不受钳制,做事的时候能举一反三,毕竟我们是公司商行,需要的是机灵的能做事的人才,而不是能考取功名的士子。”

洪承畴也明白对方是看出自己身份不凡,所以才有这一次长篇大论般的谈话,这一次谈话对他的冲击也是当真不小,原本他是一心要令眼前这学校关闭,否则宁愿和张瀚撕破脸皮,谈完话后,这种决心已经动摇,对于洪承畴这种意志坚定,下定决心后轻易不会更改的个性来说,也是真的十分罕见了。

“你们除了杨朱,可还讲别的?”

“都讲啊,”李平之笑道:“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都是讲的。不过先生也不要以为我们个个都能学这么多,学校只是提供各家的基本学说的精义,其实听起来很快,如果自己真的有兴趣了,可以借阅图书,私下研究,但还不能耽搁了课程……说到底,我们学校还是以实务为重,识字课程的基础知识,史学知识,算学几何,地理知识,张大人以商业运作编著的商学范例,这些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洪承畴连连点头,这时他才看到这个青年的右手侧放着一个蓝布包裹,里头的形状象是书本,看来这个青年是到哪儿都随身带着书籍,果然是一个十分好学的人。

原本洪承畴想感慨,可惜了这样优秀的青年人没有从小学习八股经义,但看到李平之平静而灵动的眼神时,突然一阵盲然。

这样的青年人,如果是真的读八股经义,对其余之事一无所知,纵然做得花团锦簇文章,难道又真的不可惜了,而现在这后生如此模样,难道当不得“人才”两字?

“和裕升似你这般的……”

“在下只是去年毕业生中最普通的一员。”李平之十分谦逊的答说着,不过脸上和眼中还是有明显的傲气在。

不管怎样,学校毕业的众多毕业生中,李平之肯定也是最优秀的一群人中的一份子,不然的话也不会被分配到军令司这样的要紧部门了。

“对了,先生。”李平之站起来,拱手拜道:“在下还有要事在身,需要到车站去坐马车离开,这里有几本我们学校刚翻译刊印出来的泰西哲人的学说著作,我料想先生也没有看过,一共三本,其一,《理想国》,是两千年前的泰西哲人所著,还有一本《指导哲理之原则》,这书只是十余年前著成,还有一本《新工具》,也是近年来所著,三本书都是我们军司近年托了几个泰西传教士过来慢慢翻译而成。书都加了句读,文字也尽量浅显直白,不过恕在下直言,如果先生没学过数学和几何学,还有物理的基本原理,后两本看来都会有些困难,所以最好买我们军司所出的《几何学》还有徐玄扈老先生的《几何原理》,再看我们军司所出的《物理学原理》,这样差不多也就能看的懂了。”

洪承畴先是懵懵懂懂的接过书,接下来心里大怒。

他好歹是学富五车,早早就得中进士,可称是人人眼中的少年得志的杰出人物,在大明,真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是行商而至巨富,或是行伍得为一品,总之都是没有读书人的形象来的高,在民间象他这样的人被百姓赞为文曲星君,真真是无书不看,无书不读。特别是中进士前以揣摩经义为主,这些年已经颇为观看了一些杂学书籍,也没有说哪一本书是他看不懂的!

特别是眼前这后生,说什么文字已经尽量浅显直白,居然还是担心自己看不懂!

洪承畴勉强接了书过来,脸色已经不太好看了。

李平之再拜告辞,洪承畴问他职司和姓名,李平之也坦然说了。

“君将来必非池中之物。”洪承畴道:“不知道君在这学校,最爱学的是什么学说?”

“纵横家。”李平之微微一笑,拱手躬身,飘然而去。

“嘿!”洪承畴一边翻阅手中的三本书籍,一边摇头微笑着——

多谢梅拉露的激运,也感谢自由仁等诸多打赏的朋友们。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