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

大明1617 第九百一十七章 打旗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5:08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史可法苦笑道:“说是要公事公办了。”

“唉,这起子龌蹉小人。”史从斌倒也不慌,叫长随从包裹里取出一面小旗,令道:“插到头车上,我看他公事公办个屁。”

这是一面红底的小旗,正中是小篆写的一个“和”字,史可法看的心中一动,说道:“这是和裕升的旗?”

“对喽。”史从斌道:“我这车队早两年就自己买好的,所以一向没有雇佣和裕升的车马。其实我们河南商人,往临清和京城多半是雇和裕升的车队为多了。人家的马车,运的多,路上又不会坏,不象咱们的车,走几十里就得大修一回,烦的要死。原本我有车,和他们打不着交道,后来他们的帐局弄的好,比自己带银子安全的多,渐渐打起交道,今年他们和沿途的大老倌们打通了关节,

(本章未完,请翻页)又几次剿了打他们主意的强贼,现在沿途没有人敢惹他们车队,这个旗子就是花银子买得的,钱很有限,按货物的千分之五给付,也就是花钱扯个虎皮,一路上要方便不少。”

“原来如此。”史从斌是没有进过学的,虽然也是书香世家出身,说话就要啰嗦很多,不过大体的意思史可法还是听明白了。

“既然如此,我便不扰你了。”史从斌急着出脱货物,说道:“我晚上就住祥符会馆,你晚上来寻我罢。”

“晚上侄儿会带几个好友,一起替三叔接风洗尘。”

“不必闹这些事,你来喝杯茶便好,我一路北上也累的很了。”

“那侄儿晚上来拜见三叔。”

叔侄两人就在城门处分开,史可法故意走慢了些,看到叔父的车队进崇文门时果然并未缴纳额外的费用,一小面红旗,功效居然不比自己这个名臣弟子的举人老爷的面子差上一些,旗帜之前,税吏和兵丁们纷纷让行,并且相当友善的打着招呼……

史可法摇了摇头,心中感觉骇怪,但他也不愿在此时多事,当即便是转身离开。

史从斌洋洋得意的过了税关,感觉这一次的银子没有白花,他这一趟货值三万两,买这旗花了一百五十,当时感觉肉痛的很,现在看来,简直是超值!

从崇文门入内城,再到前门大街就近的很了,只是一路上行人很多,商旅稠密,车队行走时并不快捷,等到了前门大街上就越发挤了,车队几乎半天才能挪动一下。

这个时候的京城可不仅是政治中心,同样也是军事中心,是一座超大型的要塞,绵延数十里的城墙使这座城池稳如泰山,不论是英宗年间的也先还是嘉靖年间的俺答,多次有外族强兵攻至北京城下,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全部弑羽而归,安全感加上军政中心使商业也十分发达,海量的常居人口和庞大的外来人口相加使京城的常住人口超过百万,有这样庞大的市场当然使工商业极为发达,本城发达的工商业促以半个北中国的商人都过来贸易,而丰富的产品又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前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可以说京城街道上到处都是店铺商行,最为繁华的当然还是前门大街,也就是正阳门东西大街,这条大街上都是大型的商行店铺,一般的中小商行是不够资格在此立足的,最大的官店宝和店就在正阳门大街上,一年售出的皮货就有几十万张之多,普通的商行在这里是租不到店面的。

史从斌不到一个时辰就出脱了货物,这原本就是预先说妥的,按货单下货,点验,然后等店家送来银子。

“史先生是把银子提走,还是要和记银票?”

银票这东西和清季出现的银票并不相同,主要就是在和裕升的帐局里承兑银两。

“银子先放在你们这里。”史从斌笑道:“这一回要办不少货物,我还要到和记去提银子哩。”

“那我先派个伙计到那边,替你老预约一下。”掌柜道:“和裕升现在提银子繁琐的很,大宗银两交割要预

(本章未完,请翻页)先说一下最好,省得他们耽搁你老的时间。”

“咦?”史从斌奇道:“莫非他们存银不足,有交兑延迟之事?”

“延迟倒没有。”商行掌柜笑道:“他们分号太多,银两是要从总库拨过来,然后路上耽搁时间,各分号领银也有手续,所以如果是大宗取银,最好先提前说一声,这样到了就是可以立取。老先生不知此事,恐怕要等个半天了。”

“原来如此。”既然不是信誉有问题,史从斌也就放下心来,从容道:“那在下去四处走走看看,难得来京一趟,总得多走动一下才好。”

这倒是来京城客商的必修课,商行掌柜十分热情,不仅派了个伙计代史从斌到和记帐局去预约取银,又派了个伙计跟着史从斌去东西大街闲逛当向导,史家这样的大商家是很稳定的客源,会做事的掌柜一般都会如此处理。

史从斌在大街上逛了两个多时辰,多半是在各商行里看货,他家主营是布匹和铁器,另外有少量的杂货,普通的杂货在河南本地调剂就行了,他看中一些开封没有的稀奇物事,准备买了回去在店里当噱头。

傍晚时他经过和记商行,在店里预定了相当多的各色铁品,从铲勺等厨具用的铁器到叉耙锄等农具都定了一批,和记的铁器模式用的好,工艺成熟,质量稳定,已经成为河南最主流的铁器,和一般铁匠没有品牌意识只凭口口相传的口碑不同,和记铁器的柄上都有明显的“和”字的楷书字样,一般百姓识得几个字的,和记铁器结实耐用,作工精良的名声就传扬开来,现在河南本地不仅没有大规模的铁器工场,就是那些小规模的一两个铁匠的小作坊,几乎也是都被和裕升的铁器给全部挤跨了。

“这炉子夏天买还是要合算的多。”史从斌准备买上二十个取暖的铁炉,这炉子是好,烧石炭取暖,点一个炉子,诺大的屋子里温暖如春,大衣服甚至都穿不住,在河南大受欢迎,也是和裕升用来交结各处当道大佬的利器,这玩意卖的很贵,史从斌这样的大商人也不敢多买,虽然不至于砸手里头,但昂贵的物事卖的很慢,是以不能多进。

和裕升的一个掌柜对史从斌道:“鄙商行还有自己产的布,价格比松江布低三成。”

“哦?”史从斌大感兴趣,说道:“在下也做布匹生意,只要布料不比松江布差太多,价格又低,当然是从贵号进布来的好些。”

掌柜笑道:“在下吹嘘无用,还是请史东主亲自掌一掌眼。”

史从斌随掌柜到放着布料的房间,一个大通间里只有一个角落放柜台,其余墙壁上皆打着到顶的搁柜,一匹匹布料按纱丝密度和厚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摆放着,史从斌一进来就道:“还真不知道贵号也开始这样做布料的买卖,早知道这一次便不在别家定货了。”——

今晚更两章,恳求几张月票,这三天时间月票从三十三掉到四十,实在是有些难受啊,还有两天到下个月,再求一次票吧。

(本章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