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正文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财税

大明1617 正文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财税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5:08 来源:笔趣阁

刘国缙往前不远是一条东西大街,汗王宫殿和张瀚的府邸都在这条大道的东端。

这里的防卫已经较为严格,很多士兵在这里巡逻,都是些火铳手。

刘国缙注意到火铳手拿的火铳制作都很精良,铳管黑沉厚实,一看就是用足了精铁,比工部那些糊弄人的玩意不知道强到哪去了。另外就是铳口处装着雪亮锋锐的刺刀,看起来很有威胁感,有一些商家远来,不怎么知道威仪的,到这里才感觉到和记不是普通的商家,张瀚也不是普通的东主,人们的气息渐渐沉静下来,也安静许多。

路口处有一些道士在摆摊算卦,生意也是很不错的样子,不少人围着摊子花钱买卦。

青城这里原本是黄教的大本营之一,城中贵族多信黄教,和记也不禁人信教,只是把过多的佛寺改建了大部份,迁出了一些喇嘛出去。黄教对此意见颇大,但后来张瀚在库伦与黄教首脑达成了协议,双方和解。

黄教在漠北等处大修佛寺,也就不在介意在青城的一点损失了。

除了黄教外,张瀚进驻青城之后晋北的一些佛寺也开始进驻,他们只找了个小院当寺庙,供奉的人还是很多的,晋北佛寺很多,寺庙实力也很强,黄教走掉不少之后张瀚也不好公开扶持他们,但汉人之中还是没有几个信藏传佛教的,还是供奉这些内地过来的大和尚们。

除此之外就是城中有了城隍庙和关圣庙,还有了两座道观。

这是明显不同的待遇,张瀚的借口是妻子常宁信道,所以要修道观供奉,其实常宁并不信道。相反是常母信佛,可是张瀚在这事上有自己的考虑,本土教宗在这些外来的宗教面前一直是守势,只有唐时道教是真正的辉煌期。

张瀚不希望把道教恢复成唐时那样的状态,明朝列帝也有不少信道的,成祖皇帝还修了武当山宫观,不过有的皇帝修宫观是为了统治的基石考虑,有的则只是为了迷信,比如明朝帝王短寿,有的是身体原因,有的是因为服用了金丹一类的东西,比如宣宗皇帝,也比如世宗皇帝。张瀚希望本土道教有一定的地位,对民间有相应的影响,外来宗教可以存在,但不能占统治地位,蒙古人就毁在了黄教上,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张瀚对道教的扶持还是有些用的,城中道士渐多,对此城中居民也很能接受,早晨和尚起来打木鱼报时,佛寺受四时供奉,不过军司不会拔地给寺庙,他们都得自己想办法化缘解决吃食生计问题,早起报时算和尚最大的贡献。

另外就是做法事之类,道士也做法事,还算卦,看风水,替人合生辰八字,算起来用处比和尚大,中国人信仰上比较讲究实用,所以道士比和尚还受欢迎。

眼前卦摊上就是道观里出来的道士,也有刚过来不久的游方道士,刘国缙几人看了一眼,并不在意,但看到有几个军司吏员走过来站在卦摊前,不觉就停住了脚步。

“道长们,十日一税。”为首的一个圆脸吏员很和气的笑道:“诸位请交税钱。”

几个道士似乎司空见惯了,各人从容不迫的从口袋里或是荷包里取出铜钱来,每人都交了五十个铜钱。

一个中年道人没有交钱,反是质疑道:“和记不是向来对百姓和善么,对百姓也不苛刻,怎么我们道人还要交税?咱们大明境内摆摊,也未曾要交过税钱啊。”

旁边几个道人有人要说话,圆脸吏员摆了摆手,笑着道:“道长,你在大明那里没交过税钱,可是有没有花钱领过授箓?”

“这个,领过的。”

“花了多少?”

“十两银。”

“那不就是税?僧人领碟,道人授箓,都是国家的一种税收。”圆脸吏员态度还是很温和,语气却很郑重,他道:“僧道不事生产,碟箓都是一种预收的税收,因为道士僧人会消耗社会的财富,所以先花一笔巨资,算是对朝廷财务和民间生计的回馈。不然的话,朝廷不管不顾,人人都自去当和尚道士去了。”

众人哄笑起来,那道士脸色微红,说道:“我辈不管是做法事还是起卦算命,总是要凭本事吃饭的,并非招摇撞骗。”

“在下岂敢这么说道长。”圆脸吏员摇头道:“道长误会了。只是说,大明对僧道也是收税的,而且发放这些东西渐渐成了给勋贵太监的赏赐,分发赐下来,再叫僧道们花钱去买,价格还涨了不少,还得花钱求人。咱们这里是不管这些的,不管是三教九流,任由自便,但任何人也不能不纳税。道长此前说不交税,但有没有被人盘剥敲诈过,又有担忧过匪道之流吗?我们这里要负责保障治安,修补道路,这些叫公共事务,如果不征税的话,又哪有钱来做这些事呢?就象道长从外地而来,此前病饿交加,我们这里的厚生司先接纳道长,不收分文住了十几日,还请医生看病吃药,不收税,道长性命堪忧啊。”

这一下众人都是大为点头,连这个道士都老大不好意思的样子,当下从怀中掏出铜钱来交纳了上去。

“点算清楚了。”圆脸税吏交给一张回执,笑道:“道长就算离开青城游方,有这个回执在截止日期之前都不需要再纳税。如果一直没有收入,说明一下也可免税。并且可以去领救济,当然道长有才学,应该不至于再需要救济了。”

税吏转向四方,拱手道:“咱们征税都有用处,各项开销都有明细,财税司都会张贴出来,有疑惑的可以去看看,当然咱们和记征税最要紧的还是咱们自己的发展,这没法儿,在咱的地头上总得有所付出,诸位说是不是?”

“有理有节。”刘国缙赞了一声,心头反是更是隐隐的不安。和记地方一个普通的小吏都这样能耐,并且对大政方针说的这般清楚,而其施政光明正大,内部欣欣向荣,只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安家落户。

从一路过来看到的情形来看,和记对其统治区域的各种措施远比大明要得力的多,内部也更团结和有向心力,怪不得其地盘越来越大,军队的实力也越来越强。

这时又有一队骑兵经过,所有人都自发的让开道路,包括一些骑马的官吏也是主动避让。

不少人向军队的军人们拱手致意,种种尊敬完全发自内心,并无做作之处。

“走吧。”刘国缙对两个儿子道:“前去说话都要谨慎小心,切莫行差踏错。”

“父亲又摆出这谨慎小心的样子来了。”刘家老大不以为然的道:“和记一切行事都有法度宗旨,不欺人,放心罢。”

“就是看了适才的情形为父才略有心得。”刘国缙捋着灰白的胡须,缓缓说道:“就是因为和记凡事都**度,所以犯了事也没有人情,更要小心谨慎,有戒惧的心思,越守法,就越不畏法。如果如在京师那样,仗着为父有些薄面,有一些不法情事小小不言的也没有人同你们过不去,在这里,你们会吃亏的。”

“父亲所言甚是。”刘大拜道:“儿子明白了。”

刘二也甚是赞同模样,说道:“其实这样也好,在京师时我们仗着父亲在官场的权势能欺负别人,可也时刻担心会有别人来欺负我们,遇到太监勋贵和高门大户,我们的身份便又不够了。京师之中藏龙卧虎,不知吃了多少次哑巴亏。和记这样挺好,凡事都**度最好。”

“也会有一些权贵。”刘国缙含笑道:“不过大差不离就是这样,你们能体悟就好。”

刘、氏、父子等人离开,众人都知道是往东边张府去,这几日张府有点烈火烹油的模样,十分热闹。

以前张瀚爱静,也为了和记内部保持简朴厚实的作风,不欲大张旗鼓的摆宴请客,自己的私宅也不鼓励官员将领前来拜访,不管是常母还是张瀚自己,从来不做寿设宴,时间久了,人们都明白张瀚本性如此,也就没有什么人再来行逢迎拍马的那一套。

这一次的主意也不是收礼,整个和记都是张瀚所有,他还要受什么礼?规定了送礼额度不得超五十两,局级以下只得送二十两以下,刘国缙是外来客人,打个擦边球,多送了些料想也不会被拒,普通的将领官吏就只能按规定来送,张府还会有回礼,算来出不了几个钱。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是为了立下少主君,以定名份,从此之后,除了张瀚之外和记就有了另外一个主君,虽然是少君,但也是君上。

够格往张府送礼和参加宴会的都赶着过去,不够格的也很多跟着一起过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去瞧场热闹。

张府在汗王宫左近,原本是一个大寺庙,地方很是宽广,足可容纳诸多百姓往返观看热闹。

大门之外护卫很多,隔成多道人墙,叫人流不停进出,防止踩踏。

也有一些礼数,只要过来的百姓说几句给小儿赞颂添福的话,就有一份小礼物回赠,至于给小儿送小鞋新衣的,不管是用的什么布料,都有厚礼回赠。

这一次也算是张瀚用自己私人的银子给城中百姓发一些福利,过来的人都喜笑颜开。就算青城的人多半家境都不差,但白得的财物总是会叫人感觉很好。

-------------

各位有红票的莫忘了支持啊,也不要钱,动一动手就是对俺莫大的支持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