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九百三十四章 调任

大明1617 第九百三十四章 调任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7:22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我便不回李庄了,”张续文断然道:“先和平之你一起去皮岛,然后回台湾,回禀常政事,台湾那边还是要多赚些银子,自立之余,亦要多多回馈给青城。”

“正是。”李平之也道:“我听说林丹汗已经西迁,战事恐不可免,一旦开战就不是日常训练的开销了,一旦军队动员,那就是最少加一百万的缺口上去。”

和裕升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商团军都是收缩在各处驻守,白洪大台吉和他的几万喀喇沁部牧人开始择地安置,但如果林丹汗执意西迁,一路向西过来,战争就不可避免,就算是商团军固守待战,军费必定少不了。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张续文听王发祥介绍的最新情况,一种十分迫切紧张的感觉也是涌上了心头,在台湾那边,和裕升一家独大,没有任何势力能与之相比。而且当时人的认知台湾是化外番岛。就算福建水师从和荷兰人的战事里抽身出来,从巡抚到总兵和普通的水师将士,没有人会想着去打台湾的主意,毕竟距离郑成功击败荷兰,正式将台湾纳入治下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

孤悬海外,一家独大,又有近两万屯民和数千军队,台湾那边的小日子过的还是很舒服的,到了天津这里,感受到这种紧张的氛围,张续文和李平之顿时都感觉到了台湾那边的可贵之处。

李平之油然道:“一北一南,皆大明天子治外,大人的布局真是深远,令人由衷敬佩。”

“那还是要我们把事情做起来再说,台湾那边,造船的进度要加快,那个纵帆船必须早日造成,我要回去,拿鞭子站在杰日涅夫身后了!”

“嗯。”李平之对王发祥道:“王兄还请加快速度,交割之后,在下立刻往皮岛去,那边有一些帐目和货物需要交割。”

“好。”王发祥当然爽快答应,军司那边叫他负责这件事的总提调也是对其能力的信任,若是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办砸了,他也真是没脸。

所有人都动作起来,在场的人都是和裕升的内部体系内的精英,做事的手段方法都是有着明显的和裕升内部人员的痕迹,快捷,高效率,层级分明,整船的银子很快搬空,而手续还做的特别快,等车队开始起行时,往各部门的回执和给军司的单据已经全部列好,所有人签字画押完毕,待一会王发祥汇总之后,送给军令司回执记录入档。

所有的分店在今天晚上会根据财务那边的划分,将收到不同数额的银两。

天黑之前,大船上的淡水和各种物资补充完毕,郑绍来下令准备起锚升帆,驶向皮岛。

王发祥和京城的随员站在岸边,向着大船挥手告别。

暮色之中,天津港口的很多人也跑了出来,他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眼前的巨舰。

是的,对北方的海商和港口的这些人来说,眼前这艘一百六十多吨的大船就是当之无愧的巨舰。

一般的中国商船到吃水四十多吨已经是能正常出海,造价好几万两的大船了,通行在辽东和天津,再到登莱的船只多半只是几吨重的小船,是商船和渔船的混合体,毕竟相隔只是海湾,中间还有很多岛屿可以中转,又是以货运和打渔为主,商贸往来规模很小,造大海船并无必要。

就算是北方有一些海商往南方去,也多半就是几十吨的小船,眼前这艘船,确实当的起巨舰这两个字。

而船身上还有三十个炮位,常年在海上往南边跑的海商多是见识过荷兰或是西班牙人的战舰,对这种盖伦船并不陌生,他们很容易的看出来这是一艘拥有数十门火炮的正经的战舰。

在所有人的眼中,和裕升的形象又有了一点错位的感觉。

此前和裕升的根基只被人认为在宣大,然后又是草原,人们没有料想到,在大海上居然也有和裕升的战船,而且是这种极为先进的,火炮众多,火力十分犀利的大型战舰。

当然这也是港口中的人此段时间并未南下,在福建海面,和裕升的名头已经扶摇直上,不在当年李旦等海上大豪之下了。

平安状已经卖出六十万两,涵盖了大多数闽浙商船,往下去还会有更多的商人知道和裕升的海上实力,到明年此时,恐怕全国的海商都知道了。

湛蓝的海水之上,大艘迎风破浪,很快消失在碧涛之中。

……

温忠发在四月时正式接到调令,任职为第十二步兵团的团指挥。

在此之前杨二和成方,赵立德等人都恭喜过他,众人已经喝过了酒,彼此告过别,所以当正式的调令送到十三山之后,温忠发和王彪等人接了调令,便是自己择日下山,分批就道出发,当成方等人在山上别处地方接到消息,赶来送行时,温忠发和王彪等人已经早就离开了。

往东江的路线是先从十三山潜出,长兵器和铠甲等重装备留在山下,有一些有经验的军官,比如任穆这样的教官人才留在山上,帮助成方等人继续训练合格的重甲步兵,早期训练出来的一个营的精锐步兵和温忠发等人分批下山,轻装潜越后金防线,进入锦州一带的大明控制区。

后金的包围圈已经形同虚设,大量的精锐被调回辽东,只留一些汉军和少量的女真和蒙古骑兵维持粮道,随着贸易的大幅度缩水,后金方面保护贸易线路的需求也大幅度下调了,和裕升的车队还是抵达科尔沁地方,后金只需要动员以前一半不到的人手和畜力就可以将大量粮食运回辽东,他们只要有少量精锐保护好粮道,同时监视十三山上的驻军动向,也防范锦州一带的大明骑兵,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只要一千到两千人的披甲兵加汉军就足够了。

千人层面的会战,明军此时还没有哪个将领敢打,后金原本的打算是困死十三山军民,以断粮之法使十三山军民降服,后来和裕升和明军配合,趁后金主力西向蒙古时打通了道路,大量老弱下山,大量粮食送上山,算算足够青壮支持几年,这围困还有什么屁用?况且现在后金国力不足,再用万人大军驻屯于此,十三山不知道会怎样,后金孱弱的国力非被这样的围困给拖跨不可。

穿越稀疏的防线毫无困难,到锦州时更是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驻锦州总兵也真是老熟人……麻承恩年后奉命调任,交卸了大同总兵一职,然后率自己的家丁部曲一千余人上任。

带部上任在大明是允许的,有总兵甚至有带数千人上任的先例,一切就是看将领自己是否有实力养的起那么多的家丁苍头,将领的内丁朝廷会帮助养一部份,如果扩充太多就得将领自己掏钱来养活,比如当年的辽东李家和现在的辽西祖家,他们的实力来源于自身的家丁,朝廷的经制之军不能打,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麻承恩是东李西麻的当世麻家的首领人物,带一千多人上任实在太过平常,朝廷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大力支持,因为将领的实力越强,意味着防线的稳固和安全。

事实上也是如此,麻承恩在锦州上任后,多次和后金骑兵爆发几十人乃至百人规模的骑兵战,麻家部曲是西军精锐,战斗力不在关宁骑兵之下,而战斗意志远超所谓关宁铁骑,虽然麻承恩也不敢与后金合战,但小规模的骑兵战打的也是有声有色,后金防线一再收缩,温忠发等人轻松突破,也是和麻承恩的努力有关。

确实,麻承恩也是向张瀚当时说的那样,世受国恩,哪怕是奉调辽东,亦要做出一番样子来,叫辽西的将门看看,什么样的将领,才是真正的秦军男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