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十代的生涯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游说

第十代的生涯 第一百五十六章 游说

作者:光棍琉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1:11 来源:笔趣阁

夏日炎炎,热浪层叠,几树蝉鸣,更添烦躁气。

上乾左将军府内,寒川侯与夫人正坐在树荫下,享用着南国冰饮汤。

“夫君,妾身要喝你那一碗!”赫连玉瑶虽已身着妇人裙,但古灵精怪的性格未曾改变,时不时便有嬉戏之心。

李开花将手中的玉碗推到娘子面前,抬头望着树荫有些心不在焉。

“夫君,有心事?”

“鱼儿到右平府了!只怕这安稳日子过不了几天喽!”寒川侯本想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但羡督帅到来打乱了他的和盘计划。

“羡军帅不是羡州牧的兄长吗?难道他不想加入夫君的麾下?”

“羡幼轩此人性情阴晴不定,既有报效家国的雄心壮志,又不愿当一家鹰犬,是个极为难缠的人物。”李开花对羡帅还算了解,当年刀悬颈的逼问寒川侯还历历在目。

“那不理他便是!”

“不理怕是做不到哦!若为夫所料不错,此时蓝盏已经被他兄长说动,会一同前来求为夫大开方便之门。”李开花话音还未落,一位近卒已经来内院通禀。

“侯爷,羡州牧引羨督帅求见。”

“请他们去正厅稍坐!”

李开花起身整理衣物,大踏步迎向正厅。

“寒川侯,别来无恙啊!”羡幼轩向李开花拱手抱拳,道了一句客气。

“羡督帅,风采依旧。快快请坐。”

李开花与羡幼轩相对而坐,蓝盏率先开口。

“主公,兄长此次前来是加入我军,还望主公收留。”蓝盏对兄长的话深信不疑,心中还期许能与兄长同府为官。

李开花自然不相信羡鱼儿鬼话,摇头笑道:“鱼儿,怎么自家兄弟也诓骗?”

“哈哈哈!这可不算骗!羡某此次前来就是给李家当先锋卒的!”羡幼轩不以为然的说道。

蓝盏听到先锋卒三个字立即明白了兄长的意思,眼神中颇有埋怨。

“蓝盏,你先坐!此事不怨你,鱼儿的狡猾李某深有体会。”

“多谢主公。”

蓝盏落座之后,李开花又开口问道:“鱼儿,你这一路走来可看见李某食言否?”

“当得上安居乐业四个字,贤弟并未食言。”

当日羡幼轩给予李开花兵马时,二人曾立下誓言,如今寒川侯也算应诺。

“既然如此,鱼儿有话不妨直言,愚弟绝不会推辞。”世间的人情债最难还,羡幼轩帮李开花在先,李开花自然也不能吝啬。

“羡某欲夺回北丰州,贤弟只需供应粮草,打下的地盘全归贤弟所有!”羡幼轩说的坦荡。

“鱼儿,你也不是好战之辈呀!怎么想要和蒙人屠碰场硬仗?”李开花问道。

“哎!贤弟格局小了,现在保家卫国都要给个理由吗?”羡幼轩略微有些失望,李开花是他最看好的诸侯,但李开花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自古军旅守国门,这是顺天之命,军中之则,何须要理由之类的东西。

“羡帅大义,不过羡帅可曾想过败阵便是万劫不复之地,蒙天白从来不会写手软两个字。”李开花对羡幼轩的敬意又提升了一层,只可惜这种文武双全的帅才不愿加入他的门庭。

“难道能视而不见吗?寒川侯如今坐拥上百万燕人,难道就看着燕土被别国铁蹄踏侵吗?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今日退缩尚有余地,那明日呢?身后便是万千家国,岂可畏战!”

羡幼轩语气并不强烈,但意愿确实如此执着,人人退缩不前,灭国之期不久矣。

“羨帅既然如此言语,那小弟岂能不帮?贵军的一应粮草本侯给了,若是有兵刃短缺,羡帅尽管开口!”

李开花也愿做这尝试,粮草没了可以买,可以种,若是能得到北丰州那可是大大的便宜。

“一言为定,羡某负责前阵拼杀,贤弟负责空手套白狼。”正事落定,羡帅还不忘讽刺一句寒川侯。

“兄长此言差矣,我这锁套可是付了本钱的。不知入昌黎啊?”李开花以为羡幼轩会借助岳丈的便利通道。

“为何要走昌黎?”

“肥石州只怕更难行!”

“为何要走肥石?”羡幼轩否定了所有的路线。

“兄长可真会开玩笑,难不成想要跃空入北丰?”

“正是!那羨某就先行告辞了!明日兵出上乾!”羡幼轩转身出门而去。

“蓝盏,你可明白你家兄长的意思?”

“主公见谅,属下不知。”

……………………………………………………

是夜。

李开花站在地图前已经琢磨了半日,还是没有发现羡幼轩的进军途径。

“和尚,你说羡鱼儿不走昌黎,也不走肥石,那他怎么到北丰呢?”

杜浊世近几日去了通渠查看工程进度,李开花身旁只剩下徐姚一人。

“主公有所不知,主公请看。”

徐姚将右手二指落在一处山脉之上。

“崇氏山脉?这里和上乾府也有路吗?”

“然也!大约千年前,慕容氏依靠倒盐贩马起家,这盐是太谷东境的海盐,而马是食月族的红鬃马。崇阴小道便是慕容家先祖趟出来的捷径,后来慕容氏建国,为了严厉打击私盐贩卖,将此道用落石封堵,久而久之也就不为人所知了。”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燕国初期的钱粮收入多是来源于倒手贩卖,官家控制的利益自然不许百姓染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徐姚不加任何感**彩的阐述道。

“和尚以你之见,羡幼轩有几成胜算?”

“三成左右,黑龙士武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军旅的水平,武庆王花了二十年打造这只军队,其间恐怖可想而知,羡帅如果想取胜必须利用这夏日的酷暑天气,一旦入秋,黑龙重甲便不会畏惧任何外敌入侵。”

重甲的弱点人人皆知,但蒙天白也不是莽夫之流,所以羡幼轩取胜机会渺茫。

“这么说本侯是白扔银钱了?”

“也不尽然,战场形势与纸上谈兵不同,总有人力纰漏的战机。”

“希望如此吧!”………………

正当羡鱼儿出兵之际,平静的江国起了风雨。江皇刘赴因久病缠身,于六月末驾崩在皇宫养居殿。

七月初一,国之大殇,南阳王与太子共聚宫中灵殿,事有不巧,由于江皇突发心梗而逝,并未留下传位诏书,群臣哭诉的场景下,夹枪带棒的火药味越发浓郁。

江国官员势分两派,太子党与南阳别系都渴望自己的主上能够登临极位。

“先皇重德,兴百姓安居事,望庙堂功盈盈,国之哀…………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民不可一日无主,太子顺应天命,理当继承大统…………”

老丞相王祥是太子党的中干力量,所书写的哀文多是刘仲昌的意愿,跪在下方的南阳王则听得满脸黑线。

“咳!父皇仙逝,朕也是痛心难耐,以后望诸位爱卿多加扶持。”

“吾皇万岁!”

太子党一派立即伏身跪拜,正值此时,南阳王却笔直的站在灵堂外围,身后一众官员自然也不跪新皇。

“南阳王,你这是何意?朕受命于天,难道你想反叛不成?”刘仲昌自认为离大都是他的地盘,只要刘季瑞敢说半个不是,他就将其当庭绑缚。

“皇兄,你也太过心急了吧!你想坐这江国之主没问题,只要你能拿出父皇的诏书,弟弟我心悦诚服,而且就此辞官归隐,不再过问朝政!”南阳王态度十分强硬。

“刘季瑞!传位之事是父皇亲口对朕所说,难道朕还能诓骗不成?”

“哈哈哈!亲口所说,这恐怕难以服众,皇兄辅政这么多年,功绩平平,毫无建树,父皇怎么可能立你为帝?”刘季瑞此时已经被架在火上,无法后退半步,就算真有诏书,他身后的这一众势力也不能容他退缩。

南阳王这个称号代表的已经不是刘季瑞个人,而是他蒙荫伞下万千势力,这种势如江河的力量驱使他向前一步。

“王爷,先皇驾崩之前,老臣就在宫内,先皇的确将至尊之位传给了太子殿下。”王祥添了一把大火。

“老丞相,父皇也待你不薄啊!你何故在此胡说八道?父皇的秉性本王清楚,父皇若有遗诏,绝不会是口谕!”

太子此时已经动了杀心,立即大喝道:“来人呐!将这一众反贼给朕拿下!”

“踏踏踏!”

上千刀斧手冲入宫殿外围。

“皇兄想要杀了本王吗?”南阳王面色平静的问道。

“哼!拿下!”

正当刀斧手出手之际,一支冷箭射入宫墙,数千位羽林军合围刀斧手。

“王爷在上,末将救驾来迟。”

“好!将军来得正是时候。”

江国北境最大的军旅现身了,卫帅一如既往的支持南阳王。

“皇兄,今日你怕是留不住本王了,本王再问你一句,可否愿意让本王登极,本王可保你一生荣华富贵!”南阳王已经给出了最大的让步。

“贼子休想!自今日起,朕与你势不两立。”太子高声叫骂道。

“哼!那好,咱们日后再叙!走!”

南阳王领着浩浩荡荡的羽林军大摇大摆的走出江皇宫,值此时也标志着江国一分为二,内战即将打响。

七月十一,卫元卿的羽林军尽数南下,肥石州换防江国宫庭卫卒。

七月十九,霍南道的狼胥军北上,鹅水城换防羽林军。

整个江国一片紧张气息。

……………………………………………………

南国,邓州。

卜帅使用架桥飞渡之计,率领八万常国禁军入主邓州,战事延续了半月左右,邓州只剩一座府城还未攻陷。

卜迁仁十年后的第一次出手便给予了南国重击,常地名帅势不可挡。

大帅帐。

“军帅,霍南道从鹅水撤军,卫元卿入主江国南境。”

卜迁仁微微点头,开始钻研地形堪舆图。

“江皇驾崩,江国内战一触即发,按道理来说,卫元卿应该使用邦交之策讨好常国与东海,为何还迟迟不动呢?难道他想以一敌三吗?快马通知耿帅,让耿将军兵压丸州,本帅就不信卫元卿敢不还鹅水城!”

“是!”…………

三日后,耿星河领五万大军逼进鹅水城,南阳王终于顶不住压力与常国谈判,将冠军侯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重镇原封不动地还给常国,以求双方邦交稳定,暂缓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南皇也下令三万兵马屯于叶州外围,且派遣使臣要求南阳王交纳贡赋。

南阳王自然不会给南**队好脸色,直接命人将使臣乱棍打出王府,随即调的两万羽林军夜袭南国兵马,不消一个时辰,羽林军将南国三万大军杀得丢盔卸甲,一直追击到两国边界河畔处。再次证实了南国陆上兵马的不胜传说。

南国自古出名士,

南国自古无名将。

这句话如同一句魔咒印刻在每一位南国人的心中,其实归结起来无非两方面原因。

其一,南国地形所限,多水多泽难养步卒。

其二,是人心作祟。一支军队一直吃败仗久而久之就没有了士气,打任何战役都是敷衍了事,且皇帝用大部分的资金培养水师,让步卒心中愤愤难平,所以就更加懈怠训练,变成了今日用最好的兵器,打最惨的败仗之局面。

南阳王击败南国三万兵马的同时卜帅也打下了邓州,将近百万南人划归到常国的统治之下。

时至七月底,六国混战拉开帷幕,昔日的旧盟倒塌,各家处心积虑谋取天下,这种状态似乎回到了五百年之前,六国第一次大混战。

当年六国之战,所焚城池达到上百座,折损了近两千万百姓。扩张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水平必须向外部倾泻压力缓解内部矛盾,帝王的私欲是最好的导火索,只要六国尚未统一,这种局面难以改观。

不过就算达到当年的大天朝的水平也不可能永世辉煌,内部矛盾无法解决朝代更迭也就变成了常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