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十代的生涯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

第十代的生涯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金鳞岂是池中物

作者:光棍琉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1:11 来源:笔趣阁

元通十八年,三月底。

许鹿山劳营扩建完成,近万云国俘虏关押于此处,由兰达木领兵监管开矿事宜。

“荒!”

火势连房,兰达木下令将原来寒江驻军的居所全部焚烧,以求杜绝热花瘟疫,虽然现在热花病已有了解药配方,但兰达木不想因为伤病延缓工期,大量的招兵伴随而来的就是武器缺少,外部购买代价过于昂贵,寒川公只能重开许鹿山。

屯矿场中,三千戈狄甲士并列外围,兰达木站于木架高台之上。

“尔等听好了,自今日起你们便归本将管辖,本将有言在先,若是尔等努力开矿,一日三餐可保丰足,若是偷奸耍滑,那本将定不容情!”

兰达木跟随寒川大军征战乔州,立了不少战功,本应落得杂号将军之位,只可惜他是外族人,许多寒川将领极力反对,寒川公只得给他安排一件惬意的差事,另加银两赏赐,安抚人心。

“兰校尉,公爷有令让你回上乾府!”传令官快马来报,打断了兰达木的训话。

“可有公爷令牌?”兰达木现在行事万般小心,谨防某些寒川官员抓住他的把柄,戈狄人在寒川军中讨生活并不容易。

传令官亮出令牌,兰达木立即单膝跪地道:“末将立刻赶赴上乾。”

“校尉且慢,公爷命你率家眷与三千戈狄甲士同行!”

“上差,那许鹿山之事该如何处置?”

“你且先行,自会有人来接手。”

“是!”

次日,兰达木领军返回上乾府……

上乾府北坊坐落着两个大府,背阴侧是军帅府,正阳面是国公府。

阳面这座府邸门庭牌匾更换的速度无人可及,从李府到左将军府,再从左将军府变为侯府,今朝寒国公府的大红牌匾更显夺目。

府门前的镇宅石狮,换做了镇宅麒麟兽,再往上走可就要雕龙画凤了,五百人的亲兵队在府前巡视,这些人都是田万禄亲自培养的军中好手,不得不说破虏将军培养精兵的能力在寒川军可称一绝,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殷勤谄媚的缘由。

寒川公府原址是上乾节度使府,由于李开花的官衔越封越大,府邸自然是多次扩建,东西两墙都是九进大院,东墙内是寒川公的公务场所,西墙内则更显热闹,老太爷两口,寒川公夫妇,以及李宏夫妻,加上管事仆人达到上百位。

正院中,李老太爷与寒川公的岳丈正在切磋书法。赫连大宝见过李顺子的文墨后也多加赞许,虽然李老太爷的字称不上大家,但别有几分刀笔味道。

寒川公夫妇则坐在树荫锦塌上,享受着春日的阳光,赫连玉瑶的腹部微微隆起,已有三月身孕。

“小铁匠,你说是父亲字好,还是爹爹的字好!”赫连玉瑶享用着李开花剥好的水果,现在她在李家的地位直线上升。

“都是臭棋篓子,还比什么高强?杜伯父上次送来的那幅字画才算大家!”李开花笑道。

“贤婿不妨来写上几笔?”

“开花,让为父看看你的长进。”

二人对寒川公的评价甚是不满。

“二位父亲别生气,孩儿只是随口一说,孩儿的字上不了台面。”李开花讪笑道。

“公爷,兰校尉到了!”

家仆入门,李开花立即换了一副脸色,正襟危坐于榻上。

“让他先在偏厅候着!本公随后就到。”

……………………………………………………

偏厅。

“学聪,久等了!”

李开花慢悠悠的走进厅堂,兰学聪是李开花给兰达木起的中原名字,毕竟戈狄语中兰达木是个整体意思。

“公爷!”

兰达木单膝落拜,他对这位年龄比自己还小一岁的李开花甚是敬畏,放在戈狄王原他已经可以和汗王比肩。

“不必拘谨,先坐吧!此事命你前来是当本公的护卫军。”

“不知公爷要前往何处?”

“北丰!让你再回戈狄草原如何?”

李开花一句话惊出兰达木的冷汗,连忙双膝跪地道:“公爷,兰学聪绝无二心,誓死追随公爷!”

兰达木现在哪里还有退路,他已在寒川落户,又取了燕人之女,怎么可能再回戈狄部落。

“学聪,你没有明白本公的意思,在戈狄草原照样可以为本公效力。”李开花摇头笑道。

“公爷,雪落之战戈狄已经得到教训,还望公爷网开一面,放戈狄人一条生路。”

兰达木虽然学会了中原话,也懂得了中原礼,但心中还是牵挂戈狄本族。

李开花面色有些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笑道:“不必担心,到了北丰自有分晓。”…………

半个月之后,李开花到达了沁儿口,羨幼轩亲自相迎,虽然鱼儿很讨厌这种繁文缛节,但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不能让李开花以为自己狂妄过头。

“羨兄,别来无恙?”李开花摒弃了官称,更显几分亲近。

“李兄请!”

羨幼轩将李开花迎入帅帐,二人相对落座,不分主次。

“鱼儿,现在怎么见了李某都如此谨慎。”李开花退了随从笑道。

“你现在可是国公爷,羡某哪敢不敬?”羡幼轩的面容舒缓了不少,没了盛气凌人,大家还是朋友。

“慕容家的国公现在不值钱了,鱼儿对李某的恩情可大于这份官职,李某绝不会限制鱼儿的手脚。”李开花明白一将难求的道理,只要双方还是盟友,那羡幼轩定会帮他守住六州的北大门。

“那现在羨某不客气了,我想在北丰招兵五万,不知李兄意下如何?”羡幼轩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莫说是五万,十万也无防!李某此次前来还想请教鱼儿三个问题。”

“讲!”

“第一,蒙天白今年会不会动手?”乔州的摩擦还在继续,李开花担心武庆王会突出奇兵。

“不好说,蒙天白此人用兵诡诈,羡某不如他!不过云国现况定会改观,至少蒙天白会以此为契机,让云皇剪除多余部队,八十万兵马太过冗杂,每年的军粮消耗对云国来说过于沉重,精兵简政势在必行。蒙天白若是下决心改变云国这一现状,那所获得的收益比誉乔二州更大!”

羡幼轩将目光着眼于云国内政,此次常国和李开花能够轻易攻陷两州与云**政有极大的关系,兵多不一定是好处,首先内政负担重,其次兵马统帅之间的相互推诿情况严重,整合精简才是将帅所为。

“这么说来,短时间内蒙天白不会反扑乔州?”李开花将虚心请教这一优点沿用了下来,这也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那就要看云皇的决心了,精兵简政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会牵扯出庞大的军队势力群,这些领兵之将自然不会同意蒙天白的谏言,会竭尽全力阻止武庆王的步伐,若云皇稍有偏差,那些将领定会主动请缨夺回二州之地,将矛盾点转移到外战!”羡幼轩不愧是文武全才,单文思这一点便可与杜浊世媲美。

“嗯!李某明白了。第二个问题,李某现在是否应该继续扩张?”李开花心中是更倾向于再战,至少要夺回东海所占领的燕土四州。

“这就要看李兄自己心中的抉择了,羡某只能帮你分析此中利弊,若是李兄继续扩张,那只能向东海下手,羨某的老岳丈是东海百年来出的最大帅才,他老人家的病逝标志着白袍军的没落,再精良的装备也比不上一位有勇有谋的统帅。群狼失王不如领头羊。不过李兄若是再战无疑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以战养战只能维持短期平衡,若使用此法得到土地也是焦土,那扩张还有何意义呢?最后羡某还要提醒李兄一点,李兄若是这么做,就违背了你我之间的誓言,鱼儿不想再看见第二个童国臻!”羡幼轩当头棒喝敲醒李开花的扩张美梦,现在他的实力只能固守。

“鱼儿在恐吓李某吗?”李开花笑骂道。

“只是建议,一切由李兄抉择。”

“那需要几年?”

“五年为期,七年最佳。在此之前李兄只需稳步发展即可。莫因一时贪念趋于利动,列国底蕴没有李兄想的那么简单,燕土尚且不提,乔州的厉害李兄应该已经知道了,家国之念耕种在心中,至少要用上百年光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磨平这些反叛之民的棱角。”羡幼轩就是家国情怀的力挺者,要不然他也不会为李开花守住北大门。

“唉!李某明白了。就以七年光阴做基石吧!第三个问题,李某想要通商戈狄,不知鱼儿有何良策?”李开花这次带兰达木来北丰也是为了此事。

“此事甚佳!我家老爷子也认为疏胜于堵。戈狄人在北部草原扎根数万年,想要用武力征服他们只是天方夜谭,蒙天白虽然得了一时之利,可以震慑戈狄人,但等他死后,云国必定会受到戈狄人最强硬的反扑,将百年来的愤怒全部宣泄在云国人身上,这种战事想想都可怕!所以通商,通姻才是正道,用怀柔手段同化异族,让他们在衣食无忧下失去爪牙,磨平了野性的戈狄人就如瓮中之鳖,可以随意拿捏。”羡幼轩是羡问途怀柔之策的忠实拥立者,在他眼中野兽也有柔弱的一面,只要抓住这一平衡点,一切便可水到渠成。

“李某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李某想用夷人治夷人,不知此策是否可行?”

“想法虽好,但实施困难很大。首先戈狄人与燕人并非同心,只怕时间一久戈狄人会更加倾向戈狄部落,导致财地两失,其实戈狄人的脾性十分要强,若是受降过的俘虏很难得到戈狄贵族的重视,提防之心大于买卖之念,融入旧部尚且困难,更何况打开其他部落的局面。羡某认为就用燕人与戈狄人,这样才能放松他们的警惕,通过时间化解旧日的仇恨。”

羡幼轩的雪落一战让戈狄人憎恨燕人,而戈狄人对蓟州烧杀抢掠,也驱使燕人排斥外族,想要双方达到和平共处,实非易事。

“嗯!那李某就将此事授权给鱼儿,钱粮李某有的是,先不管双方的走向,李某更希望得到草原红鬃!”

其实食月的短毛鬃已经算得上一等的马匹,与东海的高脚马可比路程,但由于食月灭国,短毛鬃的繁殖方式与训练手段缺失,致使右平马场的短毛鬃更趋疲力,所以李开花想引草原幽骑的红鬃与短毛鬃配种,看能否提升马儿的耐力,就算是失败,那也可将红鬃代替短毛鬃。

“那羡某就助李兄一臂之力,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想要抚平戈狄人的伤口可是要花大代价的!”

“无妨!李某就用钱财砸开戈狄人的商业壁垒,红鬃马李某势在必得!”

……………………………………………………

元通十八年,五月中旬,云皇暂时放弃了收复失地的念头,将蒙天白的精兵简政摆上了龙案,下定决心要减除冗兵冗费的现状。同月底,云皇派人与常国交涉,欲要赎回蒙文武,但被女帝反驳驱逐。

六月十七日,冠军侯终于攻下了江国南阳州,这一场会战极大消耗了江国国力,致使东海国对江国北境蠢蠢欲动。

六月底,匈真人绕冰原地攻打常国新取的邓州,但被常国禁军打退。这一战匈真的一千不死骨大军让常,南两国心生忌惮。

七月初六,东海国对江国北境发起突袭,霍南道夜行军围堵龙阿政,致使东海国损兵三千,东海国君怒斥晋文公,罚其三年俸禄。

时至八月,南国应天大都迎来了一场盛事,弘立院的天下榜评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