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十代的生涯 > 第五十一章 依楼听风雨

第十代的生涯 第五十一章 依楼听风雨

作者:光棍琉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1:11 来源:笔趣阁

春日惊雷炸响,银蛇卷云斑斓,天降甘露滋润万物,燕国大地草木复苏。

这场及时春雨抚平了飞天魃兽带来的旱灾,南境三州土地得以浇灌,山洪水铺平干枯的河床。

寒川城主府。

一杯上好茗品,一套紫砂茶具,一张细竹编摇椅,这些都是沐青山的私人珍藏,现在落了好处给李开花。

青岩砖瓦,雨珠落地。庭院中的养荷缸水已经满溢,荷花苞在雨中摇曳,这多亏了少主君带来的种子,添置点缀更显几分清雅。

李开花着一身崭新的白长衫,布料乃是名贵的雪蚕丝,也是托得赫连玉瑶的福气。

“江山情儿~好烟雨。

君不见,志知相投同趣异,三人同行必有师。

君不见,涌涛千里飞奔流,回环曲折向东休。

诚请世间流芳思,三教九流禀天知,年少能有几回首,不若一次诵叹够。逆行急流迸图奋,若崖千丈草鞋游。

不言败,少气馁,行常道,莫无痕。忧忧迷前路,请君抬首望明途。不怕饿虎拦路截,只恐心思少勇进。江山千古人才出,万世美名潮涌入。为何世人都识君?只因君是圣贤人。今日泣血越鸿沟,明朝宏图把君留。

立长志,德行久,莫愁一路无伴侣,吾与君行解烦忧~啦……”

一曲燕土的小调朗朗上口,李开花饮清茶,观春雨,心情甚佳。

“大哥!”

李宏将油纸伞立在门外快步走入大堂,现如今他一个不第的书生也坐上了城中主簿的职位,办事殷勤,沾了李氏之光。

“回来了,如何?”李开花斟了一杯茶水递给李宏问道。

“各方库存已经清点完毕,户籍落册约有五万人左右,寒川城二十四集镇本地人十不存一,难民遣返安置也不过十集镇,旱灾加之民乱不容乐观。”

李宏接过茶水恭敬的立于兄长身旁,记得那日李开花将他立为主簿时李宏还心怀窃喜,但这半月奔波下来才知肩上责任重大,办事不敢出了纰漏。

“三哥昨日与为兄商议过了,寒川城中最多留一万百姓。除此之外难民中挑了三千青壮,这些人平时训练要加些细粮,每逢节日也要弄些肉食,不可短了训练士气。”李开花又为李宏添了一杯茶水说道。

“记下了!库中银两应对四千步卒还算充裕,不过翻修城墙却有些吃紧,需要等到张四哥回来再说。”

李宏所说的张四哥便是当初的马夫张之敬,现在负责天下行会的对接事宜,这次他囤积了大量的胡木草与文管事商谈买卖。

说起这胡林草只有燕国土地才会生长,因为草色味苦多是行脚客赶路时的干粮和饲养马匹的备料。但就这燕国百姓弃之如敝履的东西在东海,南国等上层贵族间却极受欢迎,只要带着天下行会的名头价格至少翻上百倍,而且人人疯抢趋之若鹜,这生财的门道也是赫连玉瑶“不经意”间透露给李某人的。

“这倒不急,张马夫生性吝啬,不会吃亏。此外过两日为兄要去一趟上乾府,寒川城的事你要多与三哥商量。”

李开花得了寒川城自然要去拜会一下本州的节度使姚大人,如今的李开花尚行不成火候,也不会自大到对抗整个燕国,更何况宝二郎的人头是他的功劳,想必姚大人也不会吝啬一个城主之位,毕竟名头寒川城还是他的地界,至于听不听调配就要看双方如何推手做筹码了。

“明白!大哥,昨日那消息可否属实?”李宏问道。

“嗯!麻儿来过书信了!小皇帝和庭卫军退到了昌黎州,余嵩归顺了东海国,如今是东海国的蓟侯。太谷,乐浪,蓟都尽入东海国之手。看这阵仗双方应该已经休兵,至少要半年时间东海国才能将吞下去的三州消化,至于白袍军再起攻势至少也要等到明年。”

打仗不仅是作战,更是双方内耗的比拼,白袍重甲虽然厉害,但粮草和军马的消耗也十分巨大,攻下这三州之地最少抽了东海国一半国力,且燕土人心需要安抚,要不然打下的地盘时常发生民变又有何意义?

“呃!我是问羡幼轩能招幽冥阴兵是否属实?”李宏自从见过飞天魃兽后对神鬼之事十分感兴趣。

“你这小子!这段时间也累了,今晚回府陪陪二老吧!做事不要毛躁学谨慎,也要量力而为注意身体!”李开花在李宏腿上来了一拳,二人的兄弟情谊不仅源于血脉,更是两次舍命相护。

“大哥,要不今日一起回吧!父亲挺想你的。”

“好!也好久没尝二娘做的饭了!去街上打五斤酒,我们爷几个喝个痛快。”

“得令!”

……………………………………………………

断砀山麓,燕国西境边防城外。

羽林军大旗随风飘扬,昭示着此地已是江国地界。

城外索桥上立着一人,头戴纶巾,身着普通长衫服,背着书笈,面上挂着一层防风布。

修长的右手手指中间握着一把小刻刀,左手上则拿着一个竹卷,静静等待羽林军来人回应。

断砀山,又名缺口山,边防城修建的位置正处于风口,风势一起裹着尘土漫天乌黑。这书生立于风中如同雕塑般未挪动一步,只有那长衫袍与纶巾随风向飘扬。

“踏踏踏!”

城门缓缓打开,一行十位士卒整齐划一,昂首挺胸走出边防城,为首十夫长对书生微微一拜说道:“杜公子,大帅请你入营。”

书生双手回礼,做得极其标准,面带微笑道:“小生便不叨扰卫帅了,与各位军士闲聊几句便可。”

书生抬步在这十位羽林军身旁走了一圈,随即又停在十夫长面前问道:“尊驾贵庚?”

“四十有二!”

十夫长回答的铿锵有力,卫帅早就嘱咐过在这位书生面前不能落了军威,否则会军法处置。

“先考是否从军?”

书生握紧小刻刀准备记录。

“公子从何得知家父已逝?”

十夫长在此之前从未见过这位书生,但这位书生却知他父亲已亡。

“尊驾只需回答便可。”

书生行走天下的记录已经有数万年,对各方水土人物知之甚深。江国自古多劳役,百姓积劳成疾者多如草芥,五十五岁已算长寿。

“家父生前曾是羽林军百夫长。”十夫长回答道。

“多谢相告。”

书生又行一礼,在竹卷上刻下一排小字,字体正楷笔画有力。书的是:

羽林军父亡子随,军魂依旧。

书生写完之后,又走到最年轻的一位士兵面前问道:“小哥家住何地?”

那位年轻兵卒并拢双腿大声说道:“江国南阳人氏!”

“家中可有兄弟姐妹?”书生又问道。

“长姐已嫁人!姐夫与我从军!”

书生默默点头,又在竹卷上记下一笔。书为:

江国北境少青壮,于南境征兵,连襟同为羽林军,国势略显空虚。

书生又走到一位士卒面前问道:“家中田地可有人耕种?”

“老父母牵牛犁田。”

“家中可有鸡畜牛羊?”

“十年不曾归家,尚不得知。”

“军中伙食如何?”

“三日食腊肉,七日宰牛羊。”

“可知卫帅年纪?”

“四十有七。”

“自从军来与卫帅可曾交谈?”

“不曾!”

“家中可有妻儿?”

“吾妇十六入我家门,小儿满月吾便从军,如今小儿入了私塾,去岁还收到了他所写的书信。”

“倘若衣锦还乡,你愿做何?”

“侍奉家中老母,种上五亩薄田,日出劳作,日落而息,便足矣!”

“倘若战死异乡,你可有言留下否?”

“此生报国,来世尽孝。命丧不悔,羽林长存。本是男儿身,又何必斤斤计较于这些,若是怕了战场,某家也不会来从军,更不会加入羽林!”

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无关紧要,不涉及任何军事机密,都是些家常小事,书生问完这十位羽林军已经记了满满两竹卷。

“小生已无问题,打扰诸位莫要见怪。”

书生将两个竹卷放入书笈,又行一礼准备离去。

“杜公子,且慢!大帅给你准备了酒食,用过饭以后再走吧!”十夫长说道。

“多谢卫帅好意。小生还要去一趟云国大营便不打扰了。”

书生背着书笈向青泉方向而去,这次自弘立院出行天下,各方势力都要走上一遭,天下榜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可,都是这些书生的功劳。

天下榜,榜书天下事。

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中有名之人皆可上榜,有些可排座次,有些则并列一书,此间差异都是经过广纳天下意见做出的准绳。

竹杖芒鞋,轻装书笈,万年间天下行走,品世间百味,观人情冷暖,只有这一遭下来才有资格被称为弘立书生。

每年南国弘立院都要招收数百位门徒,这些门徒最终能留下来的全是经历过天下行走,很多人吃不了这种苦半途而废,便也就没有资格入弘立内院学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