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十代的生涯 > 第七十二章 壮怀凛凛大丈夫

第十代的生涯 第七十二章 壮怀凛凛大丈夫

作者:光棍琉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1:11 来源:笔趣阁

弘立二字是渊亦是巅,自祖师杜立心执掌牛耳始开辟有教无类先河。

寒门贵胄共坐一堂,共读一文。

匪儿官子同处一室,同鉴一章。

不拒大奸大恶,不揽善仁志义,凡求学者有三分悟性皆可入门户,只要完成天下行走便内院学子,可观所有藏书以及长生法门。

三省殿,殿门向东,迎门而入可见数十席听课座次,与之相对是正堂一张长条木案,案上放着一把戒尺,尺旁是一杯尚有余温的茶水,抬目可见正堂大匾,书写苍劲有力的四字:一字之师。

触类旁通是历代弘立院主最喜欢的育人手段,从一开始便不限制学生的自我认知,仅从侧面提携个中道理,让其举一反三达到育人成果,且学子心中也有自豪之感。

“太平,归来了!”

正堂一侧青帘后传了幽幽之声,这声音有一分喜,也带三分哀。

帘子轻撩,一位老书生从卧榻走出,这位老先生与杜太平有几分神似,修长的胡须延伸到胸膛,手中拿着一本古籍,那青衫已经洗的发白,撩袍处尚有几个补丁。

杜以弼几十年如一日的穿着这青衫,更像是个寒酸老书生。

“父亲大人。”

杜太平见了父亲十分羞愧,连忙撩袍下跪。

“不必拘礼了!来坐到为父身旁。”

杜以弼一生注重礼节,行事作风都要合乎礼法,今日却席地而坐异于往常。

“父亲,孩儿不孝!请父亲责罚。”

杜太平不敢起身,向前跪走的两步,从案上双手拿起戒尺,与往常一般等待父亲严厉的责打。

“为父言传身教于你二十载,今日也便就不打了,且抬起头来,让为父好好看看你!”

杜以弼双膝盘坐将古籍放在腿上,满面笑容的看着儿子,这是他第一次在儿子面前露出笑容。

“父亲,孩儿知错了!”

杜太平对父亲的反常十分恐惧,从小到大他便不敢正眼直视家中长辈,杜家的家规传到杜以弼手中格外严厉,皮开肉绽也是常有的事。

“听闻认识了一位姓聂的姑娘,她待你可好?你娘亲若是知道了定会十分高兴。”

南国先皇一生有两个女儿,长公主朱秀仪嫁给了天下行会主君赫连大宝,次公主朱秀芝便是杜太平的生母,两位公主都是秀外慧中的人物,但皆红颜薄命早早便离世,让人惋惜不已。

杜太平看着父亲苍老的容颜,不知该如何说出这离经叛道的话语,一切归于沉默,低头不言。

“平日里为父只教你书籍文本着实是为父的错,今日为父便于你讲一个关于情爱之事。”

杜以弼满目慈爱的抚摸着杜太平的额头,此时恋世道与杜藏主走入了三省殿。

杜藏主看到这情景立即上前拿起杜太平手中的戒尺,狠狠地抽打在杜太平的背部教育子侄。

“你这不孝子!大伯我今日要活活打死你!”

杜藏主看似严厉,但下手极有分寸,只伤皮肉不伤筋骨,血液很快染红了杜太平的后背。

杜以弼不言,恋世道也不语,二人就这么看着杜太平咬牙忍受戒尺。

最终,杜以弼还是开口了。

“兄长莫再打了,我意已决,就算兄长打的再狠也无济于事。”

杜藏主一听停了手中的戒尺开口为侄子求情道:“二弟,太平尚且年幼,心性不稳出了岔子也情有可原,二弟为何……”

“兄长莫在言,禅师与太平且随我来。”

杜以弼起身将古籍放在木案上,迈步向书圣后山走去。

三人过了数十个亭台楼阁到达后山,后山荒芜长满了杂草,在山丘处有一座小塔。

塔前石阶周围没有一颗杂草,阶上也扫得干净,可看出时常有人打理。

“禅师,很多年没有到过此地了吧?”杜以弼笑道。

“二十多年了吧!和尚记得当初来此地还没有收留绝情,这时间真是刀摧火赶!”

恋世道的心境早已达到了返璞归真,草木一秋不过流水华年,禅机道破又有何妨?

杜太平听着二人的交谈对此塔的兴趣也愈加浓烈,幼年间可不止一次偷跑到此地。

登上台阶便见塔门,小塔两侧石壁上书着这两行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太平,此塔名曰君子塔,与天下榜相同,记载天下君子。”

杜以弼说罢推门而入,门内悬挂着一个竹牌,上面写着四个字:竹节端人。

着眼望去塔高四层,每一层都有数列铁牌。

“太平,可还记得天下榜的规矩?”杜以弼出言考校杜太平。

“弘立院书生不得上榜。”

弘立院肩负着记载的使命,院内之人不允许出现在天下榜,因为这对天下人来说有失公允,那些名相史家上榜必须褪去弘立书生的称号,这是自古留下的规矩。

“不错!这君子塔则不同,凡德才兼备者皆可刻录铁牌,陈列塔中。”

杜以弼翻开最近的一块铁牌,铁牌上写着一个人的名字:羡问途。

羡老将没上过名帅榜,但他的细柳军却列入劲旅榜。加上他一生为人坦荡,不与官场恶俗同流合污,列入君子塔最后一位君子。

“老夫已经决定君子塔再不录入任何一人,等到老夫逝去埋骨于塔前,观瞻端人风采。”

杜以弼将铁牌归还于原位,领着二人到了四层塔尖,高塔越往上走空间越是狭小,陈列的铁牌也越来越少,直至最高层陈列着四个铁牌。

杜以弼逐一将铁牌翻开,第四块铁牌上是公羊载,第三块铁牌上是杜立心,至于前两块铁牌却没有书写名字。

“太平,你可知为何这两块铁牌上没有姓名?”杜以弼问道。

杜太平上前观摩了一番便开口回答道:“世间流芳者千万,文德无巅,君子无顶,祖师自谦所以没有将名字写在第一块铁盘上。”

杜立心是读书人心中的圣人,天下君子的楷模,他的名字理应书写在天下榜首,但祖师却屈居第三位,可见其虚怀若谷。

“对,也不对。若是祖师自谦,那应该放在第二位,为何会又落在第三位?”杜以弼摇头说道。

杜太平低头沉思了片刻,突然惊呼道:“难道这天下还有比祖师更高洁的君子?”

“然也!这第二块铁牌上本是闻人君。”

“沁儿山,闻人天尊,十天尊中的丙位。”杜太平当然听过这个名字,但他不敢相信这个满是污点的天尊竟是天下最高洁的君子。

“当初为父听你祖父说时也是这般表情,但此事是祖师亲口承认,且将闻人君一生彪炳为榜样。为父要说的情爱事便是出自于此人。”

杜以弼拿起身旁的掸子打扫陈列台,随即回忆道:

“古人云: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访长生之道,遍布浮云恶果,一朝返璞归真,方才羽化飞升。若真做到无欲无求,人生有何意趣!此仙为何而修?只愿潇洒凡人。

大天朝,定德四年。

冬至之月,银妆点缀江山,大雪漫盖燕南道。

北平府,长平县,亭乡里的行脚路已被冰雪覆盖,相邻诛县的车马难以运送生活所需,一时间小麦糠成了紧俏物件,各家只得食秋藏之粮,据书载贫困破落户都已经将来年春耕种子吃食殆尽。

这等贫困时期最忌讳家中出现变故,平常人家多是自顾不暇,哪里敢操办喜事换房动土,但天有不测风云,生老病死无法避免。

亭乡里北落第一户,高挂污白之布,家徒四壁却遇上了丧葬事,左右乡邻冒着寒风施以援手,乡老将自己备下的寿棺送予丧偶郎,富余户也帮衬几斤粗粮,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做不到绝情。

“阿君,莫要过于悲伤,小月的事公皙兄也会理解的,毕竟小月自小体弱多病,当年壤驷道长为苦命的孩儿测字,推断她不过二八年华,如今双十而亡,也算……唉!”

乡里令已是老态龙钟,今日为了公皙月亡故事左右奔波,也算仁至义尽。

“六爷,小生自幼禀读圣贤之书,世间道理也算懂得几分,亡妻之事有劳各位乡党,资借之物小生来日必定双倍奉还。”

寿棺方桌侧面,一习素袍儿郎跪在草榻上,长发散披,绒胡落魄模样,双目看物无神,多生血丝,当初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在。

“君哥,你这就见外了!亭乡里十年间只有兄长及第府县,闻人一族光宗耀祖全系于兄长一人之身,万般不可懈怠萎靡啊!乡下人的几斤粗粮和些许白布就不必记挂于心,安心入了府学,状元可期啊!”

出言者乃是乡里令的孙子闻人达,此人虽长的五大三粗,但明白事理,又与闻人君是发小好友。公皙月之死对闻人君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闻人达也不知如何安慰,只得将他的大好前途述说一二,望闻人君可以放下执念致学,成为人上人。

黄纸握于手,寒风两行泪。

闻人君好是后悔,自己对不起亡妻,富贵功名的**让他忘记了家中还有一位日夜翘首以盼的妻子。

“月儿,闻人君是卑鄙下流之人,不配再读圣贤之书,功名熏心的闻人君真不值得佳人公皙月侧目。”

罢了!

功名利禄云烟过,

红粉知己不如妻。

自今日起,

萱草坟头与子观落霞孤鹜景,

三寸白帐与妻沐寒江独钓月。

闻人君让公皙月独守空闺三年,就用一辈子偿还吧!

“六爷,小生自知品行不佳,枉为读书人!还望六爷告知东郭县令取消小生入府学的资格,此外劳烦六爷派人去长平县大玄观请壤驷老道为亡妻渡魂!”

闻人君语出惊人,放弃府学便是放弃仕途大道,放弃千万寒门庶子唯一出头的路径,十数载寒窗苦读瞬间化作泡影,任谁听了都觉得心惊胆寒。

“君哥,此事万万不可!嫂子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同意兄长的意气用事,当初君哥去北平府为了什么?嫂子又为何愿意苦等兄长数载!”

闻人达一把抓起闻人君,左臂将其狠狠地顶在墙上,嫂子吃糠咽菜之时你闻人君在临仙水榭风流快活。如今人都已经去了如此作态有何意义?倒不如奋发图强搏个金榜及第,这才不枉费嫂子的一片苦心。

“是小生对不起月儿,小生无颜面对岳丈大人!无颜……”

闻人君失魂落魄已然失了心智,少年及第县学,素有高才之名,只可惜繁华世界犹如侵心魔障,一旦入世难以自拔,千般诱惑接踵而至,一乡下书郎那能抵挡,直到一纸丧书噩耗临身,悔之晚矣!

“阿君,六爷也不逼你!府学之事可搁置三年,待你回心转意再为闻人家族争光。不过如今大雪封山道路难行,只怕壤驷道长难以抵达我们这破落乡里,渡魂之事只怕要等到春暖日。”

渡魂,大天朝自古以来安葬亡人的唯一方式,只有德高望重的习道之人方可主持,如果私自下葬不仅违反了朝廷法律,而且容易引发不死骨的出现,有可能连坐整个乡里,六爷也不敢私自行事。

“六爷,月儿等不到那么久,如若壤驷不至,小生明日便上沁儿山!”

闻人君目光坚毅没有丝毫畏惧,即便沁儿山九死一生,也阻止不了闻人君安葬亡妻之心。

公皙月,闻人君欠你的太多,即便要走,也要留下最美丽的你!

“沁儿山!阿君!六爷决不同意你这么做!那是什么地方难道你不清楚吗?”

摇一摇,龙虎潭,生人勿近腐骨滩。

铃儿口,山囚道,将军不过一线天。

三川地,皆不毒,沁儿山,漫天雪,神仙难度鬼门关。

燕南道中朝廷列三大禁地:龙虎潭、铃儿口、沁儿山。因三地常有鬼神之事出现,求仙访道者多是路死埋骨,久而久之传开了生人勿近的凶名。三者中最令人敬畏的莫过于沁儿山,童谣千古传唱岂能有虚。

“早传南陵年间有人曾请过沁儿山之士渡魂,闻人君虽非武者,但愿为亡妻一试!”

可笑世人:生前不珍惜,死后苦相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