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非常女上司 > 做客杨哥家

非常女上司 做客杨哥家

作者:易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0:57 来源:笔趣阁

第187章

“奇怪,家里怎么就杨哥自己呢?”晴儿悄声问我。

我摇摇头:“我和你一起来的,我怎么会知道?”

晴儿冲我做个鬼脸,拿起一颗糖没剥皮塞到我嘴里。

我和晴儿看着电视吃着糖。

一会,听着杨哥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忙乎的声音,晴儿站起来,脱了外套,去了厨房:“杨哥,我来帮你做菜!”

“呵呵……让客人动手,那怎么好意思!”杨哥客气道。

“没事,这样速度快!”晴儿围上围裙就开始干起来。

我在客厅里,听到晴儿和杨哥边忙乎边聊天。

“杨哥,家里过年怎么就你一个人啊?”晴儿终于忍不住还是问了。

“哦……孩子到乡下奶奶家过年去了,开学前回来。”杨哥回答。

“哦……”晴儿发出长长的一声,然后又问:“那……那你家嫂子呢?”

晴儿明明看见了墙上的遗照,还问,神经啊。

“嫂子?呵呵……你嫂子在那遥远的地方……”杨哥发出两声干笑。

我坐在客厅里,砰然心动,遥远的地方?什么意思,指的是谁,是遥远的天国还是遥远的浙江苍南?

杨哥的回答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透。

晴儿显然没有猜透杨哥话里的意思,显然是以为生活中的嫂子在那遥远的地方过年没有回来,显然以为就是指的柳月。

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晴儿不再问这个问题,而是情绪突然显得高涨,和杨哥在厨房里谈笑风生。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依柳月的性格,她想回老家或者留在西京过年,杨哥是阻拦不住的。

趁他们在厨房忙碌的时机,我在室内随意走动,四处观察,想看有没有什么柳月留下的痕迹。

可是,我看了半天,没有看到柳月的任何影子。

难道,柳月回江海不在杨哥这里住?难道,平时都是杨哥去西京找她,她不回来?哪怕是悄悄回来?

我怔怔地想着,心里莫名难受起来。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难受。

有了晴儿的帮助,酒菜很快就弄好了,大家坐定,开始喝酒吃饭。

杨哥一个劲夸晴儿的手艺好:“小许,干活真利索,炒菜的手艺也不错,比我做的好多了,瞧,这菜,色香味俱佳……”

晴儿被杨哥这么一夸,笑得咯咯的,很开心。

杨哥倒上酒,举起酒杯:“小江,小许,来,过年了,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今儿个,我敬你们俩一杯,祝你们新年取得更大的成绩,各项工作都更上一层楼……”

“杨哥,我们敬你!”我和晴儿举杯,我说:“祝杨哥步步高升,官运亨通!”

“哎——”杨哥摆摆手:“还是我敬你们吧,俗话说,要想好,大敬小,我混了这么多年官场,到了这个级别,这个份上,也不做别的想法了,倒是你们,特别是小江,风华正茂,年轻气盛,上进自信,青春蓬勃,只要好好干,不要辜负了大好青春年华,一定会有所建树……”

“谢谢杨哥鞭策鼓励!”我和晴儿同杨哥举杯干掉。

“杨哥,您才40多岁,怎么就不做别的想法了呢?”我放下杯子,问杨哥。

“呵呵……小江,这个就复杂了,简单说吧,这就是规格限制的,如果我在省级机关工作,我一定会有这个想法,因为上面还有厅级、部级,可是,我在地级机关,最高级别首长就是地级,整个江海,地级干部有几个?本地的县级干部能提拔起来的有几个?地级职位中,真正有实权的位置又有几个?”

我和晴儿直勾勾地看着杨哥。

“地级市的地级干部,一般来说,除了各县委书记,市直部门的县级干部很难提拔,再有就是省里往下放的,平级地级市交流过来的,而真正有实权的呢,也就是市委和市政府的几个人,其他的就是个名声和待遇,像我这样的,基本是到顶了,退休前能给找个地方给个副地级待遇,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杨哥自嘲地说。

“那……你不想努力试试?”我又问。

“呵呵……小江,你还年轻,官场里的道道很多,在杂乱中都有着固定的规则,到了一定的位置,就不是靠努力和能力能解决得了的了……”杨哥笑笑:“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吧,面对现实吧,我从一个公社秘书一步步到了这一步,也算对得住祖宗在天之灵了,也算是光宗耀祖了……这官场,无止境,这做官,没有最大,大家都想做最大,可是,国家主席只有一个,怎么办?呵呵……”

我点点头:“杨哥说的有道理!”

晴儿听得很新鲜:“这做官,还这么复杂,真烦人啊,天天想这些,都累不累啊?”

杨哥看着晴儿笑了:“呵呵……小许说的对,混官场,很累的,整天要费尽心思,可是,也要看什么人,有的人就是热衷于官场的争斗,热衷于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热衷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人,一旦离开了权力场,会顿时感到失落和空虚,会顿时感到人生没有了目标和方向的……”

“峰哥,你可不要这么累啊,我可不想让你天天这么折腾,咱一切顺其自然,只要安安稳稳过日子,做不做官无所谓……”晴儿对我说。

“好,还是小许这心态好,”杨哥看着晴儿又笑了:“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做人还是做官,心态最重要,我看,小许啊,就是那种与世无争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人,在官场上,一般是提拔不起来的,不过,要是遇上绝佳的机遇,说不定能做直升飞机……”

“什么机遇?”晴儿笑嘻嘻地看着杨哥。

“比如,提拔年轻干部,提拔女同志,提拔民主党派干部,这样的机遇是有的,前几年,机构改革,要求地级领导班子年轻化,要求班子里有女同志,结果,咱们市委党校的一位年轻女同志,才9岁,直接从正科级提拔到副地级,进了市级领导班子,一步登天,她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市级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一下子降低了好几岁,符合了省里的要求……还有下面县里的一位工厂的年轻技术副厂长,民主党派,也是一步提升为副市长,因为上面要求市政府领导班子里必须有民主党派成员,而且要知识化年轻化……这都是机遇……”杨哥笑眯眯地看着晴儿说。

“哦……”晴儿睁大了眼睛:“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这百万人里面还不知道能不能有一个,咱们是不做这个奢望的……咱们做老百姓,随遇而安,就很好……”

杨哥和我都笑了,杨哥对晴儿点点头,又看看我:“小许很不错,小江,你能遇到小许,也算是你的福气了,你们俩要好好相处啊,生活上互相关心,事业上互相帮助,好好生活,好好做事,未来是你们的,明天,也是你们的……”

“谢谢杨哥,”晴儿说:“其实,杨哥,你真的不老啊,才4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再过上10年,也不过才50多嘛,这工作,这生活,都还处于正午,正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候,杨哥不但在工作上是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在生活更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

杨哥笑了:“小许过奖了,来,咱们继续喝酒,你们吃菜!”

在杨哥笑的一瞬间,我看见,杨哥的眼里闪过一丝忧郁和失落,还有淡淡的哀愁。

我不知道晴儿为什么说这番话,许久之后,我才领悟到晴儿此刻讲这番话的意思。

“小江,你们报社的大楼建地很快嘛,谁在分管基建?”杨哥突然问起这个话题。

“梅玲分管基建!”我回答:“梅玲现在是社长助理,马书记自己任命的,协助马书记分管基建和行政……”

“哦……这个马啸天,也真能折腾,怪不得他最近找我打听市里提拔副县级的事情,原来如此,这个梅玲,看来是他要着力推荐的对象了……”

“他推荐就能行?这副县级不是市委领导说了算吗?”

“是市委领导定,不过,马啸天难道就不会去找市委领导了吗?这梅玲这么能活动,不会往上走走吗?”杨哥含笑看着我,又说:“这年头啊,领导都喜欢搞基建,大楼一建,气派、敞亮、门面,抓面子,出政绩,还有,搞基建,也是某些人致富的捷径……往往一座楼、一条路,一个项目,都要搭进去好几名干部,唉……”

我默默地听着,杨哥知道的真多。

在杨哥家吃完饭,我和晴儿谢别杨哥。

临走时,杨哥拍着我的肩膀:“明天初七,就开始上班了,年后,估计还要有不少事情……还有,记住我告诉你的那个私人酒宴,到时候我通知你……”

杨哥还记着这事,看来这个酒宴很重要,我心里很感动,点点头。

“杨哥对你不错啊,看来,杨哥不知道你和她的那些事情吧?”回去的路上,晴儿歪着脑袋看着我。

我努努嘴巴,没有说话。

晴儿看我不说话,也就不再提这事。

看得出,晴儿今天的情绪不错。

下午,老三来了,明天他的公司开门营业。

我要把电视机还给老三,老三摆摆手:“算了,送给你们俩,省的你们在宿舍里闷得慌,连个新闻都看不到。”

“靠,你真够大方的,做老板了就是不一样……”我说。

老三得意地笑笑,摸出一个大哥大:“嘿嘿,我配上这个了,模拟信号的手机,厉害吧!”

“哇塞,真牛啊,说你行你还真行了!”晴儿笑嘻嘻地说。

“江峰,你要不要,要的话,我送你一个,话费你自己交!”老三对我说。

第188章整天瞻前顾后

“好啊,好啊,峰哥,到时候你一掏大哥大,多气派,像大领导!”晴儿乐了。

“不行啊,我们单位只有老板才有大哥大,我带着这玩意,大家一定以为我是受贿的,到时候,有八张嘴也说不清楚了……”我谢绝老三的好意:“兄弟的好意我领了,只是,我还要注意影响……再说了,这玩意双向收费,到时候我花费也交不起……”

“靠——你们这在机关单位里混的,真累,整天瞻前顾后,还是我自己做老板舒服,自由自在……”老三嘲笑我。

我笑笑,没说话。

下午,我送晴儿回学校,学生到正月15开学,但是系里的老师明天就上班了。

第二天,初七,假期结束了,上班了。

新的征程开始了。

节后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马书记召开全社中层干部会议,强调加强报社领导骨干力量政治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性,特别对如何提高青年中层干部的基本素养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几点要求。

我作为报社目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自然也在其内。

马书记在会上强调:”今后,报社的各项事业都要有一个大发展,作为年轻的新一代中层管理干部,在报社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报社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年领导骨干,要做到知识化、政治化,业务上要做排头兵,熟悉掌握专业知识,以力服人;政治上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理论素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以理服人;工作中要放下架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团结同事,体谅下属,关心部属,以德服人……”

马书记本人以前就做过多年思想理论宣传,脑子里货不少,讲起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接着,马书记话锋一转:”有一些并不老的所谓老同志,自以为在报社干过几年所谓的中层领导,就摆谱,摆老资格,不是想着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本身工作,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去为自己谋利益,如何去争权夺利,对党委的安排稍有不如意,就不顾自己的身份,到处发牢骚,胡说八道,对党委的集体领导功能横加指责,污蔑党委领导独断专行,一言堂,胡说什么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是党委欺骗强x民主民意,说什么在报社里混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社内说,在社外说,在山里说,在山外说……这种人,全然没有一名党员的最基本思想觉悟,全然没有维护报社声誉最基本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全然没有一名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素质,这种人,只要我在报社一天,就永远也不会重用……今后,不管是谁,老老实实做事业是本分,少给我胡说八道,自以为老资格,什么老资格?你给我下去!”

马书记最后讲话的语气很严厉,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气氛很紧张。

我坐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听着马书记的话,猛然想起马书记这是不点名在痛斥老邢,老邢和我一起扶贫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聊天,经常冲我和老李发类似的牢骚。

报社人多嘴杂,马书记知道这事不足为奇,可是,马书记那句“在山里说,在山外说”让我心中一竦,什么意思?山里,不就是我老邢老李吗,马书记怎么知道的?难道是老李……

我的头皮有点发麻,老李是很豪爽义气的一个人啊,不会干这种事的吧?

既然老李不会干这种事情,那把这消息透露出来的还有谁呢?还有谁在山里听到老邢的牢骚和不满呢?

自然就是我了。

一想到这里,我头皮麻的厉害了,妈的,马书记的讲话传到老邢耳朵里,老邢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老李正和他一起在山里战斗,我不但调回报社,还提了半格,从一般道义上对马书记自然要感恩戴德,自然要回报个人的思想情况,顺便顺手牵羊打点小报告,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是这样,误会就大了,我这顶打小报告、小人的帽子就戴上了。

想到这里,我不由心里很懊丧,操——难道是老李打了老邢的小报告,却让我来背这黑锅,老邢这火爆性格脾气,知道了还不骂死我。

不觉中,我又得罪了一个人,我自己却不知道是怎么得罪的。

我肯定,这报告必然是老李打的,绝无第二人的可能。

想起柳月曾经和我说过,转业军人在单位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长期的军营生涯,导致他们大多到地方上之后一无所长,不懂业务,只会玩人,又缺乏社会资源基础,在业务、提拔等诸多地方比较被动,因此,在现实面前,他们逐渐分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头学习,扎根实干,埋头苦干,靠良好的人员关系和谦虚的学习态度逐渐站稳脚跟,另一种呢,就选择了走捷径,把精力放在了公共关系上,走上层路线,经常单独向领导汇报个人的思想动态和所见所闻,以此博取领导的赏识,获取自己的个人利益。

老李,无疑应该是后一种。

我很郁闷,老邢和我还有老李天天一起大山里出生入死,摸爬滚打,荣辱与共,同甘共苦,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啊,老邢参加工作0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受了不公平待遇,发发牢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何况,老邢讲的也不无道理,还有,老邢在山里对我和老李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也很照顾,我们出了差错,都是他出面承担,这么在背后捅他一刀子,太过分了,太没有人味了!

而且,老李这么做,还直接将我推到了和老邢对立的境地,老邢毫无疑问会把这笔账算到我头上,会以为我是个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的小人。虽然我觉得老李可能在做这事情的时候,对我没有恶意,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可是,无形中,我被推到了矛盾的风口尖上。

想起这些,我闷闷不乐,神情不由恍惚起来。

“好了,我今天的话就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法,自由发言!”马书记结束了讲话,要听大家的想法。

会场一片寂静,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发言。

“江峰,你先说吧!”马书记点卯了。

我忙将思绪收回,站起来:“嗯……马书记的讲话,我听了觉得很受益,我在这里表个态,回去后,我们新闻部将召开专门会议,认真贯彻落实马书记的讲话和指示精神……从我个人来讲,更要带头实践落实,无论在思想素质上还是业务素质上,都要狠抓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狠抓落实,特别是马书记提到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一点,更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给普通群众做好表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的讲话都是心里话。

简单说完之后,我坐下。

我看到马书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同时,我也看到刘飞的脸上露出了捉摸不定的笑。

然后,是刘飞发言。

“我很赞同江主任的观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作为报社的中层领导骨干,就是要给广大群众带个好头,身体力行,起到模范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做任何事情,说任何话,都要站在维护报社党委的角度,站在维护报社安定团结局面的角度,站在维护报社根本利益的角度,同时,我们内部各领导骨干,要加强团结,我们要坚决团结在以马书记为核心的报社党委周围,一心一意把报社的各项工作抓上去……”

刘飞的讲话同样精彩,马书记微微点头,表示了些许的赞赏。

接着梅玲大大咧咧发言:”刚才我听了新闻部江主任和办公室刘主任的发言,很有感触,很有想法,我觉得,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那个明朝叫什么阉的人说得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爱学习,只爱风月交际的梅玲在文人遍布的报社卖弄文采,显然是显得很蹩脚,连个宋朝的范仲淹都说不准,还在那里牛皮哄哄,惹得报社那些部室主任一阵轻笑。

马书记也皱了皱眉头。

梅玲继续在那里神气活现地大侃:”我个人表态,坚决拥护马书记,坚决拥护报社党委,马书记的话就是党委的话,我们都是马书记的兵,我呢,更是马书记的小学生,是马书记的马前卒,我今后,保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马书记做贡献……”

同事们窃笑的声音更大了,梅玲却浑然不觉,依然在那里大吹大擂。

“咳——”马书记脸色有些难看,猛地咳嗽了一声,梅玲才猛然意识过来,停住嘴,意犹未尽地坐下。

会后,我琢磨了半天,觉得有必要去山里的石屋村去看看,有必要去看看老邢。当然,我不能做的太露骨,只身去。我打算带着新闻部的全体同事,去扶贫点体验生活,采风。

我决定先去给马书记汇报一下这个想法,得到马书记的批准。

我去了二楼马书记办公室,刚到门口,正好听见马书记在讲话,嗓门不小,我在门口正好听见。

“平时让你多看书,多学习,你就是不听,看看你今天在会上都讲了些什么,胡诌八扯,信口开河,乱引经据典,成为别人的笑料,不懂不知你就少说,出什么洋相……听听刘飞和江峰的讲话,再听听你的,胡闹!你这番讲话,把我当什么了?一言堂?独裁统治?你是我的什么小学生、马前卒?没有一点水平,你这是一个社长助理应该讲的话吗……以后开会,想好了再说,不懂你就别说,丢人现眼……”

马书记在发火,显然是在训斥梅玲。

第189章没良心的臭男人

梅玲小声地申辩:“没良心的臭男人,我费尽心思,这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你好?”

马书记的火气更大了,有继续说落梅玲。

我站在门口,意识到来得不合时宜,急忙打算往后退。

刚要往后退,马书记办公室的门突然开了,梅玲神情沮丧地出来,正好和我面对面。

同时,马书记也坐在办公室里正好看到我。

我一下子很尴尬,马书记和梅玲一定知道我听见了他们的谈话。

梅玲愣了一下,看着我,脸色不大好看。

“我……我找马书记汇报一个事情!”我言语有些慌乱,神情很紧张和尴尬。

马书记眼神也稍微愣了一下,接着就迅速恢复了正常:“小江,进来吧。”

梅玲瞥了我一眼,接着就侧身出去。

我进了马书记办公室,关上办公室的门,神色有些不安。

马书记却显得很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指指对过的椅子:“坐吧,小江,什么事,说吧。”

我咽了咽唾沫,将自己要带新闻部同事去扶贫村体验生活的打算和马书记说了下。

马书记听我说完,沉吟了一下:“可以,你的想法很好,记者下基层体验生活,了解基层一线的情况……正好年后没有什么大的活动和任务,去锻炼锻炼队伍,回来后正好准备参加市‘两会’报道……安排好部室值班人员,去吧,我批准了!”

我松了口气,站起来准备离开。

“等等,”马书记叫住我:“这次去扶贫村,除了你新闻部的任务,我再给你额外安排一个任务。”

“哦……”我站住脚步,看着马书记。

“你这次带队去扶贫村,给我搞一个调研报告回来,”马书记看着我:“调研的主要内容就是扶贫组这一年多的工作,除了正常的工作,要侧重一下扶贫组成员在村里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作风……”

我明白了,马书记是要我调查老邢和老李在扶贫村的个人情况,特别是老邢的。

“报告要实事求是,调研不要大张旗鼓,要扎实踏实,要细微具体,”马书记继续说:“报告弄完后,直接给我个人,不要经他人转手……”

我毕恭毕敬地点头:“是,一定照办。”

然后,马书记看着我:“刚才我和梅玲说话的内容,你都听见了?”

我忙摇头:“我刚刚到门口,正好梅社长出门我进门,我什么都没有听见……”

马书记点点头:“嗯……你这么回答,我比较满意,记住,该你听见的就听见,不该你听见的,就听不见……”

我的心里像敲小鼓,马书记的话真深奥,所幸我能明白,这是在对我进行敲打呢。

“是,马书记,我明白,”我站直腰杆,神色郑重:“小江不该听见的,什么都没听见!”

“嗯……呵呵……”马书记突然笑了,点点头:“小家伙,脑子转地很快……总之,我是相信你的……去吧……”

出了马书记办公室,我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回到办公室,我坐在办公桌前,怔怔地回想着马书记的表情和话语。

此刻,我突然觉得心里很压抑,很憋闷,很矛盾,很想找个人说说,很想有个人能指点开导我。

可是,现在,谁能来开导我呢?

我不由想起了柳月,如果她在,我心里的矛盾和郁闷一定能迎刃而解,她一定会解开我心中的结。

那一刻,我的心中突然特别特别想柳月,心里突然涌起一股难言的酸楚和哀愁。

看着这熟悉的办公室,我仿佛恍惚间看到柳月昔日的影子和笑脸。

怔怔间,我的眼睛发潮了。

正在这时,陈静敲门进来,给我送稿子。

我回过神来,看着陈静:“陈静,明天我带部里全体人员去扶贫村体验生活,集体采风,时间一周,已经给马书记汇报批准了,明天开始,你在部里值班……”

“我不,我要和你一起进山,去你战斗了一年的地方去看看,你安排别的人值班去……”陈静不答应。

“不行,服从工作安排,”我板起脸:“这值班责任重大,交给你,我放心……”

其实,我也有想锻炼陈静的意思,正好借此机会让报社领导看到陈静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

可是,陈静没有领会,非要跟我去。

我坚决不允:“陈静同志,这组织性纪律性还要不要了?你到底听不听我的话?”

“组织性我也要,纪律性我也要,”陈静歪着脑袋看着我:“你说得对我就听,说而不对,我就不听……”

“让你值班哪里不对了?”我有些火气:“看来你是非要和我对抗,是不是?”

陈静一看我有了火气,老实了,努努嘴巴:“哼,官大一级压死人,算了,就听你的吧,小官人!”

我一听陈静答应了,又听她叫我小官人,忍不住又笑了:“好,听话就行,过来,我给你安排一下这几天的事宜……”

陈静站到我跟前,靠着办公桌,脑袋几乎凑到我的脑袋跟前,听我安排工作。

陈静的脸几乎碰到我的脸了,近的我都能听到她呼吸的声音。

安排完工作,我向后一扬身体,远离陈静的脑袋:“行了,就这些,这几天,你在部室就是老大了……”

“嘿嘿……我什么老大啊,整个就是你的傀儡,什么都安排好了,就是让我落实就是了……”陈静冲我做个鬼脸,又说:“喂,小官人,问你个问题,行不?”

“怎么不行,问就是了,都是同志,有什么不可以问的!”

“嗯……我问你,是我好还是她好?”陈静抿着嘴唇,看着我。

“什么她?她是谁?”我故意装傻。

“你少给我装,当然是她了,她就是你的那个所谓的什么脚踩两只船的女朋友……”陈静斜眼看我。

“什么脚踩两只船,什么所谓的女朋友,你都说什么啊?”

“哼……好了,回答我的问题,我和她,谁好?”

“都好!”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你——”陈静瞪着我:“你不老实回答,你狡猾的大大的!”

“真的都好,”我半笑不笑:“你是一个好同志,好同事,好朋友,她呢,是一个好女人,好伙伴,好知音……”

“你什么意思?难道我就不是一个好女人,好知音?”陈静反问我。

“你呢,是一个好女孩,好知己!”我的回答无可挑剔。

“哼,你可真会玩文字游戏,臭老九,”陈静一时无可辩驳,接着又凑近我,压低嗓门:“喂,再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她,你会不会选择我?”

我看着陈静渴望的眼神,长长出了一口气,心里又涌出了柳月孤单消瘦的身影。

我生命中只有两个女人,不可能再有第三个了。

柳月和晴儿,既是我的海水又是我的火焰,我在海水里沐浴,在火焰中重生,在海水里搏击,在火焰中烙印,不管是搏击还是烙印,都是我的痛,我的一生挥之不去的痛。

我的心里一阵惆怅和迷惘。

“快,回答我啊!”陈静有些迫不及待。

我踌躇着,我不想伤害陈静,可是,更不愿意撒谎。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替我解了围。

“今天先放过你,你等着,以后再问你!”陈静小声说了一句,狠狠瞪了我一眼,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出去了。

我松了口气,苦笑。

我知道,即使我告诉陈静我和晴儿已经定亲了,她也不会死心的,只要我没有结婚,她就不会罢休。

陈静在这方面,真的是一个不见黄河不死心的人。

天后,刘飞给我安排了一辆面包车,我带着部室的6名记者,去了留下我一年印痕大山,我的石屋村。

临出发前,我没有忘记去书店给石屋小学的孩子们购置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具,我还特地给王老师买了一支精致的钢笔。

老三听说我要去石屋村,又赞助了一批精美的挂历和年画,作为迟到的礼物,送给石屋村的乡亲们。

“兄弟,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咱们都是农民的儿子,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老三帮我把东西搬进车里,拍着我的肩膀,如是说。

我心里有些感动,很认同老三的话。

车子在大山里爬行了几个小时,终于来到石屋村,我见到了王老师和孩子们,见到了石屋村的乡亲们,见到了老邢和老李。

见到淳朴辛劳的王老师和欢呼雀跃的孩子们,我倍加感动;见到憨厚朴实的乡亲们,我倍加亲切;见到老邢和老李,我颇为感慨。

我确信,天前马书记开会讲话的内容已经传递到了这里,传递到了老邢和老李的耳朵里。

因为我相信,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我如此确信,还因为我看到老邢和老李看我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同时,我还牢牢记着马书记安排我的特殊调研任务。

其实,我和老邢老李一起呆了一年,只分开了很短的时间,马书记安排我的事情,我不用调查也能完成,我们这一年间,彼此都太熟悉了,包括和石屋村的乡亲们。

当我将带来的礼物送给王老师和孩子们以及乡亲们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眼里露出了感激和感动,还有无比的热爱和欣喜。

其实,这些东西值不了几个钱,可是,在他们眼里,这无比珍贵。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老村长握住我的手,使劲摇晃着。

孩子们簇拥在我和同事们周围,欢快地雀跃着,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个节日,山外的叔叔阿姨来了,江叔叔又回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