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诸天冥海 > 第一百五十七章 财动人心

诸天冥海 第一百五十七章 财动人心

作者:枫海明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38 来源:笔趣阁

出征东瀛的大军没有辜负赵空的期望,两个月时间不但覆灭了邪马台国,更将匆匆组织起来的倭国联军一战而破。

五万倭人一万战死,三万被俘,整个九州岛上的反抗势力,顷刻间土崩瓦解。

这个时代的东瀛,地域更加辽阔的本州岛,文明发展反而不如九州岛。

所以即便连年征战,仅有中原一郡之地的九州岛,依然有超过两百万的倭人。

黄巾军作为外来者,想要直接统治这两百多万人显然不现实,赵空也不可能把大军长期丢在东瀛。

所以在见了被俘的几位倭人首领后,赵空还是决定采用倭人治倭的策略。

随后一连册封了三十多位倭人首领,划分的地盘又犬牙交错,使得九州岛更加不得安宁。

送走册封的倭国首领,暂时给赵空当秘书的荀湛,有些疑惑的向他问道:“城主为何这么在意那倭国?”

赵空笑了笑没解释,而是拿起一张将日韩、台岛、中原东部囊括在内的地图,随手递给身旁的荀湛。

铺开地图看了一会儿,荀湛蹙着眉头说道:

“倭国四岛的面积确实不小,但出征的将士也说了,那里连年爆发天灾,土地也相对贫瘠,没有多少占领的价值吧?”

倭国有大量黄金白银的事情,仅仅黄巾军核心层知道,荀湛加入台岛的时间还不长,自然没人会告诉他这一点。

赵空莫名一笑,指了指本州岛南部说道:

“这里有数座巨型铜山,一旦开采出来,比之整个中原所有铜钱加起来,都还要多出数十倍。而且开采难度也不算大,你觉得倭国该不该控制?”

“嘶!”

荀湛倒抽了一口凉气,本来他的眼皮子也没那么浅,但赵空说出的数量实在是太吓人,由不得他继续保持镇定。

重新拿起地图仔细比划了一阵,荀湛又摇了摇头说道:

“铜山虽好,但需要大量人手去开采,即使可以从当地抓奴隶,但监工和保矿的人也不能太少。”

“以我们现在的人口,根本不可能分出那么多人,否则会影响到台岛的整体发展。”

这个时代挖矿可没有现代机械辅助,不仅需要大量矿奴进矿洞赌命,更需要人数相仿佛的监管人员。

没有足够的武力弹压,矿奴造反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尤其是价值巨大的铜矿,因为利益过大的缘故,很可能引起周围势力的觊觎,所以必须要有一只靠谱的护矿军。

因此荀湛嘴上替赵空担忧,心里却在期待对方向他求援。

台岛五十万人口确实少了些,而中原明面上就有五千多万人,藏匿的黑户更是难以统计,随便扒拉一下都能拉出几十万流民。

赵空要是向荀氏求助,以颍川荀氏的实力,轻而易举的就能组织数万人东渡。

虽然在海运上依然受赵空控制,但话语权绝对会大幅度上升,共同瓜分利益也就成了必然。

赵空随意的瞟了荀湛一眼,轻轻地笑了起来。

这个世界因为特殊的境况,导致武将们肉身极端强悍,文臣谋士的精神力异常雄厚。

类似荀湛这样的一流谋士,赵空要是不强行破开他的识海防护,还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不过经历过多个世界的赵空,可不是陈败那样的莽汉,荀湛的那点心思,赵空猜也能猜出大半。

只是拉世家下水,本来就是赵空的目的之一,让他们见识到海外的富饶,对于掌握海权的赵空来说,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那友若觉得我该怎么办?”赵空顺着荀湛的话轻声询问,仿佛一点都看不出对方的想法。

荀湛迟疑了片刻说道:“城主之前说只要荀氏拿出足够的代价,就可以交换一座琉球大岛。”

“湛可以给族中去信,让他们组织数万青壮,由城主运去东瀛,如此便可以解决铜矿的安全问题。”

“不知这样的代价,能不能让城主满意?”

赵空先是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在荀湛不解的眼神中答道:

“这些青壮确实可以当做筹码,但想要交换那三座大岛还有些不够。”

“这样吧,你那宝贝弟弟荀文若我也不强求了,就将荀公达和他们那一支族人迁来台岛吧。”

“除了琉球三岛中最大的那座岛划给荀氏,新竹附近我也会再划出两万亩良田,给公达安置族人。”

关于迁什么人来台岛,荀湛之前和赵空也有过交流。

想要讨价还价的赵空自然是狮子大开口,让他们主脉分一半人过来,其中还得有荀彧这位“王佐之才”。

这个条件荀湛不用去信询问,也知族内的老家伙们不可能答应。

他那弟弟可是荀氏这一代的领军人物,怎么也不会投靠陈败这位黄巾渠帅,所以荀湛只好暂时搁下这件事。

此刻见赵空退了一步,虽然索要之人依旧是族内看好的后辈,但荀湛却觉得有了操作的可能。

荀攸这人虽然才学出众,但木讷不善言辞,为人处世的水平也很一般,在荀氏内部的分量相对较轻。

而且荀攸所在的那支族人,出众的人才并不多,除了荀攸以外,也就三四个百里之才。

其他人虽然读过书,但根据族内评估,充其量也就做个县吏而已,这样的人在荀氏内部要多少有多少,因此族内八成不会反对这笔交易。

只是这笔交易一旦达成,自己也得正式投入赵空麾下,这和他往日的志向背道而驰,实在是让荀湛有些唏嘘。

荀湛的书信很快到颍川,信中将他的经历,以及见到的海外情形都做了详细描述。

特别是东瀛的足尾铜山,以及许诺给荀氏的大岛,在荀氏内部几乎炸开锅来。

相对于荀湛这个小辈,荀爽、荀绲等真正掌控家族的老一辈,更清楚乱世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

经过黄巾之乱后,各地世家的私人部曲越发壮大,拥兵自重的将领也越来越多。

朝廷政令一旦出了洛阳,几乎就失去效果,符合当地世家利益的才会执行,否则和废纸毫无区别。

荀氏本身没有争霸的心思,固然可以分散投资以保家族,但未来的局势谁也说不准。

目光长远的人在意海外的相对安全,而目光短浅之辈,在听闻东瀛有不少巨型铜山,都恨不得立刻组建船队,去把那些铜山抢占下来。

所以荀湛的提议,很快就在荀氏内部通过。

但具体怎么执行,还得由老一辈去台岛、琉球、东瀛等地转一圈,才能真正敲定下来。

不过这个时候与黄巾军合作,还是有些太敏感,容易引来朝廷的敌视。

荀氏为了减少暴露后受到的抨击,开始在朝中给赵空造势,尽可能洗刷他身上的黄巾印记,这一点倒是和赵空不谋而合。

可惜颍川荀氏这样的大家族,即便教育得再用心,内部族人也一样良莠不齐。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荀氏将要与黄巾渠帅陈败联手,共同开发东瀛铜山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引起天下一片哗然。

好在以颍川荀氏的底蕴和声望,无凭无据的情况下,当地官府也不可能上门拿人,但暗中的风波却不断酝酿。

洛阳皇宫,汉帝刘宏正在观看歌姬表演。

最近随着张角三兄弟逐个身死,他这个皇帝也终于安下心来,重新恢复旧日习性,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女人身上。

这时中常侍张让忽然走了进来,笑着向他报喜道:“陛下,大喜,天大的喜事啊。”

刘宏知道他这位让父的性格,若没有极其重要的事情,张让绝不会在这种时候打搅他。

挥了挥手让歌姬们下去,刘宏有些疑惑的向张让问道:“喜从何来?”

张让满脸喜色的说道:“陛下,奴婢得到消息,逃往海外的丹阳黄巾渠帅陈败,居然在大海深处找到一座巨岛,岛上虽然土地贫瘠,但却有数座巨大铜山!”

刘宏听张让说到铜山,顿时满面红光的坐了起来,急切的问道:“让父,那些铜山距离大汉有多远?”

张让笑着答道:“那座巨岛被陈败命名为东瀛,距离徐州约有一千多里,据说海船十天就能行个来回。”

刘宏闻言先是哈哈大笑,可没过多久又皱起了眉头:

“我听说出海的船只十沉其九,想要送人过去挖矿,再将铜钱给运回来,恐怕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吧?”

刘宏此人虽然贪财好色,但并不是没有常识的深宫皇帝,自然知道出海的风险有多大。

张让笑着解释道:“陛下,本来此事确实麻烦,但那黄巾陈败善于造船,手下足有数百条能在海中横行无忌的大船,这几个月里多次前往东瀛,也没出过任何意外。”

刘宏疑惑的看向张让,有些不悦的问道:“可那船只在黄巾贼的手中,难道他们还能献给朕不成?”

见刘宏有些不耐烦了,张让赶忙将赵空人手不够,与荀氏合作的事情解释了一番,说得刘宏眼中异彩涟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荀氏这是与黄巾贼勾连,共同谋取朕的钱财啊!”刘宏猛拍桌子厉声指责。

知道刘宏性格的张让,连忙应和道:“陛下说得没错,这帮世家历来都是国之大贼,荀氏平日里伪装成一幅忠君爱国的模样,背地里也一样勾结黄巾,图谋不轨。”

刘宏眯着眼睛问道:“让父有荀氏勾结黄巾的确切证据吗?”

张让摇了摇头说道:“荀爽那老狐狸做事非常谨慎,唯一一封书信当场就给烧了,单凭线人空口白话,对于荀氏来说根本不算证据。”

刘宏惋惜的叹了口气道:“可惜了,否则能借机收拾掉荀氏,敲打这些越来越放肆的世家,才算是真正的大喜。”

见刘宏有点意兴阑珊,张让走到他身边小声说道:

“陛下,我们虽然不能借此收拾荀氏,但却可以坏了他们的好事。”

“到时候那陈败无可奈何之际,只能向陛下妥协,这样东瀛的那些铜山,早晚会成为陛下的囊中之物!”

刘宏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依让父所言,让沿海州郡注意审查,务必阻止大规模人口出海。”

大汉的海岸线太长,刘宏也知道根本不可能完全防住。

但数百上千人行动,肯定会留下痕迹,上万人的话就更没法遮掩了,只要地方仔细巡查,即便分散了也很难隐藏住。

正常情况下,沿海各郡对朝廷的旨意基本是阳奉阴违。

但随着东瀛铜山的消息越传越夸张,本来就不富庶沿海各郡,顿时眼红心热,个个想要乘机大发一笔,对外来人口严防死守起来。

最终荀氏仅仅迁出一百多位族人,以及不到两千的仆役,就不敢继续动作了,生怕被朝廷抓到证据,让荀氏数百年清誉毁于一旦。

没了荀氏在中原协助,台岛扩充人口的计划也被打断,赵空自然不甘就此认账。

“刘宏这是在作死呐,西面羌族联军肆掠凉州,随时可能杀入三辅地区。”

“南面数十股起义军此起彼伏,益州官员被杀了一批又一批。”

“北面鲜卑和乌桓连年扣边,南匈奴也越来越不安分,动不动就南下劫掠。”

“现在居然还要在东面招惹我们,真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赵空召集起麾下的文臣武将,一起商议怎么应对朝廷的举动。

“渠帅,听说青州又有弟兄揭竿而起了,我们不如从海上支援他们,让朝廷知道招惹我们的代价!”

已经返回台岛的吴旭,第一个站起来说道。

东瀛的几场仗吴旭打得都很漂亮,现在是信心满满,很想趁机打回中原。

赵空点了点头说道:“文和,回头你派人去联系一下青州黄巾,要是那位张渠帅有意,就让他率军向东,拿下沿海的东莱郡,日后不管粮草还是军备,我们都可以支援他们一部分。”

说到这赵空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同为黄巾军我们可以支援一时,但想要长期拿到钱粮,就必须用人口来交易,具体交易方式文和你斟酌一下,可以适当宽松些。”

“是,主公。”

贾诩面色平静的应道,若不是他开口说话,旁人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自从投入赵空麾下,贾诩就接手了赵空亲手组建的情报系统——锦衣卫。

虽然锦衣卫目前规模还不算大,但那一百多名被赵空亲自洗脑,又传授了匿息藏形秘术的探子,就让贾诩觉得这个组织大有可为。

而且相对于当风光万丈的军师,贾诩还是更喜欢缩在赵空的阴影里。

这样既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又可以最大程度保全自身,简直是贾诩最期待的状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