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娱乐小白进化史 > 第684章 聪明的人先行一步

娱乐小白进化史 第684章 聪明的人先行一步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3:53 来源:笔趣阁

肖浅这些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起来毫无章法,但核心内里,其实都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增强内地娱乐文化产业的实力和信心。

任何时候,实力才是决定强弱胜负的根本因素。

皇天不负有心人,如今的内地娱乐文化产业在他的推动和冲击下,发展的非常可观。

每年的经济效益总值,已经是港澳台等地区加起来的五倍以上都不止。

除了看得见的经济成就之外,他最自得的,其实是对业内人士观念上的转变。

相比起李建国这样的政府部门人士,其实内地的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对港台的同行们如今是没有什么高山仰止念头的。

比实力,现在港台流行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大陆生产的。TVB也好、亚视也好,台视和中视等等,统统都只能在夹缝里生存。

比名气,近几年大陆出来的沈绝、文怡、王雯、李兵兵、国际章等人风头无俩,早已将诸多老牌港台明星压在了下面。

还有不少港台明星,诸如梁佳辉、焦恩骏等,已经融入了内地的娱乐制作体系。

更甚的,周星星、李若佟、朱殷等明星,虽然是香港人,但完完全全是作为内地人才出道的,跟港台的娱乐行业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些其实都是很表象的东西,到了李建国这个层次,自然不能靠这些来判断局势。

可肖浅交付给他的资料,却更加骇人。

“截止到去年年底,香港电影界的从业人数为三千七百五十人,比最辉煌时,足足少了将近八千人。”

李建国眉头紧皱。

“现在香港电影行业这么不景气吗?”

却看到肖浅笑的跟黄鼠狼一样。

“香港电影近些年虽然有些没落,但也没有到无以为继的程度。之所以会这样,只因为其中的大部分从业人员,都已经来大陆工作了。咱们这边的行业急需各种人才,自己培养又来不及,所以只好从香港挖人。”

挖香港电影墙角的始作俑者,就是他肖某人。

而且和前世香港电影人北上的形势完全不同。

前世的香港电影人北上,是以资本、行业领头羊为代表而进行的。

能来大陆活动,混的风生水起的,全都是那些大公司、大明星。仗着雄厚的资本、强大的人气,很快就喧宾夺主,抢夺了娱乐文化行业的话语权。

但这种香港电影人北上,底层的人却享受不到一分钱的红利。

尤其是在那些大企业、大明星胡作非为之后,香港电影人的名声已经在圈子里臭了。

到了后来香港电影无工可开,这些底层的人也不得不被迫北上的时候,却无奈地发现,根本找不到工作。

用他们的说法,就是内地的同行歧视他们。

殊不知,罪魁祸首就是他们自己行业内的上层。

肖浅一直注重两岸三地的产业融合,而且始终都从中下层来下手。经过他长年累月的挖墙脚,香港电影底层很多默默无闻但是却很有才华的人,都被挖到了大陆工作。

能做到这点,还在于星光的资本实力。

同样的一份工,在香港的薪酬是五千港元,还经常被拖欠。而在大陆则能到八千港元,还给交五险一金,又按时发放。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一开始这么挖人只有星光,但是在看到星光的产业运行越来越专业化之后,其他的公司也紧随其后,朝着香港电影行业下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至今日,香港的电影行业已经萎缩到了一个临界点。

“您没有发现嘛,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提大陆电影、香港电影什么的了,凡是说起,都是中国电影。”

肖浅的话语虽轻,可是却如同惊雷,让李振和李建国震撼莫名。

千万不要小看只是一个说法,这其实代表的却是一个行业和领域内,绝大多数的认知。

总是这么说、这么叫,那就意味着两边街垒分明,充满了隔阂。

但现在几乎不这么说了,那岂不是代表着,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把两岸三地的电影行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了?

迎着李振和李建国惊奇的目光,肖浅如同一个等着接受夸奖的三好学生。

“祖国的统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我就先从娱乐文化产业里先开始了。”

李振和李建国摇头失笑,不过看向肖浅的目光,却充满了欣慰。

大家都在忙碌于国家大事,做起工作来却感到举步维艰,目标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完成。

可眼前这个小人儿,却不声不响地从微末之处做起,竟然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现在港澳台的同行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规则,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假如等那边的资本被允许进入内地,进入到电影院线行业,和内地的院线企业联合起来,将迅速掌握话语权。而脱离目前的可控状态,又会让整个行业紊乱起来。所以在这之前,我们就需要先将内地的电影体系构建牢固,不给别人可趁之机。这样等他们进来后,依旧只能按照我们制定的规则来走,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就不会丢。”

说到这里,肖浅突然加了一句话。

“娱乐文化产业,也属于YS形态领域,不能落于他人之手。”

李建国还没有如何,李振却虎目如电,神情变幻起来。

电影院线改革的铺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牵扯到的利益非常非常多。

肖浅和韩四平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将其当做一场长期的战争来对待。

可那些面对着中影和东影的各地区同行们,却很快出现了分化。

在私底下风起云涌的时候,已经有人找到了肖浅。

“肖总,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假如我们允许东影加入并控股的话,我们能得到什么?”

肖浅也没有想到,第一个来找他的人,居然是在会议上第一个反对自己的粤省的阎经理。

不过一听他的话,肖浅就不得不佩服。

有的时候,人的眼界和魄力,是真的会受到地域限制的。

最起码其他地方院线公司的负责人就没有来找他,估计还是对他抱有敌意吧。

而这个阎经理和他背后的人,明明前不久还站在反对他的第一线。但是短短时间后,就已经十分坦诚地和他开始谈合作的。

肖浅知道,促使阎经理来找他的原因,就是他提供给各家代表的合作方案。

没眼界的人,看到的只是东影和中影似乎要吞了他们。而有眼界的人,一下子就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

看似按照肖浅的计划,各地的院线公司会被东影和中影吃下,失去主导权。

可方案里却说的清清楚楚,凡是加入到东影和中影体系的,东影和中影都会率先在该地区进行院线建设推广。

“粤省和江浙沪、京津冀都不同,这里虽然有经济同样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但大城市并不多,所以你们的院线想要推广下去非常的困难。不过在这方面,我们东影却有着丰富的经验,以及更加雄厚的实力。按照我们的预测,如果院线能够顺利推广下去,那么粤省一地,每年的票房将增加三倍以上。”

粤省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广州、珠海、深圳三个城市过于集中,并不能很好地辐射到省内的其他地区。

和这三个城市一比,湛江、茂名、肇庆、韶关、潮汕、梅州等地,不但籍籍无名,甚至连二线城市都算不上。

阎经理更加深知在这些地方进行电影院线推广的难度,其中需要的成本想想都让人绝望。

也只有像中影或者东影这样的庞然大物,才能实现院线进入基层的设想。

一旦这个布局完成了,哪怕阎经理他们失去了院线的主导权,可获取的利益却百倍、千倍的增加。

而且不要忘记了,他们乃是体制内的人,因此而取得的政绩,更是会成为他们晋身的资本。

这才是聪明人,知道什么最主要,什么对自身最有利。

不像其他地方的院线公司,舍不得手头的那一丁点微不足道的权力,只把别人当成凯子,忽悠了一笔钱就很满足。

殊不知,失去的却是大好的发展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