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娱乐小白进化史 > 第775章 产业立体化设计

娱乐小白进化史 第775章 产业立体化设计

作者:鹤城风月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3:53 来源:笔趣阁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确立。

从此,以家庭为单位、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彻底取代了原来的人民公社制度。

这种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广大农民的勤奋拼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经过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已经渐渐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广大的东北地区,将优质的土地承包给每户农民,完全发挥不出大机械化农业的优势,也成了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这个问题在日后将会愈发的明显,最终促使国家和地方开创了农业合作模式。

但是以肖浅穿越者的眼光去看,这样的模式,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

原因很简单。

粮食的增产增收,并不意味着农民的财富就会增加。

粮食是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所以对于粮食的价格,国家会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购买和消费到物美价廉的粮食。

如此一来,无法提升价格的粮食相对于农民投入的成本来说,收益比就不是那么的喜人了。

虽然粮食产量的增加,让农民们在完成国家粮食战略任务之外,手中有了更多的富余,可以投入到市场上换取收入。

但因为市场的整体价格因素影响,卖不上价的粮食很多时候甚至会亏钱。

归根结底,就在于农民们处于整个商品农业的最低端,享受不到商品农业高附加值所带来的效益。

不能掌握产业的上游环节,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完成致富梦想,这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除非像美国那样,广大的农场都集中在少数的大农场主手中。农场主可以依托手中的粮食来操控价格,保证自身的利益。

可是很显然,这一点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看清楚本质的肖浅,要做的就是打算把商品农业的高附加值产业落户到东北当地来,让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所有环节,全部在当地完成。

“你们看,这样的一袋薯片,市场零售价格为三点五元,可其重量仅仅只有五百克。我们这里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地,土豆的收购价格是多少?才一毛三。看到了嘛,就因为中间多了这样的一道加工程序,利润就呈几何倍数增长。以往,我们的农产品都被大宗货品商人低价收购之后运往南方,然后又被加工成这样的商品,反过来售卖给我们。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我们要被这样剥削?这样的食品加工产业,我们自己不能做吗?”

肖浅说的只是最基本的常识,但以往没有人给这些干部们去做如此直观的对比,所以这一次给他们造成的冲击非常非常大。

一袋五百克的薯片价格三点五元,一斤土豆才一毛三,即使再蠢的人都知道其中有多大的利润空间。

徐书记紧紧抓着薯片,灼热的目光似乎要将这个小袋子给看透了。

然而到最后,却只能化为无奈。

“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我们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三没有经验,四没有市场。除了给人家提供原材料之外,毫无办法啊。”

肖浅笑了,仿佛披着光。

“所以,我来了呀。”

他掰着手指头,每一句话都令人振奋不已。

“资金的问题,我能解决。技术的问题,钱也能够解决。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还要自主研发,走在别人的前面。在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那就是我们企业已经和东北农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薛广志教授团队达成了合作,先期投资三亿元为我们的种植园做良种优选和培育。与此同时,我们还和东北农大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文哲教授团队达成了合作,进行食品深加工品类的研发。我们的企业,要做的就是将产业和科研相结合,始终走在同类型行业的前端。”

听到肖浅连研发都进行投入了,不少人都震惊于他的决心。

“至于经验……”

肖浅推出来一个人。

“这位是许文轩博士,他原来是旺旺集团的技术总监,被我用诚意邀请了过来,将担任我们企业的CEO一职。有他这样的专业人士坐镇指挥,我们的企业前景指日可待啊。”

该怎么做好食品企业,肖浅不懂,他没有涉猎过,属于纯粹的门外汉。

但是有一点,是他比许多人强的地方。

那就是钞能力。

没有专业人士,没有人才,无所谓,挥舞着钞票挖人就是了。

这段时间,国内外各大食品行业被他挖的人人自危,宛如被黄鼠狼盯上的鸡一样。

不但如此,肖浅还和东北农大、东北林大签署了定向人才培养协议。委托两所东北地区相关专业实力最为雄厚的院校,帮助企业培养专业的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诸多学科的人才。

现在这些做法,还只是纯粹的投入,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为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人才,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在决定投资时起,肖浅就做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考量。

要以投资为契机,将东北宛如死水一潭的整个社会体系推动起来。

东北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的学术风气是比较封闭的,除了一些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外,其余的研究项目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途径非常的少。

肖浅要做的,就是利用投资将东北其实很强大的教科研体系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效益。

他亲自去东北农大、东北林大拜访过,那里的师生们对于农业、林业的研究从来没有断过,也有着许多富有前瞻性、科学性的设想。

但是因为科研经费方面的问题,导致许多研究进展缓慢。而且很多成果出来了,也找不到可以应用的地方,只能束之高阁。

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们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唏嘘长叹的场景,给了肖浅极大的刺激。

知识不能转化为财富,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该有的现象。

没人来做,他来做。

为此每年即使几亿、几亿的投入,他也要坚持下去。

而他的立体化设想,远远不止涉及到科研方面。

他又找上了一个人。

“刘总,你一定很纳闷,我为什么邀请你来这里吧?”

这人叫刘明忠,站在一众大佬中间,怡然无惧,自带气场。

确实也没有什么好畏惧的,因为人家的身份地位并不需要看这里任何人的眼色。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身份,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今天听了肖总的宏伟蓝图,真是让人衷心佩服啊。肖总邀请我来,恐怕不是无的放矢。人都说肖总是生财童子,是不是有什么好处要照顾我们一重啊?”

大家的笑声里,肖浅问道:“刘总,一重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吧?”

一重是国家重点工业企业,承担着国家许多重要的机械制造项目。但是和所有的老牌重型工业企业一样,一重也面临着转型的困难。

最主要的是,企业里的许多项目已经面临着要被淘汰的边缘。可是那么多的职工还嗷嗷待哺,成为了企业最沉重的负担。

身为负责人,刘明忠也是愁白了头发。

“哎,如今东北的重工企业,不都是这样嘛。肖总如果肯指点迷津的话,我感激不尽。”

徐书记在一旁宽慰道:“老刘,咱们这些肖总,你还看不明白吗?他一旦找上你,那就是好运当头了。”

肖浅连连摆手,可不敢担这个名号。

不过他也说出了邀请刘明忠的目的。

“刘总,我们的计划你也听到了。我们打算打造现代化的机械种植园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你知道这次我们从德国订购各种机械,费用是多少吗?”

刘明忠下意识地问道:“多少?”

肖浅伸出一只巴掌,痛心疾首地道:“五亿,足足五亿啊。”

“嘶……”

在场的人,全都不禁倒吸凉气。

光是购买农业机械就花费了五亿,这是多么大的手笔!

然而肖浅的思路明显和他们不一样。

“五亿虽然多,但为了生产需要,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可我最想要问问刘总的是,为什么这样的机械,我们自己不能生产?”

青天白日,万里空寒,瞬间浸透了刘明忠的神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