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绞明 > 第356章 以夏为名

绞明 第356章 以夏为名

作者:珩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6:55 来源:笔趣阁

正月初七,广州城人民军中央政府,方南将先后主持政、军两次高级别会议,人民军政、军高层无一人缺席,两次会议,其最终目标都是即将到来的战争,以及确定统/一华夏大地后的任务,在战争爆发前,方南还会再主持一次政、军高级别会议。

参加政府高级别会议的有方南、周磊、六部部长、五省高官等一众人民军政府高级官员,会议内容,前面一小节是确定目前人民军统治区范围内各项计划,在这之后的内容全部与战争有关。

军队负责打仗,但只有军队是无法有效统治一个国家的,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家卫国,治理各地的任务交给各级政府来。

预计随着今年春季人民军再一次扩军,总兵力将超过一百万,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人民军至少会投入八十万兵力。

八十万大军出动,尤其是大量火器部队在其中,后勤非常关键,军队后勤任务主要就是由人民军各级政府去配合,雇佣青壮运输后勤补给。

军队在前方攻城拔地,被攻占下来的土地需要立即派遣官员过去建立人民军政府,治理该地,让当地老百姓生活快速恢复正常。

要知道华夏大地一共十五个省,人民军只有五个省,明廷还有十个省,人民军需要调动足够多的官员,才能有效治理接下来陆续占领的十个省。

起码现在人民军政府中三分之二的官吏都要接受调动,这对于人民军来说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确定调动的官员要派往何地担任什么官职,任务量非常大,需要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配合完成这个任务。

新占领区人民军政府建立后,需要快速恢复老百姓正常生活,其中商业贸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人民军每占领一地都会将为恶的豪绅商贾抄家,能够幸免于难的豪绅商贾连原本三分之一都不到。

即便这一次人民军为了快速结束战争,许给不少地主武装势力“免罪”,但依旧有大量的豪绅商贾会被人民军抄家。

尤其是在人民军占领广西、福建、江西、湖广四省时,大量豪绅商贾外逃,接下来的战争中他们将无路可逃,除非他们愿意逃到异族人的地盘将自己的小命交到异族人手中。

相比于其他有钱人,商贾对一个地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这个地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自给自足,还需要从外地运一些本地生产不出来的东西贩卖,这就是商贾的作用。

商贾大大减少,对老百姓生活有比较大的影响,即便得以幸存的商贾很大可能也会害怕的短时间内不敢做生意。

人民军政府需要召集治下商贾做好在占领新地盘后,让治下商贾过去重新为新占领区域恢复商业贸易。

政府高级别会议中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人民军覆灭明廷统/一华夏大地后的建国事宜。

会议中确定,人民军建国并不需要那么急迫,可以等到军队将华夏大地大部分区域占领,并且各地人民军政府建立,初步恢复当地秩序,这个时候位于广州城的人民军中央政府将会迁移到长江南岸的武昌城,以武昌城作为新的国家的都城。

待迁都后中央政府恢复运转,就可以正式建国。

会议中方南没有说去建立什么君主立宪制、联邦制等众人闻所未闻的体制国家,方南对皇帝宝座并没有非常大的欲/望,其他人想要当皇帝是看中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想杀谁就杀谁,想要什么美女都有什么美女。

对于方南来说,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成为皇帝的同时,方南也要承担很多责任,其中两个重要责任,一个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另一个则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若是能够选择,方南还是愿意过着悠闲悠哉的生活。

选择成为有明确任期的总统也不错,干个八年十年,换一个人当总统,这时候方南就彻底解脱了,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妻子到处游山玩水。

方南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有足够的贡献和影响力,若是国家走歪了,方南可以随时站出来去修正,而且方南的总统任期结束后,国家恐怕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民智已开,想要再回到封建王朝时代是千难万难。

但是现在,华夏大地上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太强了,不需要问方南就知道自己的学生们也想要让自己当皇帝,就算方南可以说服自己的学生,但是人民军政府官员、军队战士还有支持人民军的老百姓都无法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建国称帝是唯一的选择,以后民智大开,若是几十年后老百姓认为国家不需要一位实权皇帝,那方南就改变国家的体制好了,变成君主立宪制或是总统制都可以。

会议中方南做出决定,人民军建立的国家将以“夏”为名,方南为夏皇。

夏,即华夏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实际上来源于一种昆虫——蝉。

蝉在夏天是最常见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

甲骨文的“春”字表示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

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的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蝉是昆虫,却能蜕变、转生,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早于夏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就发现了很多玉蝉或蝉纹。

在华夏传统文化中,蝉象征着高洁,餐风饮露、居高鸣远,不会被世间的污浊和尔虞我诈所侵染。

古代文人墨客对蝉的评价很高,曹植写《蝉赋》对蝉进行了高度赞扬,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也有首诗《蝉》表现蝉的高风亮节,“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诗别载》“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