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绞明 > 第353章 知识改变命运

绞明 第353章 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珩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42:59 来源:笔趣阁

终于,学生们毕业了!

明年九月新的战争就要到来,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给学生们毕业后休息,即便距离春节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刚刚毕业的学生们默默接受自己的任务,乘坐当地人民军政府准备的马车奔赴人民军统治区各地。

只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三千余人才能够有一个春节假期。

参军的毕业生来到各地新兵训练基地,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进入各地人民军政府的毕业生也跟着其他官吏开始实习。

原本各地人民军政府工作岗位已经处于爆满状态,几乎快要两个人干一个人工作,随着一万多名三年教育毕业生加入,很快将变成三个人干一个人工作。

如此多的官吏对人民军来说是一件好事,等到人民军统/一华夏大地后,人民军不会太缺少官吏治理各地,充足的官吏能够有效保证各地政府运转。

相比于参军、当官和暂时休假在家的三年教育毕业生,当老师的毕业生给人民军统治区带来更大影响。

最开始人民军只在广东省惠州市有不到百座小学,三年后,整个广东省拥有超过九百座小学,如今人民军统治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广五省一共有超过五千座小学,这么多座小学将招收二十万名左右少年入学。

担任学校老师的三年教育生来到这陌生的地方,有当地人民军政府官吏和村长在,老师的到来迅速受到村民的欢迎,在村民们眼中,这位老师虽然很年轻,但他是读书人,比自己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地位更高,应该给予尊重。

更重要的是这位年轻的读书人是来村里学堂当教书先生,免费教授村里的孩子读书识字,没有敢不尊敬教书先生,谁敢不尊敬,其他村民都会动手动脚将其一顿打。

随着老师的到来,新生报名工作开始了,村长挨家挨户通知,让父母带着适龄的孩子到学校报名,按照村子里适龄少年的多少,会适当缩减或者增加招收学生年龄范围,一个老师教授一个班级大约四十名学生左右,学生太多了照顾不过来。

一般一座学校会有两名老师,一个是三年教育毕业生,一个是因伤退伍的军人,前者教授文化课,后者上体育课。

有退伍军人上的体育课,难度逐渐增加,到第三年最后一个学期的体育课,都要赶上最低难度的新兵训练。

也是因为这些退伍军人的传授,刚刚进入到新兵训练基地的毕业生们会感觉比较轻松,不过也有可能教官们看到新兵比较轻松,会立即加大训练难度。

得知自家孩子能够进入学堂读书,没有父母会不同意,他们高兴的都快要蹦起来,不停的说感谢人民军感谢老师,给自家孩子读书识字的机会,等孩子长大成人,一定会报答人民军报答老师。

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少年中可能没有多少人明白读书识字对他们的意义,反而是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父母们,因为年龄,明白读书识字对自己孩子的重要性。

在父母的脑海中,自己孩子只要能够读书识字,过得再差也会比种田好。

有的父母还不敢相信自己孩子得到免费读书识字的机会,一遍又一遍的问村长,都快把村长问烦了,才终于确认,眼眶红红,激动的快要哭出来。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广西、福建、湖广、江西四省各个区域,广东省则要好很多,毕竟三年前已经有过一次了,三年后再来一次已经能够接受,自己孩子能够进入小学读书的父母会很高兴,但不会情绪过于激动。

广西、福建、湖广、江西四省内中上等收入者对于人民军建立学校免费教授少年读书的事情议论纷纷,他们之前听说过广东那边有人民军建立的学堂免费教授少年读书识字,如今这学堂建立在自家这边。

了解到人民军建立五千多座学堂,要让二十万少年免费读书识字,他们无不称奇。

建立学堂是需要花钱的,雇佣老师老师需要花钱的,五千多座学堂加在一起的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他们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统治者。

有见识的人倒是知道元朝甚至是明廷开办的社学,尤其是在江西地区,可惜随着时间流逝,社学都已经不见踪影。

大家都在猜测人民军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钱教几十万少年读书识字,只有很少很少的人猜测到人民军是通过学校来培养嫡系。

“教授那么多人读书识字,有那么多用到他们的地方吗?”许多人提出相同的问题,他们疑惑着,感觉并不需要那么多读书识字的人,难道还能让识字的人出力气干活。

在明廷治下,文人书生都有自己的傲气,即便自己生活再差,除了自己家中,绝对不会干粗活挣钱,想要挣钱的话也是卖卖字卖卖书画,又或者给别人抄书。

要是文人书生多出好几倍数量,恐怕许多文人书生要饿死过去。

在他们看来,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同样不好,读书识字的人一起争夺有限的工作岗位,薪酬会不断下降,社会地位也会不断下降。

对此,旧时代知识分子们变得惆怅起来。

任这些旧时代知识分子怎么去想都想不到,人民军不单单要让所有少年读书识字,等到老师数量多了以后,还会进行扫盲教育,让所有老百姓都将常用字学会,还要学习简单的算术。

读书对于农民有用了吗?

肯定有用,起码让农民不再愚昧,懂得更多道理,受欺负的时候也会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

而在学校中接受多年教育的学生们对人民军更加重要,他们会进入到政府、军队、学校、研究机构中,他们会给人民军统治区带来更多的改变。

尤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还将继续增加。

明廷治下读书识字者也不少,可是有大量的文人书生他们主要任务却是吟诗作对,对国家的贡献主要在文化上面,却无法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