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的战衣能超神 > 第六十九章 链条和螺旋桨

我的战衣能超神 第六十九章 链条和螺旋桨

作者:迷途陌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59:24 来源:笔趣阁

由于李憬策划的辽东之战和四川移民的事情,都涉及到内河航船。李憬就不得不考虑,制造一种适合整个大明内陆地区的内河航船。羊皮筏子只能顺着水漂流,到了下游一般要拆了,用马车或者人背马驮运回上游的,因为这种没有整流罩外形的航行器,杂乱的外形阻力极大。实际上只能单程使用。

羊皮筏子远远不能满足李憬的需求。所以必须设计专用的适合整个大明绝大部分内河的内河船型。李憬决定先设计一款基本型,把主要结构确定下来,然后在发展出战船和货船。再之后,根据基型放大和缩小,改进出不同的规格。

内河和大海不同,主要是水浅,必须要有浅的吃水,这样就要把船设计的非常宽大,不能像海船那样用尖底。只能用扩大平面体积来加大排水量。长宽比必须在2.5到5之间,太长也不行,内河里没法转弯。

第二就是推进的问题,内河航船用帆的不多,如果风不好,大海宽广可以走之字形,但是内河狭窄,没法走之字形。很多都是划桨或者摇橹,有的甚至是撑杆,最惨的航线干脆用人拉纤。

就拿川江来说,上次李憬去,就看到好多拉纤的,男女都有,都是最赤贫的无业者,全部都不穿衣服,因为衣服会被磨损。男女混杂在一起,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把沉重的货船,拉过三峡。吓得李憬的姐姐和四婢都躲到船舱里不敢出来。

李憬的两条光幕上买的船,船小,材料轻,使用最高技术的帆和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小范围的机动来最大程度利用风力。这个年代的船不可能实现。

一般来说,从驱动效率上看,划桨最低。因为,手臂每做一次划桨的圆周运动,船桨有一半在空气中,一半在水里,在空气中的运动是白白耗费能量的。而摇橹就不同,船橹一般位于船尾,橹始终都在水里,作用力全部能用在推进上,所以船橹的效率是划桨的三倍。

但是船桨也有优势,就是可以多个数量的布置在两舷,一条船却只能布置一根橹(大江大河和海船除外,可以在两舷布置密集的橹)。即使多人一块摇橹,也没有划桨方便。摇橹推进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来摇橹时多半采用站姿,长期操作更耗费体力。二来摇橹更占用船内空间,不利于部署多层摇橹。

还有的选择就是明轮,在中国很早就发明了明轮推进的船舶,内河和海洋的航船都有用明轮推进的。而且造的非常的巨大,速度也很快。这种船型就是车船。

早在南北朝,史书上就已有车船的记载。

在唐代,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制造的车船用人力踏动快速前进。结构就是一根木轴横穿两舷,两舷外各有一个带着很多桨叶个木轮,木轮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

木轴在船内有踏板,就像人力踩踏的水车一样,一排人扶着横木杆用脚踩,来使两舷外的木轮转动,划水前进。一条船从前到后又很多排木轮,多的有几十排,所以速度还是挺快的。缺点是占用内河航船最宝贵的舱内空间,因为吃水浅,内河船往往只有一层船舱。

宋代的车船盛极一时,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楫(桨片)。木匠高宣也是造车船的名匠,曾创造大小车船10余种,大型车船长20~30丈,吃水1丈左右,可容纳700~800人;中型车船一般承载200~300人。车船有2车、4车、5车、8车、9车以及23、24车等多种。这个数字就是明轮轴的轴数。宋朝最大车船长36丈,宽4丈1尺。

明初陈友谅也曾使用车船在鄱阳湖进行水战。

明中叶以后,卢崇俊作多种型式的车船称为“静江龙船”。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南方还有少量车船。车船虽然未能在各水系普遍使用,但它的历史悠久,对中国船舶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尽管车船的优势很大,但李憬还是不想选择明轮推进的车船。一个原因是早晚要上蒸汽机,不如早点开始使用螺旋桨。另外明轮的推进效率虽然远远超过桨和橹。毕竟桨和橹是用胳膊划水的,车船是用脚踏的,胳膊没有腰腿的力量大,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就像弓箭射不过脚踏怒和腰张弩是一个道理。

但是,明轮有很大的问题。明轮的结构复杂,受风浪的影响大,水上的最大阻力不是来源于水和船体的摩擦力。而是兴波阻力。就是波浪造成的阻力。如果船遇到风浪的话,会像鸭子一样左摇右摆。

空气和水密度相差800倍,庞大的明轮在其中进进出出,受力不均匀,长期形变,很容易损坏。露在外面的明轮也是敌人的好目标,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当时还有不少明轮战舰,海岸的炮台重点攻击这些明轮,损失惨重。

明轮最大的缺点是效率还是低,有些人决心改变它,他们想起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设计了螺旋抽水机,就是在一个长筒内设一根轴,轴上有很多螺旋形的叶片,只要用手摇动,轴上的曲型手柄,就可以把水抽上来。可以抽水浇地,也可以用于低洼地排涝。

受螺旋抽水机的启发,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螺旋桨就被发明出来了,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在40%至45%之间。而之前浆和橹效率都是个位数字,甚至差的不到一。螺旋桨的中轴可以穿过船尾,只要做好防水就好。

在没有蒸汽机动力的时代,如何驱动螺旋桨呢,李憬想到两个方法。一个是参考多人共骑的自行车的方式,用齿轮对齿轮传动,有一排人踩踏就行。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但是这样的齿轮要求坚固、耐磨,甚至精密,否则会卡住。没有机床和渐开线方程等数学知识,这个很难做。

这个优点是推进效率超级高,现代的全齿轮自行车价格要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齿轮传动效率高到99%,链条只能达到80%左右。纯齿轮自行车真不是普通人玩的起的。而且还耐操,不会掉链子,膜拜共享单车就出过一批,纯齿轮,六边形打孔免充气实心橡胶轮胎的自行车,就是可靠性高,不容易坏,免维护。

另一个方法倒是很容易实现,就是干脆采取自行车链条的方式驱动,这个灵活性好,比如做好一套,和自行车一样就是没有两个轮子,链条直接带动水下的螺旋桨,车把该做控制螺旋桨后面的舵机片。这样推进和转向装置都有了。这套设备轻小,可以灵活的装载任何大小的内河原有的木船上。因为这套系统只有十几斤重,最多也就二十几斤。自行车去掉了轮子能有多重。装一台是单轴单浆驱动,并列装两台是双轴双桨驱动。

安装也简单,直接用大号木螺丝拧上就行。如果能做出符合要求的齿轮,就可以做个简单的装置,在车把上装个拉杆,一个前进档,一个倒档。太妙了,李憬都要崇拜自己了,真是太有想法了。

至于大型专用设计的内河航船,船舱里可以加一根主轴贯穿全船,主轴上,从头到尾都是横向安装的单个脚踏车,链条直接连接脚踏轮和主轴上的齿轮。一排水手横向骑在主轴上飞快的蹬着单车,半小时换一批人,李憬粗略测算,内河逆流也可以达到5到10公里的航速。

这样两侧富余出来的两侧船舱空间可以载货,也可以安装舷墙炮窗,安装火炮,用于作战。甲板上也可以堆放货物,当然也可以安装桅杆作为备份,如果风力风向合适,就不用把船员累成狗了。

链条制作可能麻烦些,这些都是精细的部件,不过没关系,李憬把金陵城里的金匠银匠首饰匠都请来,他们惯会用锤子,做这些精细的东西,李憬有好钢不怕弄不出来,实在不行就做粗大的链条,放大的链条,难度直线降低,链条的最大问题是磨损,目前只能用渗碳回火来做表面硬化来耐磨损。同时多加润滑油,这个可以用动物油脂混合石墨粉来代替。

以后考虑可以用锰钢来做齿轮和链条,这个超级耐磨损。锰矿韩江上游就有矿,后世都有开采,不得不说,韩江的矿产资源太得天独厚了,各种稀有金属和矿物都有。李憬也知道后世探明储量和矿洞的位置。

李憬单独安排一组人,来做这个螺旋桨推进装置,钢管用板材烧红后,卷起来,包裹着做基座的方形条上,锻打结合部做成钢管。不同的钢管也可以锻接成各种形状。链条也单独安排一组人来研发。先做几台单个的无伦脚踏车来实验。做好后随便找条木船安装上进行实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