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我的战衣能超神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沈阳之战1

我的战衣能超神 第一百五十一章 沈阳之战1

作者:迷途陌客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2:59:24 来源:笔趣阁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浑河恢复了勃勃生机,冰雪融水极大的增加了地表的径流,浑河和辽河一时间江水滔滔,白浪连天。

袁应泰站在辽阳的北城楼上。望着沈阳的方向,非常的惆怅。他心里清楚,沈阳城没办法固守。沈阳城虽然周长有一千四百二十八丈(4570米),但由于年久失修、岁月的侵蚀,风雨的冲刷,夯土的没有翻新包砖的墙体遭受了极大破坏。

沈阳城墙“高不盈丈余、面窄仅五六尺”,墙砖则“皆腐蚀珊塌”,城内仅剩二三百户居民,也就是说墙最高勉强三米,墙最厚处厚仅1.6米~1.9米之间,后金兵站在城下拿根长枪就能捅刺站在城墙上守军,后金的长矛都有4.5米长。如果冲到城墙下,用锹镐开挖,一会功夫,就能把城墙掘塌。

袁应泰,大明朝末期杰出的水利专家,他就是靠治水上来的。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授临漳县(原属河北省、明清时属河南)知县,在任期间筑长堤四十余里,以防漳水泛滥。

调任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后,组织百姓修引水隧道,凿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筑25条堰,灌溉田亩数万顷,使邻县也受益。当时被评为政绩为两河(河南、河北)之冠。

之后他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选司郎中。袁应泰此人历来认真办事,又勇于任事,不怕得罪人。在兵部期间,将假冒世职的数百人全部淘汰。

不久,他被从京城下放,转任淮徐兵备参议。当时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又动员他们修城墙,疏浚城河,修葺孔庙,使灾民都能饱食。袁应泰又将额外税收及漕折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

老袁办事只要对得起良心,不怕影响个人前途。他做的这些事个人是担了很大的风险的。随后,户部弹劾他擅自动用官库银、粮。因救灾有功,他已升迁为副使,反复考虑形势后,觉得还是自己知趣的好,也给自己留点体面。遂借病回乡。

这次下野,沉寂了好久。直到很多年后,京畿附近有发生水灾,专业人才就有这样的好处,有用,别管会不会为人做官,领导上还真离不了。袁应泰再次被起用为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身份到永平(属北京)治水。

当时后金屡次兴兵攻边,袁应泰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深受经略熊廷弼信赖。

熊廷弼因为党争下台后,袁应泰被升迁为辽东经略,这时的这个位置,不比和平时期,其实是个烫手的哦山芋,谁也不愿意要。去就是打仗的,四六不靠的,又有本事和操守才会派去,既能顶缸,又放心。他给熊廷弼管管后勤事还行,工作勤勤恳恳,绝对称职,但是他没有任何的军事经验,更没有军事指挥才能。对辽东的形势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此时他清醒的知道,临时修补城墙已经没时间了,之前的冬季没法施工,现在刚刚开春,后金的大军已经到了。因此老袁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沈阳进行了工事扩建。

首先把护城河填了,反正这河有没有也差不多。然后在城外七八丈远的距离设置车营,将沈阳城包裹,这样明军防线达到了一千五百丈。

袁应泰知道自己不懂军事,兵力布置采取了谨慎为主的办法。每一丈五尺分一辆战车,每一辆战车装备灭虏炮2门,火铳5把,车兵6名,占地方圆五尺,而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一丈,两车空间则布置火铳手10名,十人分为两竖列,每列五层,轮番射击。这车营与城墙之间还有四丈的距离,作为马路给预备队和机动兵力来往支援调动。

此外在车营之外又挖掘了两道又宽又深的壕沟,壕沟外则砍伐树木削尖成木桩,参差交错,每三四层设立一道高可数丈的木栅栏作为外围工事,城墙与车营高低搭配,火力交错射击。

如此守军就分成了三个部分,城墙守军、车营守军、预备队和机动部队。老袁打仗不行,但是搞工程是一把好手,这一套就是后来曾国藩搞的那一套,结硬寨、打呆仗。做完这一切,老袁也只能寄希望于沈阳的守将贺世贤长期坚守,以待关内援兵。

无圈点满洲老档记载,明军在沈阳城外挖掘了十三道数丈深宽的大壕沟,战车之间还建造了五尺高的羊马墙,与明朝记录不相符合,可能是对城防做了夸大,以突出八旗的勇武。按照《满洲秘档》说法,沈阳城内有七万明军,但这很明显是故意夸大的。实际明军也就一万五六。

在萨尔浒战败后,明军在辽东的机动兵力一扫而空,开原和铁岭失守后,近四万军队战没,熊廷弼上台后,他充分做了调查,沈阳除了在城头、城外防守的一万八千三百七十八人之外,还有万人左右可充做游兵。粗算当时沈阳明军总兵力应该在2.8万~3万人之间。这些兵力都不是什么精锐,都是当地的卫所兵和营兵为主。

熊廷弼被罢官后,原来熊廷弼的部署被文官胡乱改动,袁应泰接替上位后,重新部署各地防守,他发现沈阳仅有旧军一万人。熊廷弼时期还能布置四面防线的明军,现在的兵力充其量只能维持两面防线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是玩不转的,危机迫在眉睫,袁应泰冒险开始招募少数民族士兵,城内布置了大量降夷。这些降夷有蒙古人也有女真人。到天启元年二月底为止,辽沈总计粗略统计,一共接受了五千上下的降夷,这些临时招募的雇佣军,主要安置在辽阳和沈阳,其他小城堡也有部分安置。其中有三千降夷被贺世贤带去了到沈阳。

兵部对辽东袁总指挥招募蒙古女真非常担忧,二月时,兵科给事中萧基曾上疏,对降夷之事表示担忧,认为降夷与后金有所勾结。在老袁看来,如果兵部不同意那就增派援军啊,拨款啊。这些风险我不知道吗,事情明摆着,马上开战了,一万多人打个屁啊。

你说有隐患又不给解决问题。袁应泰很生气,他一向认为,官员分两种。一种是办事的,一种是放屁的。于是他也上疏,以之前的三岔儿之捷降夷战死二十三人为例,认为降夷忠诚可用。

兵部提出此事就是为了保险,两头堵,反正好赖话我们都说了,你们干不好是你老袁的事了。两头扯皮扯了一段时间,随着开战,此事便不了了之。

老袁在落日的余辉下,双手扶着城垛,叹了口气,尽人事听天命吧,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自己能力就这么大,自己已经问心无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