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华年时代 > 第二百七十九章 总算是看到了

华年时代 第二百七十九章 总算是看到了

作者:衣山尽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3:22 来源:笔趣阁

柳书青白了他一眼:“三月春雨贵如油,如果没有雨季,你们村不早变沙漠了?”

原来,红石村并不是一年到头都是艳阳天。每年秋收后,冬季作物下种和晚春插秧时都会下一段时间雨。雨水不大,时间也不长,大约十来天,但已经足以保证作物顺利生长。

如此,才有了红石村祖祖辈辈在那穷山沟中繁衍生息。

农林局保存有红石村六十年的水文资料,已经做成了电子文档。

宋轻云调出来一看,年年都是如此,从无例外。

他大感紧张,按照资料看来,留给农民割麦和晒场的日子只有半个月。如果拖延下去,雨水一下来,没有来及收割的麦子还不都发芽了?

毁了一季节庄稼,别的村民还好,贫困户可都指望着麦子当上半年的口粮,那不是要挨饿吗?

这都什么年头了,还会有人饿肚皮,真是笑话。

宋轻云也没有办法,只得郁闷地回到村里。

和他的郁郁不乐不同,村民们情绪高涨。今年因为引来了水,冬小麦子实饱满,眼见着就是一个丰年。

又因为有二十来年没有种过麦子,以往的农具都不能用。大家都开始做新的,村里满是坐在屋檐下用竹木编连枷的农民,还有人霍霍地磨着镰刀。

宋轻云定睛看去,忙碌的农民中大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人都出门上班了。岁月不饶人,他们还意识不到光靠人力根本没办法把庄稼收回家去。

“斤斤”斧声。

不觉中,宋轻云已经走到了罗南家院门口,闻声定睛看去。却见里面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地上摆满了木料、青砖、石灰、河沙和片石。

有两个木匠正拿着斧子正在劈木料,有两个老头则把堂屋里的家具搬出来堆在空地上,而杜里美则捧着茶杯昂首挺胸志得意满地巡视。

宋轻云“老杜,开始动工了?”

杜里美:“资金都到位了,再不动工白马要急眼了。”

宋轻云问他怎么把屋里的家具都搬出来了,杜里美回答说这些家具都不要了,扔院子里,如果有人要尽管来搬。若是没人要,就当劈柴烧了。

宋轻云说你这不是败家子吗,好好的东西怎么扔了,你这是穷人乍富,腰有两钱,必振衣着响。

杜老板道宋轻云你说话别这么难听,这些东西实在太丑太土,实在用不上。将来这个客栈弄好,所有家具都必须换新的。老物件如果还摆在那里,那不是破坏整体风格吗?

他拿出手机给宋轻云看了看效果图。

新客栈的风格是无印良品极简风格,客栈就没有大堂,就一个柜,一个乌木大原木破开当桌子,上面搁一台电脑。

这种风格的装修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什么东西,可材料都非常贵,造价也很高。

宋轻云倒是挺喜欢的,连声说不错。又道,从你这个效果图来看,房子改动很大,符合政策吗?

按照农村房屋维修政策,你不能动主体结构,不能乱搭乱建。当然,你要把房子推了也可以,但推倒厚就不能再建。

杜里美:“哪能呢,四面墙壁我都保留着,只把里面的东西都给拆了,再重新弄个屋顶,这样总没话说吧?”

宋轻云无语半天,最后道:“法不禁止皆可行。对了,木匠、泥瓦匠还有小工都必须使用咱们村的人,优先雇佣贫困户,你不能嫌弃人家老。”

“那是肯定的,贫困户虽然年纪大,可现在年轻人嫌苦嫌累,大多不愿意干这种活,也没有这个手艺,我不请老人很多活都干不了。当然,七十岁以上的人我是不敢请的,真出了事也负不起责任。”

正说着话,一股浓郁的香味传来。宋轻云抽了一下鼻子:“蒸酒米饭呀,给我也来一碗。”

杜里美说这些糯米可是用来和三合土的,可不能给你吃。他这个客栈要保持古建筑原貌就得修旧如旧,所有的工艺都得按照古法。古人建筑用的的黏合剂都是三合土,就是把糯米蒸熟后打成粑,再和上石灰和河沙。

他的装修都用在这种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房间的一个水龙头就得上千,一个马桶不小心上万。

现在的客人都挑剔,既要玩原生态,还得有品味上档次。你弄一堆钢筋混凝土出来,人家怕是调头就走,自去住农家老木屋。

宋轻云赞叹:“老杜,你内行啊!”

一直以来他总是当杜老板是个只会吹牛的骗子,今天看了他的效果图,又和他聊了半天,不觉心中佩服:这人还是很有水平的,可怎么混成这样,没道理啊!

宋轻云和他又聊了半天,就说到麦收的事情。道,老杜你见多识广,朋友又多,认不认识帮人收割庄稼的麦客,帮联系一下。

“宋轻云你还真是病急乱投医啊!”杜里美说自己一直都是干建筑搞设计的,农业种植这一块儿还真不熟,爱莫能助。

这下宋轻云是彻底没有办法了。

但是坐以待毙不是他的风格,他还是挣扎了一下,联络了市里的志愿者组织,那边答应帮割一天麦子。

很快,麦收季节到了。志愿者到了,一群嘻嘻哈哈的大妈把这次割麦搞成了春游,和她们一起干活倒是很快乐。

只不过,大妈们也就是图个新鲜,割了两三亩地,吃了两顿豆花饭就不来了。

另外,街道的几个年轻人也来割了一天,当做锻炼身体,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村民都动起来,满眼都是老头老太太,收割进度慢得令人发急。

宋轻云帮着割了两天,实在是累了,他也没那么多讲究,直接坐在田埂上,看着黄灿灿的麦地,不住叹气。

丰收后的麦子在风中如同波浪涌动,这就是海子的诗,但他心中只有愁绪,却没有丝毫诗兴。

最可怕的是,天上的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不见,苍穹变成得混沌。吹过来的风也有点冷,预示着雨季即将到来。

他忙拿出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大后天有雨。也就是还有两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宋轻云急得想把手机给摔了。

“宋书记你也亲自下地,国家发奖金不?”

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宋轻云回头看去,正是霍麻和她丈夫廖启明。

两口子都是头戴草帽,手提镰刀出来收麦。

当初因为六婆婆的事宋轻云和她闹得很不愉快,霍麻的语气中满是讽刺。

宋轻云没有力气和她吵,道,我就是帮忙,谁给我发奖金啊。如果今年的麦收出了问题,我要负责任的。

“那好,你自己慢慢想怎么对付当官的吧,我可没工夫跟你废话。”霍麻哼了一声,径直下地。

她身体健康,廖启明力气也大,加上家里地少,两口子收自家麦子没有任何问题。

廖启明倒是对宋轻云很有好感,对他也挺佩服,道:“宋书记你是不是在发愁没有收割机的事,我倒是有个主意。”

宋轻云眼睛亮了:“启明你有办法,快说,快说。”

廖启明道:“虽然我是外姓人,但毕竟还是红石村的人,不忍心看到庄稼烂在地里。宋书记你可以去新联看看……”

话还没有说完,地里的霍麻就骂:“廖启明你乱嚼什么舌头,还不滚下来干活。打了面粉,也好给儿子和孙儿送去,他们等着吃新麦粑粑呢!”

廖启明不好再说,只深深地看了宋轻云一眼:“来了,来了。”

新联那边怎么了?

宋轻云心中奇怪,便开车去了新联。

新联和红石村就隔了一片山头,步行也就十来分钟。两村之间有机耕道相连,却老死不相往来。

到了地头,定睛看去,发出欢喜地笑声:“瞌睡来了遇到枕头,可救了我老命!”

新联那边也是到了农忙季节,村民们正在割油菜。

原来,新联村和红石村同处于一片大峡谷中,气候水文相同,那边的冬天也非常热,作物成熟得也早。

只不过,新联不缺水,加上各项条件都具备,种的都是附加价值很高的油菜,而不是不值钱的冬小麦。

红石村的小麦熟了,他们的油菜也到了收割时间。

两个村相同的地方都是老人多青壮年少,劳动力缺乏。

新联的土地比红石村还多得多,播种收割的问题更严重,已经完全彻底地依靠农业机械。

此刻,虽然有农民在进行手工收割,但更多的则使用收割机。

却见,三台久保田在突突突奔驰。

菜子片片倒伏,喂进机器后自动脱离,装进编织袋里。

而秸杆则被机器直接粉碎还田。

茂密的菜子就这么一畦一畦像是剃头一般被剃成光头,看得人心中无比舒畅。

宋轻云不是一直在找收割机吗,眼前不就是。

他忙跳上为首那台,赔笑着把一支烟递过去:“师傅哪里人?”

师傅笑道:“俺们是富平的。”

“可远了。”

“那是。”

宋轻云做完自我介绍,又问:“你们是怎么来的,这季节你们不是都不出来吗?这路又远,赚的这点钱还不够油钱过路费。”

师傅道:“你省城不是有一家农机厂吗,是久保田的合资企业。俺们干这行十多年了,机器也坏了,就寻思来你们省买台的新的。刚到,这村儿的驻村干部夏书记就已经等在厂门口了,让咱们帮他割油菜。俺们寻思着从省成到这里也不远,费不了多少工夫,有生意,干嘛不做,就过来了。”

宋轻云:“夏雨天这个办法真好,直接去农机厂等。我怎么就想不出这个法子,我这猪脑子。师傅,有空帮我们村收收麦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