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华年时代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村委会议

华年时代 第二百七十七章 村委会议

作者:衣山尽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1:34 来源:笔趣阁

宋轻云问:“永华,怎么了?”

刘永华苦笑:“物资上的东西倒好说,关键是人力不足。”

见宋轻云一脸疑惑,他才道村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在外面上班,割麦子却找不到人。是,咱们村是有不少年轻人留在村里务农,可说句难听的话,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贪玩好耍的,他们是宁可坐在牌桌子上打牌混日子,也不愿意挽起裤腿下地。

往年种地都是老一辈人在干,这些年随着大家年纪越来越大,种地的人渐渐少下去。

听他这么说,宋轻云朝下面看了看,忽然发现有些不对。今天在座的众村委委员中,龚珍信、龚留山、老吊都是老人,其他一大半都是中老年妇女。壮劳动力也就刘永华、黄葛等区区几位。至于陈建国,他是干不了活的。

年轻一些的也只有乐意,可小乐同志读完书就进厂上班,别说下田,怕是连地里的农作物都认不全。看她打扮,和城里姑娘也没什么区别。

村两委成员一是已经老年化,二是城市化,村民也是如此。

时代变了,农村也变了。

要想让一群老若病残外带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年轻割麦子栽秧子,确实难为他们了。

宋轻云觉得奇怪,问,咱们村以前年年丰收,土地也没见荒着呀?

龚珍信:“请外面的机器干的。”

见宋轻云不解,支书解释说,往年村里只种两季庄稼。冬天种油菜,春天种水稻。现在社会发展了,都使用机械化。每年播种季节,外面就有人开着机器进山。

那些机器可厉害了,只要加点油就突突突突开进地里,犁地播种一条龙,两天工夫就能把整个村的地给犁完。到收获的时候,他们又会再次开着机器回来帮你收割。

每亩地只需要给他们一百到一百五,也便宜。

宋轻云说:“对啊,大不了到时候请机器来收割就是,支书你又在担心什么?”

龚支书苦笑:“今年的情况包括咱们村的情况特殊,怕是找不到人,只能靠手工。”

他说,那些帮着农民收割的人都是外省人,一年到头都满世界跑,以此为生。因为我省的水稻播种都在四月,而收割则在八月,所以,他们只会在这两个时间过来,平时根本找不到人。

红石村以前的村民都懒,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去年因为解决了用水问题,就多种一季冬小麦。而这里气候热,冬小麦成熟收割期比其他地方提前了半个月。

宋轻云又问,能不能电话联系上他们?

众人苦笑,说,电话倒是打得通,可人家不会来啊,他们的老家大多在距离我们这里一千多里的陕省,如果单独跑一趟,光油钱和过路费就得上万,宋书记你觉得他们肯吗?

宋轻云也摸着下巴苦笑:“没办法了,只能手工收割,难不成让麦子烂在地里?”

老吊:“劳动力问题怎么解决?”他腿疼,走路一瘸一拐,儿子和媳妇又不搭理他,根本没办法下地。

他的问题比别人严重得多。

宋轻云试探着说:“这春节期间年轻人不是都回村里了吗,要不劝说他们都留下,收完麦子再走……还是算了……”

这两天在外务工人员已经陆续回城,距离冬小麦收割还有半月,你强留人家,这损失怎么算?

他们即便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班,每天也有上百收入,你留人家下来,你给钱吗?

当然,你也可以跟人讲道理,说地是你家的,收的麦子也是你家的,你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粮食在地里发芽吧?

可人家没准会来一句,我家三亩地总产量不到两千斤。现在市场行情也就一块二,就算全丢了,能有多少损失?我在厂子里加点班就回来了。就让老人在家里收着玩儿,收多少算多少吧!

农民也在算经济帐,种粮食确实不是一笔好买卖。

宋轻云最后道:“实在不行,咱们村组干部带头组织志愿者,帮帮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当然,村组干部也就这几个人,实在帮不完那么多村民,再说,干部家里也有麦子要收。就拿老吊来说,他还需要别人帮助呢!这事也就有一点象征意义,并不能解决实际困难。

宋轻云没辙,只能下来慢慢想办法。

如何收冬小麦的事让会议室的气氛有点沉闷,宋轻云看大家情绪不对,笑道:“咱们说点高兴的事。”

就把自己这两天和梅父商议的事情大概说了一遍,道,各位,将来咱们村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收入两条腿走路,如果一切顺利,一年之后就会让村子大变样。

老梅答应给我们做个乡村旅游开发的计划书,等冬小麦收割结束,应该能够做完。

我今天就是想问问大伙儿,你们愿意不愿意干这个。

“干,怎么不干,让游客在家里睡两天吃几顿饭就能赚到钞票,这样的美事哪里去找?”

“宋书记,我们想相信你的,我们跟你干。”

……

众人很激动。

陈建国更是兴奋地说,宋书记,想不到咱们村还成风景名胜了。如果事情弄成,我现在在村口放一根花杆卖门票,五十块一张。一年来十万个游客,那就是五百万的收入,发财了,发财了。

梅咏一大家人在他家住了那么长时间,得了食宿费,他这个年过得分外富足,感觉老婆高春容最近对他也格外温柔。

在以前,高春容对他这个赚不来钱的村干部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说他是个废物。

如今,陈建国可算是找到了一家之主顶梁柱的感觉。

可见,贫贱夫妻百事哀,家里有钱了,那就是万事和谐。

他家房子新又大,有接待能力,对开发乡村游项目是非常支持的。

宋轻云大惊,说可不能卖门票,咱们这里说穿了就是个古村落,虽然风景很好,可人旅客也不是非来不可。别说红石村,就那那个出名的什么古城,没门票的时候挤得要死,一收门票游客就不去了。

而且,咱们这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雪山不是古民居,而是阳光和温暖的冬天,说到底就是个康养基地。我们的目地是把客人引进来,留下来,只要旅客留下来必然有消费,而不是直接收门票杀鸡取卵。

众人都点头,说,对呀,如果收门票,鬼才来,咱们如果这么干,还不被老百姓骂死。

宋轻云笑道:“其实,最主要的是收门票的手续麻烦,需要很多单位报批准。不像我们现在弄几个农家乐,反正有人来咱们安排吃住,然后再去工商哪里弄个执照,交点税老事。我这话说得又不不符合政策,大家听听得了。”

龚珍信问:“乡村游的事情怎么弄,工作怎么开展?”

这个时候,刘永华发言:“我个人有个意见,如果搞乡村游,优先扶持贫困户。下来之后,咱们先摸个底,看哪家贫困户的房子具备接待能力,家里人手足够。将来生意好了,再考虑普通村民。另外,街道卫生是不是也该弄弄。我这段时间在城里陪孩子补习,和几个补习老师聊过。据他们说,在省城已经开始垃圾分类。这事对我启发很大,咱们这里将来也可以学一学。只有环境好了,游客才肯来玩。”

宋轻云听完禁不住抽了一口冷气,暗想:好你个刘永华,垃圾分类都想得出来,这也太丧病了,你就等着将来被村民戳脊梁骨骂成沙雕吧!

“永华的想法很有见地,将来可以搞。”龚珍信感慨:“轻云,永华,去年年底咱们去夏河村参观茶叶生态园回来的时候,我就跟你们说过。人家夏河村的自然条件比咱们并没有好多少,就风景来说还差一个档次。可人家就能弄出一个生态观光园招揽八方宾客,咱们又不傻又不懒,凭什么就弄不出来?”

他长叹一声:“轻云,你曾经说过一句话很有见地:人不能没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让咱们村富裕起来是我最大的梦想,我年纪已经大了,身体也不成,这大概是这辈子能够干成的最后一件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