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华年时代 > 第二百八十七章 人心活了

华年时代 第二百八十七章 人心活了

作者:衣山尽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1:34 来源:笔趣阁

雨季终于到来。

红石村属于干热河谷地带,但并不是说这里就不下雨。每年三月中下旬十天到十五天,九月上旬开始的半个月都会下一段时间雨。

雨水成天不停,村里浮动着水气,远方的群山也笼罩着一片灰色的云层中,再看不到,要等上至少一个月才能露出峥嵘。

地里的麦子收了上来,寒假那一波游客离开之后再没有人来。在外务工人员过完年就走得干净,孩子们都在上学。

等到这场雨过去,就可以种稻子了。

如今,田里早早地蓄了水,久违的蛙次第响起。水稻苗也育在塑料棚里,都半公分长了,只等这场雨季过去,就可以插秧了。

这倒是一段难得的农闲时光,龚竹也回家了,小卖部里照例开着门,立即坐满了茶客。

大家都在讨论即将到来的春耕。

“红脸蛋,别的贫困户家都是老弱病残缺少劳动力,你家现在好了,一口气养了三头牛,这春耕也不犯愁。我说,把你家牛借我使使。”一个村民对刚进屋的龚小小说。

“对啊,也借我用一下。”另外一个村民附和。

插秧之前还有一道重要工序,那就是把水田犁一遍。

现在农村的劳动力缺乏,红石村虽然不缺人手,可年轻一辈的对种地都没有什么兴趣,最最麻烦的是没有大牲口。

往年犁地,都是两人合作,一人在前面拉着犁铧,一人在后面推。忙上一日也就犁上一两亩,反把人累得够戗。

不像以前,直接用水牛拉犁,速度快,犁得也深。

红脸蛋听到两个村民的话,也不回答,只闷头哼了一声,伸出脚板在竹花家小卖部台阶上刮了刮,刮下一层厚实的黄泥。

竹花叫了一声:“小小,别刮了。大家都在这里刮泥,那还能走人吗,真摔着了,我可赔不起汤药。你是不是要买盐,我这就给你寻两袋。”

龚小小点点头,他养的三头牛正是抽架子的时候,也就是正在长个子,需要时不时喂地盐。

这三头牛寄托着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到过年就能卖上三四万块钱,抵得上在外打工。再加上陈新那里的分红,这日子想想就爽。

刚才借牛的两个村民见他不吭声,都不太愉快:“怎么了,别这么小气嘛!大不了使完我给你家的牛上点草料,喂它两斤米饭。”

牛并不是只吃草就能长肉长力气的,遇到要下劳力或者牛长架子的时候,又或者,牛生病了就得喂粮食。

这种大牲口也抗造,前头还懒洋洋半死不活躺牛圈里,你一桶稀饭灌下去,不片刻就生龙活虎了。

再说了,村里现在也没草料。

收割完小麦之后,宋轻云和新联村的第一书记夏雨天合作,联系了一家机制炭厂。只几天工夫,就把两个村的油菜秆和小麦秆拉得精光。

至于运费也不用村民操心,是两位书记跟乡镇和街道申请的。当然,这只限于今年,明年得让村民自己出钱。

本来,红脸蛋还想把麦秆留下喂牛,结果发现牛根本就不碰这玩意儿,只得让人一并拉走。

牛虽然吃草食动物,也吃秸杆,但却很挑。最喜欢的是玉米秆,其次是谷草。麦秆估计是因为太硬,牛吃了扎嘴吧?

红脸突然冷笑:“两斤米饭值多少钱,我那牛正是抽架子的时候,被你们使上一天,掉的肉怕都不止两斤,你们说牛肉又是多少钱一斤?”

这话已经是不客气了,两个村民面带不快,喝道:“红脸蛋,你什么意思,为了钱你连人情都不讲了,我们还是你叔呢?你家以后最好别遇到什么事,到时候别找我们帮忙。”

龚小小恼了;“我万事不求人,就算要求也求不到你们头上。”

“好,这可是你说的,别忘了。”

眼见着三人就要发生冲突,龚竹将一杯泡好的茶塞红脸蛋的手里:“小小,喝你的茶吧,坐下摆会儿龙门阵。对了,你们贫困户不是在杜里美那里帮工吗,今天怎么没去?”

摆龙门阵就是冲壳子,也就是聊天的意思。

龚小小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做下,道:“我家还养着三头牛呢,每天割牛草都忙不过来,哪里有那功夫。”

龚竹:“牛草你可以让你爹帮着割呀,杜老板那里两百块钱一天,有钱不赚?”

她不说还好,一说,红脸蛋就一脸郁闷:“我爹年纪一天天大起来,不经累了。再说,我身体不成,干不了重活儿,杜老板不要我。”

白马项目终于落地,基础设置建设都由杜里美负责。

杜老板手头十几个营业执照,资质上没有问题。于是,他的公司就撑这个雨季开始平整土地,立水泥柱,拉铁丝,打桩,搭塑料大棚……

老杜信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年前就联系上了一家预制场预制了水泥柱子,各项建筑材料早已经预定好了。

现在只需把材料拉回村就开干。

等到基础设置建好,就装灯光,装探头什么的高科技设备。

一切弄妥,才会下苗。

这几日每天都有大卡车拉货来村里,杜老板随车派了装卸。装卸都是六十五岁以下的贫困户,且身体没有残废没有病患,让他们赚点生活费,当是扶贫。

在地头,各家贫困户也在杜里美的指挥下起垄、挖坑立水泥桩子、拉铁丝。

现在才开始,等到开始建大棚,会更热闹。

正说着话,就听到一阵轰隆的马达声,一辆农用车在雨水中蹒跚而来,车厢里堆满了钢材。

车在小卖部门口刹了一脚。

驾驶室里坐了两个贫困户,其中一人探出头对小卖部吼:“竹花,扔两包烟过来。”

竹花诶地一声,问:“还是《天下秀》吗?”

那人一脸不快:“不抽《天天怄》,换黄鹤楼,二十五一包的那种。”

天下秀是一种烟,五块一包,便宜且劣质,很辛辣很上头,一般都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抽。

越抽越觉得自己日子过得不那么痛快,就怄气,因而又被人称做“天天怄。”

“哟,抽这么贵,不过日子了?”

那人哼了一声:“我现在两百块一天,将来又是种葡萄专业户,宋书记说了,来年包我年收入三万,不够他补上。我好日子要来了,抽好点又怎么了,又怎么了?”

卡车嚣张而去。

茶馆里突然安静下来了。

种葡萄年收入三万,那可是相当地了不得了。

去年说起白马项目的时候,村民们首先是没有直观的感受,其实也觉得这事不是那么靠谱,心中先就有点怀疑。

现在工程已经上马,而宋轻云驻村大半年,扎扎实实地为村里办了几件大事,已经收获了大家的信任。

既然他说实习基地一弄村,每户人家年收入可达三万,那绝对是没错的。

w市是县级市,虽然在本地级市经济排名前三,市里的厂子也多,但普通人的工资其实并不高,毕竟是五线城市嘛!

红石村的村民在城里打工,确实有人收入挺高的。比如刘永华去年惹了祸躲的那个建筑工地,月入破万没问题,可那却是极重体力劳动,不是什么人都干得下来的;至于关丽,说是给人打扫卫生,但这活并不想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你就做不道和她一样把人玻璃擦得一尘不染,这是有技术含量的。

一般进厂的工人,不加班一个月底薪也就一千多,加点班也就三千出头。

宋轻云多么有能力的一个人呀,还是国家干部,也才三千多一点,见人就喊穷。

三万块的年收入已经足够给人一个不错的生活了,在红石村这种偏远山区,更是过得滋润。

突然,有人叹息:“我怎么不是贫困户?”

“是啊,这是国家白送果苗,白给建大棚,多美的事。”

“就算国家不帮建大棚,不给苗子,咱们自己种也划算。”

“你有本钱吗?”一人反问。

刚才说话那人:“不知道得投多少钱,我怕是拿不出来。不过,如果真的靠谱,借一借,凑一凑,还是能凑出来的。”

“废话,宋书记能不靠谱?”

“那是,那是……不过,宋书记会答应咱们插队吗?”

“为啥不答应,这不是好事吗?”

“不好说,不好说。”

又有一个村民骂龚小小:“红脸蛋你特么的,陈新养鸡场你一年分红五六万,三头牛一年下来就是四万多,现在葡萄又是三万,你一年都十五万了,你就是个地主资本家。如果我是你,不知道祸害多少姑娘。”

红脸蛋一呆,他喃喃道:“我一年十五万收入,不可能吧,怎么可能这么多,怎么可能这么多……”

他自从生病回家后,和父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常常是包里掏不出十块钱的钞票。想不到突然之间,自己就挤进了年入十万的行列。

据说现在全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他月入一万二,已是妥妥地打败了百分之八十的人。

他看了看自己粗糙的双手,看了看脚板上的黄泥,看了看破烂的满是泥点子的衣服,顿时有点失魂落魄:我是有钱人吗,有我这样的有钱人吗?

只半年多时间,红脸蛋就从一个动辄昏倒的穷得没钱吃药的贫困户变成有钱人,这转变让人愕然,也觉得其实脱贫致富好象不是什么难事。

一时间,茶馆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若有所思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