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 第324章 松科四井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第324章 松科四井

作者:白雨涵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4:34 来源:笔趣阁

从超级环七扯八扯聊到大动脉,再留王院士吃一顿饭,饭后下了一盘棋,王院士便告辞离开。然而他前脚刚走,杜恪还没在家躺一会,后脚又一位院士前来拜会。

“杜院士,打扰你了。”

“没有打扰什么,我正好这段时间还没开始正式忙工作,候院士请进。”杜恪将来访的候院士请进杜府中。

候院士已经六十六岁,现担任地质所所长一职,他是研究大陆成矿和海底热水成矿领域的大犇,对华夏大陆板块构造提出了系统的理论。

“这次来拜访杜院士,是想就‘向地球深部进军’这一科学号召,与杜院士深入畅谈一番,看能不能入选华夏前进计划。”候院士说道。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十三五期间的国家规划之一,由华夏地质科学院承接大陆科学钻井技术探索,主要成果就是松科二井——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

完钻深度7018米,是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整个工程攻克了超高温钻探和大口径取心等重大技术难题、推动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大陆科学钻探技术上的多项突破,工程获取的415万组24tb的深部实验数据,都是打开地球深部奥秘的宝贵资料。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一向是人类探索自然的梦想。

航天器已经在太空中无尽遨游,深潜器也一次次突破洋底极限深度,然而比起上天下海,人类的入地之旅却由于地壳岩石阻隔而困难重重。

人类目前钻过最深的洞,一个是前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孔,深度达到12263米,另一个是z44-chavyo的石油天然气井,深度达到12376米。

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约为11040米,也就是说人类钻来钻去,也就钻出个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而已,12公里。

而地球半径达到6371公里,12公里也就是地球半径的零头。

如果把地球比喻成鸡蛋,人类连蛋壳都没钻通。

地球表面之下就是地壳,地壳厚度大概在5公里到70公里之间波动,平均约33公里,地壳之下是地幔,地幔内部是地核。所以人类目前为止,仅仅亲眼看到过地幔层,或者说是地幔层中的上地幔,也就是岩石圈。至于岩石圈以下是什么,只能通过分析推测。

故此,地球内部究竟是不是科学家设想的那样,充满硅酸盐物质和铁镍物质,还很难说。

“松科二井结束后,我们地质所便没有更甚钻井任务了,不过我最近才接触边境长城计划,意外发现我们竟然有了土行孙盾构机、石矶钻头这些高科技,地下钻探简直轻而易举。所以我回去之后,就在所里召开研讨会,经过我们地质专家的一致肯定,决定启动‘松科四井’工程。”

松科钻探工程,是在松辽盆地采取科学钻探的科研工程,最早是用于研究白纪地球表层的重大地质事件,这是当时的一号井。

随后松科二井开钻,目的是研究深部页岩气和地热能,同时也研究白纪更多地质大事件。

再然后松科三井开钻,彻底系统的完善白纪所有地质大事件,获得一个巨型含油气盆地连续完整的地层记录。

至此松科工程完工。

但是得知了新技术后,候院士等地质专家便按耐不住,要重启松科工程,开钻松科四井:“这一次我们打算通过松科四井,直接钻深超过万米,寻找整个中生代的地质信息。如果技术允许,我们甚至想要在松科四井基础上,再度钻深一万五千米,探索古生代地质信息。”

候院士饱含热情的介绍着松科四井工程,试图调动起杜恪的兴趣。

地球在不断的变迁,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时代。其中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中生代分为二叠纪、侏罗纪和白纪。

新生代的标志生物是哺乳动物与人类。

中生代的标志生物就是恐龙。

研究地质并非要深钻,毕竟地震、火山喷发等板块运动会将不同时代的地质层暴露出来,比如人类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过鱼类化石。

深钻可以研究地质,但更多还是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

对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对地球板块运动等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听完候院士勾勒的蓝图之后,杜恪回应道:“理论上我对松科四井加入华夏前进计划没有异议,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确实太少,但是具体能不能入选,这不是我可以保证的。”

“没关系,没关系,只要杜院士你肯开口推荐,我相信松科四井一定能入选华夏前进计划!”候院士信心十足。

“可以。”

同样留候院士在家吃了晚饭。

等候院士离开,杜恪还在思考松科四井的问题,他支持松科四井开钻,并非是因为好奇心,好奇地球远古时期究竟是什么样子。而是考虑到人类对星球的认识太少,未来注定要跨越太空,寻找新的星球殖民,那么连地球都弄不明白,怎么弄清楚新的星球。

对地球都分析不透彻,又如何通过少量的天文信息,来判断寻找的新星球是不是真的适合人类居住。

所以不要求太多,至少需要把地球的地质分布弄清楚,以及地球内部结构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弄清楚,从而比对其它星球发出的信号,得出这些星球的基本信息。

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个纯粹的铁球,当作岩石星球,把一个纯粹的水球,当作绿色星球。

毕竟这些星球距离人类太遥远,星际旅行一趟可能需要几百年,就因为数据推导失误,误判了星球的宜居可能性,造成的时间损失是巨大的。

“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啊。”

“一项技术的发现,往往带动着很多行业的共同发展。”

“我在奇幻世界发现的这些黑科技,正在不断酝酿着更大的价值……就像亚马孙平原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风暴……这一切的科技大变革,都是我这只蝴蝶小小扇动翅膀造成……不对,我不是蝴蝶,我是雄鹰,是巨龙!”杜恪自得一笑。

感觉前途一片光明,星际时代,似乎并不遥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