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 第468章 月球起源

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第468章 月球起源

作者:白雨涵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4:34 来源:笔趣阁

月球车在飞扬的尘土中奔驰,杜恪亲自驾驶一辆,跟着车队在月球表面驰骋,头顶上有明亮的太阳与光芒,但背景依然是漆黑一片。

没有大气层折射、散射,月球上看到的太阳就是个耀眼的发光体,并不能把整个天空照亮。

启动宇航服眼罩上的滤光系统,杜恪可以直视太阳,此时的太阳看起来要比地球上看得小一些,背景漆黑,光芒洒落时还有一圈一圈的光环,十分漂亮。

“小慧。”

“在。”

“给我自拍。”杜恪对着月球车中配备的人工智能说话,很快人工智能就帮助他完成一张自拍,再上传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如今他已经很少发朋友圈,但是遇到登月这种稀罕事,还是值得配图发一发的。

知道杜恪登月的人并不多,所以朋友圈一发,短短几分钟内,就收到了几百个赞,评论更是翻不过来。他的微信好友,都是家人、同学、同事、助理,没有其他闲杂人等——跟领导们、军方人员交流,都有专业渠道,用不着微信这个方式。

很快。

车队就停在了广寒山上,广寒山是基地附近的环形山,根据科研人员的推断,这个环形山大约形成在五百万年前。因为月球上没有风蚀、水蚀等侵蚀手段,所以这里依然保持着五百万年前被陨石撞击后的样子。月球基地的科学家们,最喜欢在这里开展科研。

今天杜恪随队过来,就是看看科学家们都是怎么研究的。

“杜院士……”

“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我,我在附近转一转。”

杜恪穿着一套合身的宇航服,踩在月壤上感受着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走路轻飘飘的好似要飞起来,蹦蹦跳跳是最适合的前进方式。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拐杖,然后慢慢的爬上一座小山头,找到一面比较平坦的地方,用拐杖在月壤表面上写字——杜恪到此一游。

“哈哈,这行字怕是可以存在几十万年。”

做了一个中二举动之后,杜恪才从山头上下来,来到科研工作区域,看到有科学家正在用土行孙系列盾构机,在广寒山上打洞,取出各种不一样的岩石、月壤标本。这个科研项目组,希望对月球不同区域的岩石、月壤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月球是如何诞生的。

月球的质量相对于地球来说,是有些过于大了。

从天文观测的结果来看,一般大质量的卫星都在巨行星旁边,比如木星、土星、海王星这种气态巨行星,就有着木卫一二三四、土卫六、海卫一这种大型卫星。而目前的天体形成假说,很难支持地球拥有如此大的卫星,而从外面捕获的话,也基本做不到。

所以目前主流的学说,是支持行星撞击这个起源。

推测当年可能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与地球相撞,然后地球在强大的能量中融化,抛散处很多物质,这些物质慢慢吸积从而形成了月球。

不过这都是发生在很久远的年代,由于地球活跃的板块运动,已经很难从地球上找到直接证据。

故此前来广寒宫月球基地科考的地质学家们,一直试图从月球岩石中,找到当初撞击的证据,因为行星相撞并非是传统的撞击,有着引力的参与,抛散出来的物质会有很大不同。

等科考队员们完成了采样,车队返回,已经游览尽兴的杜恪,才好奇的询问道:“陶教授,你们项目组已经采集不少样本了,分析结果有什么趋向吗?月球是撞出来的,还是跟地球一起孕育的?”

“从我们目前的采样分析,还不能直接判定月球是怎么出现的,不过,我个人是支持捕获说的。”陶教授回道。

“为什么?”

“一些样本中有几组很有意思的内容,与我们从小行星带采集到的样本,有着比较近似的元素分布值。所以我觉得,月球可能与小行星带同源,有可能月球本身是在小行星带孕育,然后因为木星的强大引力,将月球轨道弹射到地球轨道,最终被地球捕获。”

“唔,这就有意思多了。”杜恪点头说道。

不过这也不是最终结论,只能算是陶教授或者陶教授团队的一家之言,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人类所了解的依然是很少很少。连太阳系内的天体都还认不全,更别说推断这些天体在无数亿年前,是怎么发生的。只能说从蛛丝马迹,推断到一个大概的可能性。

“我们已经写了三篇论文,全部发表在《未来·天文》上面,希望等样本分析足够多,能够推断出一些准确数据时,发一篇《未来》。”陶教授说道。

《未来》如今已经是顶级期刊,无数重量级科研成果都在上面发表,很多成果都是华夏独家所有,所以引用数量可以说是暴增,影响因子飙升飞快。继《未来·物理》子刊发行后,因为登月之后,天文方面的内容激增,所以《未来》又发行了《未来·天文》子刊。

还有随着数学的发展,《未来》编辑部又发行了《未来·数学》子刊。

此外《生命》期刊,也发行了子刊《生命·细胞》、《生命·大脑》、《生命·基因》三本,可以说《未来》、《生命》这两本中文核心期刊,正在衍生出庞大的学术家族。

除了这两本核心期刊,还有一批中文期刊,也陆续发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力,比如《月球科学院院刊》、《夏科院快报》、《科大学报》、《水木分子工程》、等等,其中《月球科学院院刊》的影响力,可以与《未来》、《生命》齐肩,三者又被称为中文期刊三驾马车。

《未来》主攻物理,《生命》主攻生物,《院刊》则主攻重大科学成果。

当初国院交给杜恪的任务,短短几年时间就顺利完成,所以他也在随后辞去了《生命》杂志总主编一职,原执行主编施院士升任总主编。

《月球科学院院刊》的总主编,他也没有担任,而是由陶伟院士担任。

他只是保留着《未来》杂志总主编职位,但具体的总主编工作,都是交给执行主编代为执行。

“能分析出月球的起源,绝对是一篇合格的《未来》论文。”杜恪说道,“月球伴随着我们无数年代,了解月球就是了解我们人类自身,认识我们为什么存在的意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子力有不逮,所以托遗响于悲风,我们则要奋起探索。”

陶教授接口道:“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