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诸子争位

辟道立心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诸子争位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6:54 来源:笔趣阁

随着推选制举行在即,你现在去街市上,哪怕是询问一个三岁孩童,而今大极王朝最为要紧的事情是什么,他都会回答,是推选制。

那么,到底什么是推选制呢?形式上和上古推贤一样,只是哪怕是再像,也不可能改变大极王朝是一个世袭王朝这一基本特征。

模仿上古部落社会的推选,本就不可能完全照搬过来。旁的不说,候选人这一条,就已经充分证明推选制的局限性,所有候选人都必须有皇家血脉,哪怕是旁支,也需要靠近正统血脉这一支。

这是昔日女皇明帝为了讨好皇族而设置的条件,也是为了维系帝国统一所必须实行的。

遇上某在位的帝王儿孙满堂,候选人多的时候,有十数人的,再少,也必须要有三人以上,这是宣帝设置的硬性条件。

否则就没有推选的必要了,没有比较,如何知晓好坏。

大极王朝行推选制,对于朝野上下,文武高官,都不亚于准备一场战争,为了确保推选制的公平,首先必须确保推选之地,也就是那些县城的人丁无误,毕竟,考核的核心,是看百姓对你的支持率。

人口计算都出现问题,真实性那就大打折扣了。

此外为了挑选出拥有发展潜力的县城,背后是无数臣工的操劳,巨大的统计数据,说是不亚于战争,绝对不是一句虚言。

另外,为了提防敌对势力破坏推选制,军方也需要时刻警惕,破坏远远比创造来得简单,你辛辛苦苦,带领军民,垦荒拓土,被敌人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试问你心境何如。

最后,不说那些外患,光是内忧就已经麻烦不小了。需知,诸皇子之间,可是竞争关系。

推选制也不是一定要达到多少的支持率,只需要比对手的支持率高就行了,说直白点,就是比烂,我虽然烂,只要你比我更烂,我就赢了。

目的是明确的,在推选制举行的数千年内,可是发生了好几起皇子互相戕害的事件。明面上传出如此几条,暗中没有被揭发出来的,毫不夸张地说,是这个数字的数百倍。

好在,他们斗,也只是在小小的县城斗而已,斗得再狠,也伤害不了王朝的核心腹地,上面有天子最为最高的裁判,而这也是昔日明帝的思虑所在了。

制度如此,但是在明帝死后,各方势力涉足推选制,一心为民的想法被置之脑后,连最高裁判的皇帝,都下场拉偏架,混乱至极。

为了避免天子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在宣帝时期,甚至对皇帝的权力都进行了限制,避免资源倾斜地过分严重。

也不难想象,当推选制开始的那一刻,参与推选的皇子们,可以说,都具有的储君身份。

为了筹备推选一事,连着数日,雍王都没有离开书房,将那些可能被选为推选之地的县城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不仅仅是看和自己有关的县城,也在看和几位兄弟有关的资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不会真的有哪一位皇子只关心自己的辖地吧!

推选制严令各位皇子不得互相倾轧,只是,这种事情,又如何能够预防得了,不必亲自出马,寻找一些绿林匪寇,事后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雍王乃是天子第四子,前面还有三个哥哥,分别是鲁王,晋王和荆王。

他的大哥,也就是大皇子鲁王,而今已然是而立之年,便是三皇子荆王,也已经二十有五。

推选制举行的基础,便是要有三个候选人,可以说,在七年之前,就可以举行推选制了,但是,因为雍王是嫡子的缘故,被硬生生地推迟了七年,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呀!

因为这个缘故,雍王与自己的三个哥哥,其实关系一直都不怎么好,少一个竞争对手,就多了一分获胜的希望。

没有人愿意等待。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都是没有实力之下的言语而已。没有实力到了极致,那更是会说,人在做天在看,老天会收了你一流的话语,无奈到了极点,可怜又可叹。

没有实力的人,才会去寻求上天或是神祇的帮助。所以人道长河之中,古往今来,不难发现,权力越是雄厚的人,越是不相信这些神鬼事迹。

什么,你说有佛帝佛皇,也有自封道君的君王,你不会真的以为他们信这些吧,不过是把宗教当做工具而已,因为百姓相信这些,顺应民心而已,一旦百姓的信仰发生变化,你且再看他们的变化。

说回来,其实推选制延缓推行,也不全是因为雍王的缘故,天子那皇帝宝座没有坐稳几年,下面人就想要推翻了吗?这其中,也有皇帝的私心作祟。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鲁王,晋王,荆王三位皇子才没有发难,残存的一些怨气,也只能够朝四弟发泄,某种层面上说,雍王成为了天子的替罪羊。

三位皇子多等了七年,也不全是坏事,他们多了七年时间为推选制做准备,这期间暗中布置下来的人脉,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祸害别人。

所以,尽管雍王乃嫡子的身份,但是朝中看好前面三位皇子的,也不在少数,很多人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站队,雍王便是想要挖墙角,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是什么?雍王自己也明白,也在不遗余力地扩充自己的人马班底,很多时候,吴毅便充当实行这个任务的角色。

只是,真正能够拉拢来的人,要么是北军出身,要么是雍王母后的族人。而这些人,本来就是雍王一脉的人,不必拉拢,他们身上已经有了标签在。

那些顶级大佬们,都在遥遥观望,谁赢了帮谁。而且他们本身,也不必涉足推选争斗,反正无论是谁赢了,凭借自身才华,都能够在新朝占据一席之地。

顶级大佬邀请不来,关键是那些中高级官吏,对于雍王抛出的橄榄枝,貌似兴趣也不是特别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