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帮农民工父亲的讨薪之路

辟道立心 帮农民工父亲的讨薪之路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8:12 来源:笔趣阁

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更新,干什么去了见标题,无聊的可以看一看,既有嬉笑怒骂,也有冷静的哲思。

今天上午陪我爸去法院打官司,农民工讨薪的事情,一月二十七号立的案(过年前),因为疫情的影响,直到三月十二号才开庭。

因为事由不同,分为两个案子,一个是劳务纠纷,一个是借贷纠纷。

简单说一下事情,我爸帮某人做事,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固定,没有签订合同,干了一个月左右的活,材料费,聘请小工费,工资等,合计九千。

某人暗示自己最近手头紧,我父亲觉得此人介绍自己工作,对自己有恩,遂借了他五千,通过微信转账,没有借条,仅仅有一些模棱两可的借钱语音而已。

两件加起来,差不多万四千吧!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说了,总而言之,这人找各种理由拖欠了。

这不是我今天想要说的主要内容,主要谈一谈我和法院等部门的交涉经过,好吧,我要开喷了,我丝毫不否认,今天是我九年义务教育被踩在脚下践踏的一天,是我被社会狠狠教育的一天,这样的机会,不多。

因为事情小,之前立案时候的各种刁难我也就不多说了,就是写诉讼状的时候,各种不对,本来学的也不是法学,是历史学,格式都是参考网上的,一些法律常识都是连夜补课。

恶心的是,接诉讼状的人,指出错误是一次指出一处,不一下子说完,让你来回跑好几次,要不是隔着玻璃,想要狠狠打他几次。

通过消耗时间和精力成本,不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而是解决你这个提出问题的人。

说说今天开庭的经过,希望对你日后打官司,能够有所借鉴。

案子是十点钟开庭,我和老爸提前一个多小时去,枯坐多时,不见被告来,其实被告至始至终,就没有出现,在九点四十的时候,我和父亲被传唤入庭。用话剧版本为你们演绎一下经过。

法官(开门见山):你的两个案子,只有借贷的案子,有微信转账的凭据,可以开庭。剩下的一个案子,因为只有你自己的劳务记载凭据(就是一般农民工关于自己干活天数的记载而已),没有对方签字,又因为没有合同保证,不建议开庭,即便是开庭,我们也将会以证据不足的理由,否决你的诉求。

父亲(匆忙):一般的农民工,记载干活的本子,谁会让老板签字,虽然没有被告的签字,但是我当时工作的时候,还有工友在场,可以作为人证作证。

法官(大义凛然,铁面威严):一起干活的工友,可能会做伪证,做不了数,不算证据。这是程序,法律要有规矩,立不了案的,你还是回去重新找证据吧!这份诉讼书,你还是撤销吧!(又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解决问题)

(父亲唉声叹气,眉头紧锁,我出场)

我:这份诉讼状,我们是不会撤销的,农民工辛辛苦苦一个月的血汗钱,就换来这个?当前找到的证据已经充分,可以开庭。

法官:开不开庭,不是你们说了算,你们要告的那个被告,也是个泼皮无赖,在我们这里,有很多他的案子,好几年的,都没有执行呢!早就是老赖,混吃等死。

(我与父亲面面相觑,执行难啊!)

我(不死心,坚持):他能不能够还清是一回事,告还是要告的。

法官(不耐烦):之前不是和你说了吗?证据不足呀!

我(非常不满,对于普通农民工而言,这就是所能够找到的一切证据了):人证物证俱在,如何说,人证物证不足?

法官:你说人家欠了你工钱,人家还说你父亲帮人做坏了事,连你父亲借给人家的钱,也说是给他的补偿哩!(此处工程返工,确有其事,被告返工花费三千元,此事诉状之中说明并减免,不予追讨)

我(气极反笑):法庭开审,有答辩环节,身为原告,我要履行我的这个权力。

法官:被告不在——

我:网上视频,通话,应该是可以的。

法官:没有这个说法。

我:最近很多法庭都是这样做的。

法官:那是别的地方,我们这里没有。

我:全国一盘棋,不可能没有。

法官(突然停下手头的工作,盯着我,手指楼上):庭长在上面,你去咨询他,能不能够网上开庭?你去找他。

(我还想说话,奈何不为法官听从,只得去楼上寻找庭长,若是话剧,这里应该算是第二幕)

我:请问,这里能够网上开庭吗?被告不在,案子不能够拖在这里。

庭长:已经校对过了,你们的那个劳动纠纷案子,证据不足,不能够开庭,我们不会受理的。

我:这已经是我们所能够找到的一切证据。

庭长:不要和我说这个,要不是我们工作人员细心,核准你的放款凭证,否则,你那个五千元的案子,也未必能够立起来呢!

我:一码是一码,我父亲的血汗钱,一定要讨来!

庭长(斜瞥了一眼我拿在右手上的法律丛书,烦躁道)毛都没有长齐的孩子,以为读了一点书,就能够当律师啦!啊!!!不懂装懂。法院是你家,想开就能够开。

……

(之后还争辩了好长时间,都是成年人了,心理承受能力好不至于如此,全程就是心情不好而已。但是就是觉得自己九年义务教育,读到狗身上了,说是读大学的人,竟然连帮助老爸讨薪,也讨不来。)

这就是我今天在法庭的经过了,神态动作描写,绝无夸张,甚至犹有过之,庭长那句,更是久久萦绕耳畔,不能够忘怀。

其实法庭之后,还去了当地派出所,案子最后还是只立了一个,就是借贷的那一个,本来打算以刑事案件处理,毕竟被告欠了很多人的钱,老赖名单对这种人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乡镇派出所打太极,让我们去上一级派出所,刑事案件不归他们管,问清楚这是农民工讨薪之后,又打算推给有关部门,结果打电话,竟然连有关部门也找不到,无语,不是说国家很重视农民工问题的吗?

若是散人是一个文学出身,或许到此发泄一波情绪就差不多了,但是我想要说更多,上升到哲学角度,从一个更高的纬度剖析法庭为什么不愿意立劳动纠纷的案。

这其实是一个制度问题,换什么人来,其实都是一样的,也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起到近乎史学的借鉴作用。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当今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对了,其实就是每年第一号文件所说的问题——三农问题,有识之士,十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个主要矛盾。

再问,你觉得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从三农问题里面选,农村农民农业,何者为主要方面?

上面一个问题或许有共识,下面的一个就未必了,其实我也不觉得有标准答案,因为三农问题是三位一体的。

说说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利润底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当下,不足以维持小农经济,出现就业危机,成为依附城市的农民工。

其中一部分,没有成功融入城市,潮汐进出,在家有田有地,失业或是老朽则返乡,是标准的,旧有的小资产阶级,抵抗风险的能力弱。

剩下一部分,成功融入城市,承载着城市运转的车水马龙,不是工厂老板,也不是医院学校的股东,没有获得生产资料,社畜一般的存在,算是从小资进入了无产。

最后一小撮,获得生产资料,才是真正的资产阶级。

扪心自问,你若是农村出身,处于第几个部分。

农民工问题,其实就是城市化问题。画黑板,敲重点。

城市作为工业化的中心,一倍的投入,可以获得数倍的产出,从效率的角度来看,“不蠢”的政府,都会将财政投入到城市,高速扩张的城市,所带来的土地财政,长年都是政府的主要税收收入。

越是注重效率,或者说,越是市场化的社会,你在乡间小山村,用电,用水,用气,用油,都是需要自己解决的。

效率与公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对矛盾体,当工会出现的那一天,资本家学会了计件发放工资,没有强迫你工作,是你自己为了赚这个钱的。

说实话,中国在当今之世,公平算是做的比较好了,国外所谓免费医疗,等上十天半个月摇号,所谓免费教育,尽是些差生集中营。

对三农问题的支出,其实就是政府对于公平的维护,不仅是乡间公路的维修,山间电缆的维修,还是教师支教等,都是对公平的维护。

在市场化运营下,便是公路收费,也未必会有投资商修路,一些微薄的电费收入,连输电的电损也弥补不回来。

这些确实值得称道,但是,正如很多人所言,这些都是面子工程,很多新官上任,都是修路,见效快,升迁快,倒是医疗,教育等一些难骨头,没有人愿意去啃。

自然,法庭诉讼也是属于这个难骨头之列。

实话实说,每年,为了解决农民工讨薪的问题,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毕竟是民生痛点,同样是难点,但是政策到了下面,往往被人俗称,好经被念歪。到头来,还是农民工以自己手段解决好使。

大部分基层干部觉得累,群众没有获得感,比如我,现在能够温和地通过文字表达我的愤怒,已经是我最后的底线,没有投诉那位庭长是我最后的本分。

实在是没有录音,否则我一定花两百块钱买一个微博热搜,让他挂几天,CTMD,不要误会,这是传统美德的简写,翻译成古文,叫做彼其娘之。

当社会公平得不到政府维护,自然有各种势力出来维护,古者有侠客,剑斩恶人,韩非子以为其篡夺了国家的权力。如今的表现形式,更为冥煮一点,通过媒体舆论,扇动舆论,压迫法院,有些时候,反倒是恶人先告状,呜呼。

若是法院占理,可能会站的直一些,不占理,分分钟就软下去了。

效率与公平,就好像需求与供给,有着平衡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什么不可与人言的,必然是效率更占优一些。

公平,只是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进行投放的。是不是觉得和高中的政治书说的不一样了,那是更改后的,老版政治书,说的是更注重效率的。

研发航天火箭与扶贫,后者投入大量资金,却是一个无底洞,扶不完,还不如大家一起穷,均贫富,而前者若是取得技术突破,却可以以更小的成本进行扶贫,国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所以,看到这里,我想你也不难明白,为什么国家扶贫的同时,坚持产业转移。而这,其实也是工业化与再工业化的过程。

我的案子,为什么不被受理,问题在哪里?发现了没有?

就案子本身,证据真的不足吗?我丝毫不这么认为,农民工记载做工的单子,一天天,价钱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谁会无聊到去做这个伪证。

证人做伪证,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可是要冒着法律风险的,即便是还有话说,去调查我父亲上班途中的监控,查不到吗?究竟有没有干活,真的不知道吗?

听到我给出的办法,你可能要笑了,嗯,我要引出第一个问题,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简而言之,就是成本二字。

将一个案子查清楚,是很难的,又不是人命官司,万把块小钱,还不够他出差的钱,法院也是需要经费运营的呀!

国家财政主要支持大城市,因为会发挥龙头效用,带领全国GDP,相对而言,即便是扶贫,也只是兜底而已,简而言之,不让你饿死,毕竟是文明社会,怎么能够发生易子相食的事情。

财政支出少,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就少,人员支出就少,基层干部工资不高,还活多,谈社会主义兄弟情吗?能够办事吗?(一些清水养老衙门,不在我所说之中)

财政支出不发生改变,基层政府所要做的,就是维护稳定,需要为效率提升保驾护航。

这是重中之重,只要不是大事,能够遮掩就遮掩,财政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索性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

国家规定事故死亡三人以上,要上报中央,所以,不乏一些政府明明知道事故之中死了四五人,也一定要抢救,将死者送入ICU。

朱元璋剥皮实草,也不见贪污者少,不如高薪养廉。

当有外部压力压迫,基层政府无法维持稳定,妨碍效率提升之后,他们才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运作起来,这股压力,有两种,一者来自上方,就不多言了,一者来自下方,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舆论压力。

这便是很多人口中,上头有人好办事,以及按闹分配的背后逻辑,前者隐匿,有着明白。

接下来,就政治的角度而言,或者说从公务员升迁的角度分析,明知道被告是一个老赖,已经有了拒不执行的先例,继续收案件,前去执行,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法院的执行率继续下降,官员考核之中,政治生涯还想不想再进一步呢?

如果说,前面的经济分析,我还能平心静气来,从政治的角度看,不好意思,你吃着纳税人的饭,砸纳税人的碗,是不是没有意思。

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专门划拨下来的财政,去了哪里?要不是年前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看到国务院专门召开新闻会议,讨论相关事宜,我会鼓噪父亲去法庭吗?

是呀,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不是共青团员,更不是党员,在学校时是老师最讨厌的类型。

但是等我这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长成,法治意识增强,懂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靠着“能办事”,把上访老百姓赶走的人,将再无立锥之地。

只不过,副作用,可能就是,一些之前牺牲公平,以维护效率的手段,将上不得台面。

只是,这样的增长被废除,作为一个底层,我是乐见其成的。

我可以接受政府服务人员工作态度不好,因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我不希望服务自己的是一个靠着推诿扯皮打太极上位的“办事能人”。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有什么本事,有本事解决问题去呀!之前说,财政不够,如今钱也给了,人的心态不改。

我觉得还是***的那句话说的话,不换思想就换人。

如今民智渐开,还想要推行以前那套愚民政策,奉劝一句:大人,时代变了,大清都亡了。

最后说一下案件的情况,仅仅是得到工作人员一句口头回复,若是今年这人还不接受执行,就让他进牢房,我觉得安慰的意思要多一些。

遇人不淑,自己工资没有拿到不说,竟然连借款也吞了,回家的路上,老爸一直喃喃的一句,就是以后再也不和生人干活。

法治社会vs人情社会,父亲想的不是日后工作签订合同,因为他知道那样不现实,选择了回归人情。不出意料的话,父亲日后应该不会和这群“能人”打交道了。

若是可以,我也不想和这群“能人”打交道,只是,我的路还长,日后,还不一定嘞。

说到底,法治社会,不过是披在人情社会外的一张皮而已,熟人社会通用的法则,与法治社会相违背,城市的光鲜亮丽,遮掩了乡村的默默无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