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第六百三十五章:胜利者的评价(文中附作者注,很长,谨慎订阅)

两大派系之间的博弈,最后以丹明之乱这种最为惨烈的方式结束,温和派无为而无不为,不亲自参与,但是却笑到了最后,战后接管最高权力,延续而今。

从后往前看,温和派的胜利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若是依着强硬派的路子走下去,必然是灭门绝嗣的下场,温和派闭门封山,休养生息,同时继续他们那套无为而无不为的手段,才让一气门实现了真正的中兴。

人皆言,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过青史自有明鉴,一切拆开了看,若是让吴毅回到昔日,哪怕不耻于温和派的做法,但是依旧会选择支持温和派,不为其他,因为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而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评价,落在青史上,就是好战黩武,引狼入室,同时申明夷夏之防,告诫后人要小心异类。

正因如此,玄真子才在此时,以这个例子来反驳吴毅的举例。而吴毅真的算是丹明之乱后第一个招收异类为正徒(单慧是巫女)的一气门高层了。

(作者注:想了很久要不要写,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写一下,否则埋伏一百多章,草蛇灰线,脑袋都想炸了。故事的原型是什么?背后的影射是什么?若是只感动了自己,读者没有看懂,未免过于可惜。

若是读者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再加上我的许多暗示,应该能够看出来文章中的丹明之乱,说的就是安史之乱。二者背景不同,事件发生过程以及结果,自然不会都一样,一些人物请不要生搬硬套。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朝代,唐之后,就在多方面渐渐走向了没落封闭,持续进行着治乱循环。

我的丹明之乱,重在民族问题,而我现在也主要说说唐朝的民族问题。

说在前面,无意挑拨民族关系,一切以史书为载,事实上,仔细看我的文章,就会发现散人还是很惜命的。

唐朝皇室,是有着少数民族血统的(鲜卑族),所以唐朝对民族问题也极为开放。

中学生去翻翻历史教科书,还能够找到唐太宗那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说这句话,不仅仅因为血统,也是因为当时少数民族将领在军中大量当任高层,地方边疆上存在大量的羁縻州。

安史之乱,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麾下汉族子弟占据八成(因为是募兵制,府兵制被取代,节度使掌握财政大权,士兵有奶便是娘)。

相反,平叛队伍当中却不乏高仙芝,哥舒翰这样的少数民族将领,早期甚至是主流。

所以,总结一下,安史之乱这种王朝中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人口陷阱的结果,也就是资源增长无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简而言之,饭不够吃了。

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出现,就是制度问题了,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不大,但是唐朝中期少数民族将领占据军队高层,却是一个事实。

汉族百姓为什么不愿当兵,因为府兵制下的他们免税,地位还高,退役之后还能够当国家基层干部,但是募兵制下的他们,就是一群糙汉,上司任意克扣兵响,地位不高,养家糊口都困难(此处指的是普通士兵,将军的亲卫,地位以及待遇,可是很高的,这些也是将领的私兵,打仗基本靠这些人,埋下割据的隐患)。

至于府兵制为什么会崩溃就不多说了,否则洋洋洒洒几万字可以说。

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族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做文官。但是一个国家注定需要一定的军事存在,少数民族英勇善战,自然而然填补了这个空缺。

再说说温和派与强硬派的原型,其实就是唐朝中晚期的牛李党争,文章中对牛党其实做了一些美化。

牛李党争作为我国古代不怎么光彩一面,一般中学生都不清楚,树立文化自信的教科书,也不会在这里多落笔墨。

事实上,除清末之外,基本上教科书对王朝末年的记载,都可怜至极。

一般人了解,可能就是学李商隐的时候,语文老师带了一下,鉴于你们可能还不会使用或者不习惯使用百度这个功能,这里用最简洁的文字说一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世家门阀的天下,而隋唐科举兴起,普通地主阶级,开始进入官场,牛党(小说中的温和派)就是这批中小地主,也就是中产阶级的代表。

而与之对应,李党(小说中的强硬派)就是原先的那批门阀世家,主要是关陇贵族,北周,隋,唐三朝王室都是这批人,显赫至极。

说说主要分歧,李党的根基在军队,只有不断的战争才能够为他们带来荣誉与战功,维系地位。

而打仗必然收税,上层贵族收不到,底层百姓穷得收不了,只有朝中产,也就是牛党的根基开刀,牛党自然反对。

党争这种东西,没有好处,是敌人坚持的我都反对,敌人反对的我都坚持,最后必须死一个。作为矛盾的另一面,活下来的往往也会自行消失。

李党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一,但是党争的时候,四面开火,全不顾忌百姓承受能力,而且自身极度**,导致战事败多胜少。

牛党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休养生息,但是党争一起,一切边疆地区全部放弃(没有成行,但是连一些有收复机会的地区也放弃了,很可惜),即便是唐朝末年,疆域也是极其庞大的。

中国强势朝代,疆域面积到那里,不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而是财政不足,因为需要统治成本,往往这些地区还没有多少收益,除了增强国民自信心之外,收益为负。

在稳定农耕区安全后,王朝一般不再继续扩张,否则就有御史跳出来说帝王穷兵黩武。

牛李党争的时候,这些成本由牛党根基出,最后牛党还得不到多少收益,好处让李党的人霸占了,牛党的人自然不愿意。

历史的大潮流,是中下地主逐渐崛起,到了宋朝,再不见门阀地主,牛李党争,是门阀世家最后的辉煌,及黄巢乱起,尽数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结,牛李党争在安史之乱后面,二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小说是写着顺手,写作文写错了,用错典故不要找我。

小说虽然有原型,但是还是之前那句话,不要生搬硬套,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

一个作者注,写着写着就写了一千五百字,你们要是觉得这个钱花的不值,反正就一毛钱的事情,加微:q15979346895,这是我写小说后专门开的小号,大号:ren001,随便哪一个,我把钱还给你们,QQ钱包没有钱,不必加了。

希望大家看的开心,认同我的观点与否不重要,希望你们能够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问题,不人云亦云,作出自己的判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