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电影黑科技 > 第314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4100)

电影黑科技 第314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4100)

作者:第十个小号角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01 03:20:40 来源:笔趣阁

戴维斯睿智的眼光仿佛看到了在大洋的彼岸,某个地下核工事单位被紧急改装成地下工厂,然后里面搭起吊架,进驻设备开始组装巨大机甲的场景…… 亚瑟也一脸严肃,“我明白了。” 事实上他也觉得戴维斯说的没有大问题,他们研究过陈神目前所有项目的研发周期,无论难度都快得惊人。 所以那架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危险级机甲一定已经开始施工了! 亚瑟准备待会就去找那位入侵过美联储,然后被抓了的技术专家,他也是时候进行一点有技术的活儿了。 也许他们可以从植入陈神私人电脑里面的代号为“机甲”的病毒得到一些意外收获…… 亚瑟根本不知道,他根本不用如此大费周章,他只要去查一查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环太平洋》电影项目,就能从特效公司的资源库里面找到这台他念念不忘的危险级机甲。 只可惜,亚瑟他们虽然对《环太平洋》电影有所关注,但也只是大概的情报收集,根本就没有拿到具体的剧本,只知道这是一部以赤红暴风为主角的机甲电影。 压根就没人想得到,在世界背景里面还有一台名为危险流浪者号的配角机甲。 毕竟那只是一个电影项目,相关机构哪怕再糊涂也不可能让机密信息泄露的。 所以他们对于这部电影并不关注。 …… 时间进入十二月中旬。 等离子电池掀起的风波还在持续着,除了开始公布的信息之外,这段时间里,国内一直都把等离子电池的其他信息捏得死死的,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 而且可以预见,这种局面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而陈神这边,藏羚羊项目也即将正式开始。 这近一个月时间里,黑羚羊项目的进度跃升到了39%,比陈神之前预想的速度要快了接近一半。 这里面主要是等离子电池的原因,这些天等离子电池反复调戏石油市场,作为等离子电池的发明人,他的名字隔三岔五就要上一次金融科技、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头条。 说实话,这种曝光量比起之前还要强得多。 毕竟等离子电池跟机甲对现实的影响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机甲大家只会看个新鲜刺激,茶余饭后感慨一下。 而等离子电池对经济的影响是跟自己的生活切实相关的,最简单的一点,如果等离子电池真的全面普及,那么自家的汽油车大概率就要被快速淘汰了,财产一下子就贬值了。 几万美刀甚至几十万可能就要打水漂,这些人能把陈神的名字挂在嘴上念叨一整天。 项目进度跃升到了39%,等离子推进器的技术已经完全解锁,这段时间里面,陈神就是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那项名为纳米机械编程的项目。 藏羚羊项目被陈神分为纳米技术攻关组、等离子推进攻关组、飞船本体技术攻关组。 三个组的组长此时都齐聚基地,进行第一次的小规模碰头会。 陈神和其他三人围着会议桌坐下。 大家都先做了个自我介绍。 纳米技术攻关组长名叫丁志义,只有四十五岁,来自陈神的母校华科大,此前一直从事着纳米电缆的研究,在业内青年学者是数一数二的。 另外两人分别是张立和唐华聪,一位是等离子推进攻关组长,一位是飞船本体技术攻关组长。 这三人共同的特点除了都戴着眼镜之外,就是都还很年轻,丁志义还算正常,但是到了张立和唐华聪就不一样了,两人都只有三十七岁,是妥妥的八零后,再配合上学者打扮,看起来就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小年轻呢。 这里面一部分有国内在这些领域里面科研血液比较年轻的原因,更多的原因还出在陈神身上。 这么多个项目之后,谁都知道进了陈神的项目就是来当工具人的,不管是什么领域大拿来了,都不可能跟得上这家伙的思维速度。 这样一来,反正都是当工具人,那谁来好像都一样,只要水平在一流水准就好。 所以这三个人才被选中了过来,刚好还可以锻炼一下“年轻人”。 陈神听着三人的介绍,点了点头。 “那我们这个项目的第一次会议接下来就开始了。” “陈总师,您说。”丁志义说道。 “我们现在先来明确一下分工吧。” 陈神把自己准备好的资料分发到三人的手上,一边说道:“其实这个项目在我看来并不是很难,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做出符合预期的成果。” 三人接过资料,听着陈神的话,再看看纸张上面写着的自己毫无头绪的问题,都不由得相视一笑。 有点尴尬。 陈神没有留意到这三个人之间的小互动,而是继续说道:“藏羚羊项目最大的难点在我看来,一是纳米等离子脉冲推进单元的生产和组装,二是等离子能源系统的设计。” 虽然暂时把核反应堆排除在外,但是能源和动力还是这架空天飞机最大的两个问题。 “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其他的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以我们目前的技术都可以解决。”陈神看着三人说道。 另外三人手里抓着陈神刚刚给的资料,都点了点头。 “下面我先明确一下各个小组的主要职责吧。”看着自己手里剩下的资料,把上面的话读了出来。 “纳米技术攻关组的任务是按照要求完成新型纳米工艺的设计与生产组装工作,我们的纳米推进器和纳米线路都交由你们负责。” 组长丁志义听了,摸了下自己的鼻子,说道:“纳米线路我们倒是有信心,不过纳米推进器就不一定了。” “放心,我这边已经有思路了。”陈神点了点自己的脑袋,示意里面已经有了主意。 说起来,在项目筹备阶段,最让他惊喜的就是国内的纳米电缆技术了。 国内早在二十年前居然就已经可以实现200纳米级别的纳米电线了,近些年来更是实现了10纳米直径的同轴电缆,放到国际上也是一流的水准,并且此前还使用过跟系统思路相似的低温化学合成法。 只不过这个同轴电缆是用在通信领域的,跟等离子推进器上面要用的不搭。 而纳米电线又不符合推进器的要求标准。 不过有这个工艺基础总是好的,在生产的时候能够规避掉很多基础问题。 陈神又看向等离子推进组长张立,“等离子推进组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纳米推进器的设计和组装,你们要跟纳米小组保持深度交流,凡是他们在推进器原理上解决不了的问题都由你们负责。” 张立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虽然是纳米推进器的生产和组装主要是由丁志义领导的纳米组负责,但是涉及到等离子推进器的功能问题,他们都是不会的,这个时候就要有专家顶上了。 虽然之前陈神提出来的纳米等离子推进器原理他们也还在分析研究之中…… 至于最后一个。 陈神看向唐华聪,他是飞船本体技术组的组长,“你们小组负责的就是以往航天飞行器上面常见的技术,藏羚羊身上除了纳米技术相关和推进器以外,剩下的不管是气动外形还是材料设计还是生命维持系统都由你们来负责。” “此外,等离子反应器系统的建设工作也交由你们跟进。” 这些技术可以说是传统技术了,不管是哪些飞行器上天都少不了通信、电源、温控、遥测、姿态控制等等一系列系统。 而这些技术里面又包含着不少需要国产化的部分,至少通信部分是肯定不能照搬的。 国内作为一个航天大国,设计一套传统的飞船系统还是没有问题的,等到以后他再把系统的技术跟设计出来的系统结合一下就好。 唐华聪也没有意见,点头应好。 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大概任务了。 这三个小组的任务难度都是差不多的,都要负责一些新技术新突破,要么是纳米技术,要么是等离子推进技术,或者是新型等离子能源系统。 陈神又想了想,道:“我们先写一个目标吧。” 其他三人都看了过来,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即视感。 这好像…… 陈神说道:“这个项目虽然划定的时间是五年,但是我估计用不了五年。” 藏羚羊又不用上微型核反应堆,五年时间的项目时间有点太奢侈了。 之所以划五年,纯粹就是航天局那边太保守了,担心这件事情完不成。 陈神之前自己做预期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年而已。 “我们这个计划可以分为两步,无人和载人两个阶段。” 陈神随手拿起纸笔,在纸上面写了下来。 “这两个阶段都分为大气层内飞行和太空飞行两个小目标。” “我们现在就先实现第一个目标吧,无人状态下的大气层飞行。” 这个目标说简单点,就是指藏羚羊能在大气层里面飞起来,这样就算是完成目标了。 三人听着,感觉这个画面的即视感越来越强,好像快要跟他们听说的那些场面重叠了。 果然,接下来就听到陈神说:“时间的话我们就定在五个月后完成吧。” 出现了! 传说中的趁着去投胎进度! 五个月完成无人版本的藏羚羊号,这不是赶着去投胎是什么? 三位组长相视一笑,都明智地选择了不开口反驳。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做工具人更要有。 他们的意见明显不可能改变陈神想法的。 而且,从之前的情况来看,陈神还是很有规划能力的,因为他要求的那些项目进度基本都能在预计时间内完成。 在这一方面,从来不会像某些国家的登月工程和某些游戏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跳票。 “那今天的会议就先到这里吧,各位可以先回去通知自己的小组做准备了。”陈神说道。 张立和唐华聪都很快离开,唯独负责纳米加工技术的丁志义留了下来。 “对于你提出的纳米编程我还有一点问题。” 丁志义撑了撑自己的眼镜,简单说明了自己留下来的理由。 “是什么问题?”正想走向的陈神听他这么一说,马上又坐下了。 丁志义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你在之前的技术文件里面多次提到过要以化学合成的方法来进行纳米加工,而且还涉及到好多种溶液和材料,我想知道这种方法是有什么依据吗?” 他表现得相当激动,“你知道吗?如果这个方法最终确定可靠的话,那你说的这项纳米编程也许就要演变成一门或者好几门新学科了!” 纳米机械编程就相当于把某一样产物的生产模板计算出来,从材料的制造再到生产过程的控制,相互之间一环扣一环。 只要按模板操作,在生产容器内加入指定的材料,在特定时间点满足特定的如气压、温度湿度或者是其他的条件,让容器里面的溶液和材料发生计算中的连锁反应,就可以自动产出编程设计的产品 这种方法的依据就是人体内生物大分子的自动生成模式。 只不过陈神不打算把这个依据说出来,不然的话他还得解释一下为什么他可以推测出人体生物大分子的自动合成方法。 “依据的话大概就是之前我听到的一个关于自然的说法吧。” 陈神眨了眨眼,脑子里面已经想好了托辞。 “是什么说法?” “一阵强风吹过,有没有可能吹出一座金字塔?” 丁志义本能地说道:“肯定不可能啊。” 陈神也点了点头,“这在常理上的确是不可能。” “但是有没有可能那阵风引起了一连串非常复杂的自然反应,从而导致它吹出了一座金字塔?” “呃……”丁志义这下又不能完全否定了。 从随机的角度来看,一阵自然风吹过,通过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吹出一座金字塔的确是有可能的,甚至说它吹出一块芯片来都有可能,毕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不讲道理的。 核反应堆够高科技了吧? 但是天然形成的核反应堆在非洲奥克洛就有十六处之多,20亿年来断断续续反应了几十万年,期间平均输出功率100千瓦。 有了这个例子,谁还能打包票地说一阵风吹出个金字塔不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