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四百五十九章 屠户

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四百五十九章 屠户

作者:宁小钗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0:55:04 来源:笔趣阁

十月初二是徐庆堂的生日,全族人齐来恭贺,徐灏身为人子轮流各桌挨个敬酒。

徐家一干旁系子弟里,数徐溶和徐沂最为富贵,作为朱巧巧曾经的左膀右臂,多年来依附徐家不离不弃。

当年徐家搬到北平哥俩也跟随着过去,一同经历了风风雨雨,如今徐溶乃是徐庆堂的心腹,做了国公府的典籍,而徐沂随朱巧巧去了辽东,依然是心腹中的心腹。

徐溶和徐灏的关系较为不错,当年娶了在徐灏身边做了一年丫鬟的小月,小月是李秋的堂妹,是以渐渐和二房越走越近。

有风光得意的族人自然就有失意的,但整体上徐家人都不会缺少吃穿,有老太君健在和三位太太,族人亲戚只要不好吃懒做,仗着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即使在京城也算是小富人家了。

其中今年三十岁的徐泯则是家族中的异类,自小就不依靠任何人,以沿街叫卖猪肉为生,操持下贱行当使得家族人人以他为耻,大多划清界限从不来往。

徐灏倒是认为堂哥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每当遇见了都客客气气,把他当做兄长看待。

徐泯把卖肉当成了人生乐事,饱暖无忧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日子过的很顺心。

做屠户的人都是胆量相对大的,胆小的人做不了这个,徐泯生平唯一的嗜好是喝酒,酒量不好一喝就醉,醉了后天不怕地不怕,本来亲戚们就不愿和他往来,而相识之人都说他是个危险的人,话说醉醺醺的屠夫揣着把屠刀谁不怕?

久而久之认识的见了他都老远打个招呼,打完招呼就走,不认识的更不用说了,不买肉时根本不敢靠近。

一个又是徐家子弟又是宰杀猪猡的屠夫。孔武有力连市井无赖都不敢招惹,也知他和家族的关系一向淡漠,即使有心巴结奉承也没什么用。

时间久了徐泯的脾气变得越发古怪,时常气愤的道:“你们不理老子,老子也用你们不着,我自己挣钱自己吃饭,从来求不着谁,跟我近又能怎样?跟我远又当如何?不用你们理我,我还不高兴理你们呢!”

自此以后,见了认识的人就仰头不屑一顾。其实心里变得落落寡合。近几年就连徐灏都不愿搭理了,最早猪肉送到魏国公府,后来送到英国公府,不愁吃穿,现在则一斤肉也不送了。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秋天他得了一场很重的疟疾,耗费了许多医药钱,家中坐吃山空,家具什么都典当一空。近乎一无所有了。

徐泯自尊心强不愿张口,他妻子刘氏背着他到徐家求援,徐灏深知堂哥的性子,病了时更加的敏感。是以和嫂子合伙瞒着他,有了好药和充足营养,徐泯今年病势完全脱体。

病好了得重新做生意,刘氏不敢说什么。按理说谁家遇到此种情形,不幸处于没钱的困境,暂时借贷是唯一的途经。先让家人吃饱饭,有了本钱买口猪开张营业,不难使生活恢复如常。

无奈徐泯依然是那副执拗的性格,决不肯摇尾乞怜在亲戚们的面前矮一头。试问一个穷汉,坐在家里还能有人敲门给他送钱么?倒也不是没有,可徐灏怕送钱送的莽撞激怒了他。

就这样徐泯坐以待毙,他在家刘氏也不敢买米买面生火做饭,如此大人发愁,孩子嚷嚷我饿我饿,一家人的命运似乎已经到了末日。

人在现实中不得不低头,徐泯平日的粗豪之气,至此也不禁消磨殆尽,亲戚和邻居每天指指点点,嘲笑他不通世务。

刘氏本想说堂弟答应借给咱家本钱,没等开口他因心里难过,漫无目的走出家门去了。

穿着一件破皮,好几天没有洗脸,徐泯看上去非常落魄,忽然和对面的人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人叫道:“阿弥陀佛,这是怎么了?”

徐泯抬起头来,见是大慈恩寺的智云方丈,因为对方是个出家人,自己又理亏气馁,失去了往日的骄傲,主动认错道:“师父不要见怪,我实在是没看见。”

智云怜悯的看着他,同情的道:“怎么没有做买卖?听说你近来不大得意。”

徐泯满腔牢骚悲苦无从发泄,对世外高僧也没什么可隐瞒的,见对方非常关切,不由得十分感动,当下把心里藏着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通。

最后说道:“师父,实话告诉你,我现在是没有活路儿了。”

智云很是诧异,心说你徐家两门一等国公,你要是走投无路那才是天方夜谭呢!不过街里街坊的都知根知底,也知道徐泯是怎么回事。

“时运不济罢了,今天咱俩遇着乃是一缘一法,可见冥冥中自有佛祖保佑。”

智云说完取出十两银子,“这些做本钱大概够了,不要利息也不用定归期。什么时候等你有钱了,什么时候再还。就算赚不出来也不打紧,养家要紧,你不必放在心上。”

把个自认为走投无路的徐泯感激涕零,感叹世上还有如此好人,大叫此恩此德没齿难忘云云。

回家后徐泯重理旧业,他做了十来年的屠户,从来不缺斤短两,周围百姓都喜欢买他家的猪肉,一家大小很快不愁没有饭吃了。

前日徐泯算了算除去各种开销,留下点钱作为成本,还赚了三两银子,选了一个较大的猪头,一副最肥的下水,还有六七斤五花三层的好肉,一起送到了大慈恩寺。

智云有名的嗜好吃肉,他做的方丈是介于朝廷委派和应付外事的双重身份,不是严守清规戒律的禅宗,是以偶尔喝酒吃肉不算是犯戒,加上早年是姚广孝的沙弥出身,参加过靖难之役,不违法犯罪的话也没人和他计较。

智云很高兴,笑道:“你送我东西,我也不和你客气。至于银子留着添补家用吧,非是向你夸富。想我大慈恩寺香火鼎盛,十两银子算什么事?咱俩彼此心照就完了。”

徐泯听了也很高兴,免去债务身上轻松了许多,感激对方的心也加了数倍,从此把智云当成了唯一朋友。

今天刘氏力劝他去贺寿,徐泯也自觉挺直了腰杆,所以全家一起来了。

徐灏见他在逆境中站起非常欣慰,上前一边敬酒一边说道:“泯哥是有后福之人,我早就想说一件事,可是一直没有时间。要不然你病了时何至于花光了积蓄。”

“呵呵!”徐泯笑了笑,耳听堂弟说话委婉,感觉周围亲戚偷偷竖起了耳朵,就问道:“什么事?”

徐灏说道:“早就该立个肉铺,寻个徒弟帮着做事,如此有事时也有人替你。”

徐泯经此一事深有同感,笑着点头算是答应了。

陪徐灏四处敬酒的徐溶撇了撇嘴,暗骂你就是个棒槌,如果不是我给你送钱送药。早他娘的一命呜呼了,现在没事人似的,仍然不知咱兄弟对你的恩情。

族中的任何事都是由徐溶来打理,这方面李冬等外人都不方便。因此徐溶对他家的事一清二楚。

旁边站着的徐汾早年巴结过徐汶,后来转行做起了神棍,也就是自称半仙的算命先生,一年到头能赚不少钱。每年都会到徐家给女眷算算命啥的。

昨天刘氏请他算命,刚报了自己和丈夫的生辰八字,徐泯回到了家里。他不信这些鬼神之事,也不乐意花冤枉钱,没好气的把徐汾给撵了出去。

此事把徐汾气了个半死,要不是念在同族兄弟岂能登门?遂暗恨在心,此时又见徐灏非常敬重徐泯,故意神神叨叨的掐指一算,眉头紧皱的叹了口气。

徐溶很信这个,唬了一跳忙问道:“怎么了?无端端的你叹什么气?”

徐灏朝他看去,徐汾说道:“这话说出来惹你们见怪,不说出来我于心不安,不知该如何是好。”

徐灏说道:“有话就说,没什么不方便的。”

徐汾有心给徐泯添堵,叹道:“那天嫂子请我算命,徐泯今年命中招祸。”

徐溶大惊,说道:“你算错了吧,去年遭的祸,今年病灾已退,应该否极泰来了。”

“那是病魔,今年不是有血光之灾就是牢狱之灾。”徐汾慢悠悠的道。

徐泯听了怒火攻心,觉得徐汾是在故意咒他,多贪了几杯酒有些醉了,跳起来就要揍人,被徐灏拦在中间,他指着徐汾破口大骂。

徐汾冷笑着扭头就走,徐溶对着徐泯骂道:“你就是个浑人,这里是你撒野的地方嘛?”

徐灏念在他醉了也没计较,好说歹说把人给拉到了屋里坐下,亲戚们都觉得扫兴,纷纷数落徐泯上不了台面。刘氏闻讯从内宅赶来,一边道歉一边要拉着丈夫回家。

不提徐泯黑着脸出了徐家大门,骂骂咧咧的往自家走去。

徐灏送到了门外,正好遇到了解缙派人送来的口讯,得知左都御史陈瑛早朝时弹劾驸马胡观强取民间女子,娶娼为妾。

前文提到胡观乃已故开国功臣东川侯胡海第三子,尚了南康公主;大哥胡斌征战云南阵亡,二哥胡玉因蓝玉案连坐受死。

靖难之役时,胡观被燕军活捉过,被赦免后长期在家里无所事事。

徐灏有些意外,看来陈瑛弹劾盛庸被自己档下,弹劾李景隆和李增枝兄弟俩又被档下,弹劾耿炳文和郭英还被档下,弹劾驸马梅殷也仅仅令其失去了兵权。

一连四件轰动京城的弹劾勋贵都没得逞,无疑对陈瑛的声望打击很大,看来这一次陈瑛不事先通知,打定主意是要一定成功了。

陈瑛手上肯定有确实证据,徐灏不关心胡观的下场,反正朱高炽不会要了其姓名,下狱是免不了的。

作为御史,弹劾不法官员是陈瑛的本职工作,可是御史就是柄双刃剑,尤其是在历史上有名的陈瑛手里。

徐灏一时间看不透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大概陈瑛是想借胡观试探下自己的态度。

因此徐灏感觉不该插手,不然会有干涉朝政的嫌疑,再来如果胡观真的证据确凿,被弹劾那也是活该,谁让你是驸马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