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二九八章 杜英是能理解顾昌的

晋末多少事 第一二九八章 杜英是能理解顾昌的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荆州世家的犹犹豫豫,其实也好理解。

自南渡之后,这走马武昌的枭雄也不在少数,这其中还出了王敦这么一个“佼佼者”,但是结果呢?

叛乱被建康府压下去,最后导致一时跟着上头的荆州世家,被泼了一盆冷水不说,还被朝廷处处打压针对。

因而当桓温到了荆州的时候,荆州世家上下已经变得无比谨慎了,他们既不知道桓温有多大的胆子,也不知道自家还有多大的底气能够陪着又一个逆贼再闹一回。

所以桓温之前一直在谋求荆州世家对他的支持。

为此,桓温虽然眼馋杜英在关中大刀阔斧的改制,把世家的力量排除在管理核心之外不说,而且通过书院和面向社会的选拔制度两种手段,从根本上铲除了世家会通过渊博的知识积累和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法一步步蚕食政权的可能,但桓温也只能眼巴巴看着,不敢得罪荆州世家。

这也是关中开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有越来越多想要打破这桎梏和僵局的人涌入,思想也开始变得愈发活跃的同时,荆蜀却始终如同一潭死水的原因。

桓温就像是追求女神的备胎,荆州世家作为女神,自然得顺着人家的意思来。

但如今,建康的局势已经变成这般,荆州世家也开始坐不住了,曾经的女神开始垂青苦追不舍的备胎,他们渴望能够通过支持桓温进入建康府主政,让一直被压在荆州、看不到出头之日的家族能够重返朝堂。

桓豁率军抵达越城,和鲜卑人对峙,让荆州世家的这种盼望开始变成无限可能。

所以曾经高高在上、审时度势的女神,低下头来,而曾经的备胎,更是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往上爬。

再加上众所周知,这个备胎并不是单纯的人微言轻,堂堂的镇边方镇,麾下嫡系兵马数万,是真正能打的狠角色。

只不过因为世家本来就高高在上,占据舆论和道德的高峰,所以就算是手头有兵,也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而现在,桓温也正应了荆州的“大势”,其麾下良将猛士云集,世家赢粮而影从,所以吴郡世家自然会心里发慌。

要改朝换代了,可是我们不是从龙之臣啊!

因而于他们而言,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找到一个能够和桓温对等的存在,送他上去,争夺皇位,这样吴郡世家保证开国功臣的位置。

杜英是能够理解顾昌的。

毕竟当年晋室东渡,其实还没有从吴国臣子完全转化为晋朝臣子,在中原洛阳也经常因为南方人的身份而受到歧视的三吴世家,对于拥立司马氏,本来就秉持着自无不可的态度。

结果后来他们发现,这江山竟然还真的稳固了下来,然后便是拥立有功的东渡各家,凭借着旨意四处抢占地盘、拉拢丁壮,硬生生的从丧家之犬变成了现在的会稽世家,成为了在地方影响力上不亚于三吴世家,在朝堂话语权上更是能把他们吊着打的存在。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吴地其余世家怎么想,顾昌可以不在乎,但是吴郡世家,肯定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从龙拥立之功,如果说之前杜英和桓温还分据关中和荆州的时候,他还不敢表露出来,一直通过顾会等人对关中试试探探,那么现在,顾昌这一颗带着吴郡世家全身心投入的热忱之心,挡都挡不住了。

顾昌的“脱口秀”说完,杜英一直没有开口回答,而是低头沉思。

这让顾昌心中也难免惴惴。

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么?

是了,吴郡世家是坚定的世家制度拥趸者,九品中正制虽然不是诞生在三吴,但是在三吴,家族派系交错纠缠,并且影响一方的官员任用委派,其实更在中原之上。

君不见,当年孙吴时,朝堂上有名有姓的重臣,尤其是文官,哪个不是出身三吴世家?

顾家的顾雍、张家的张昭,可都是位极人臣了的。

所以杜英显然对于吴郡世家会不会配合关中新政的实施有所疑虑。

唉······顾昌在心中叹息一声,荆州那边是大司马求着本地世家能够给予支持,而到了他这里,变成他求着杜都督能够垂青。

怎么世家和世家的差距就那么大呢?

等不到杜英的声音,顾昌便咬了咬牙,开口说道:

“吴郡上下,和关中已有往来,对于关中新政之清风,仰慕久矣,思古之王化,无外乎于此。

余身为建康令,本就有教化百姓、选拔贤能之责,然上任以来,时常感慨乱世之流离,以使无数经典付之一炬,以使无数百姓不得安宁,以使无数欲从圣人之学派、循圣人之学说的年轻俊杰不得其法、不得门入。

而得知都督于关中开设书院,选贤举能、有教无类,无论使我百姓重沐王化,还是令氐羌蛮夷得学礼仪,都为千古扬名之壮举,都为于这混沌乱世重开教育之先声,都为在这崩坏时节重遵礼乐之清音!”

杜英震惊的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男子,下意识的说道:

“顾兄,你高考语文作文分数不低吧?怎么排比句用的这么熟练?”

顾昌:???

杜英也就是和他开个玩笑,没指望着他能听懂,当下随口解释道:

“如此提振士气之言,若是放在关中书院的招生考试中,想来也是能拔得头筹的。”

顾昌:!!!

我一个堂堂建康令、顾家少家主,自幼熟读经史,又曾掌管地方,去参加一个书院的招生选拔,如果拿不到第一就太丢人了吧?

“顾兄不服气?”杜英看着瞪大眼睛,不再口若悬河的顾昌,笑道,“那等会儿余可以给顾兄一份考卷,顾兄去写一下,想来顾兄也不会仰仗他人之助,独自完成的。”

顾昌矜持的点了点头。

虽然杜英的话不中听,但是至少他开口了。

卑微的顾家少家主可不想自己口若悬河半天,杜英无动于衷,直接送客。

开口了,而且还能说些这般无关紧要的事,那就说明事儿能成!

“所以顾兄刚刚废话那么多,想说什么?”杜英没好气的问道,“余不是来听顾兄歌功颂德的。”

顾昌也是老脸一红,若不是有求于你,我何至于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