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四四七章 文化之道

晋末多少事 第一四四七章 文化之道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史家惜言,古而有之。

这就导致故事本身显然缺少诸如杜英之前讲过的《白娘子》这种的抑扬顿挫、高低开合、随时随地适合断章的道

“是啊,这其中的大多数,放在史书之中作为文字记录没有任何毛病,但是放在报纸上作为故事,显然连‘有趣’这个最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办法具备。”

“何为有趣?”新安公主也来了兴致,收起来脸上半娇半媚、打算搞事情的神情,盘膝坐好、小脸儿格外严肃。

郗道茂看了一眼杜英,当初这个概念也是杜英讲述的,但杜英此时仍然在快速的翻着一篇篇故事,显然并没有想要解释的意思。

这个懒家伙······郗道茂在心里嘟囔一声,含笑说道

“夫君之前所言,有趣,趣味也,趣味何在,在字里行间能够有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于理,逻辑吻合、符合常理;于情,则或喜悦,或哀伤,或忧愁,或平静,千百种情感,不一而足,当至少具备其中的几种,令人感同身受、五味杂陈。

虽不求一定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但情节之转折、人物之好恶,都当有所变化,体现人世之多变、人情之繁杂,引人共鸣。

如此,方有阅读之趣也。

这是好的故事,而不好的故事,就如眼前所见的,不过就是在记流水账而已,如何能够称得上是好故事呢?”

新安公主明白过来,直接从杜英手中拽过来那些文稿,细细看了一篇,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味同嚼蜡,的确是看不下······”

她话还没有说完,就看到搭在郗道茂腿上的薄被,略略有些起伏,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游走。

新安公主顿时看向杜英。

杜英的一只手随意翻着文稿,另一只手看上去是很懒散的垂在了桌子下,但是······

很显然在郗道茂腿上作怪的手就来自这家伙!

本宫在认真的学习和领悟,结果你们两个反倒是······

小姑娘的眼神里面到底是藏不住事的,所以杜英敏锐的察觉到了自家三夫人也开启了捉女干雷达。

手上动作一下子停住,他淡淡说道

“若是把这些文稿直接刊登在了报纸上,那么恐怕只会让人觉得报纸后继乏力。

如此一来,想要振兴文脉、另辟蹊径的可能没有了不说,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关中最终弄出来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文风,既让人欣赏不了,且半文半骈,说是史料又未免高攀,贻笑大方也。”

郗道茂明白杜英的担忧,关中如今在军事和经济上都逐渐形成对江左的压倒性优势,江左的经济命脉甚至都逐渐掌控在了关中的手中,但是在文化上,江左到底是衣冠南渡之处,是中原正统所归。

在天下人眼里,能够代表华夏文化、代表文脉传承的,还是江左。

这是目前的关中犹然比不了的。

所以杜英一直以来都想要借助报纸,鼓动起来新的文风,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发扬“大众文学”。

避免文学的曲高和寡、自娱自乐,让文学能够走入千家万户,能够从《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的同时,还保持其趣味性、教育意义等。

甚至本身这就是发人深省、陶冶情操之道,不应该局限在社会的上层,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资格、也有理由接受文学的熏陶和浸润,以提高整个时代的德操。

然而很显然,现在这有些不伦不类的小说,让杜英感到失望。

郗道茂微微低头

“夫君曾经和妾身说过文学之道,但现在之文学显然并非夫君所欲之文学,中间没有能够引领好,使得整个文风误入歧途,是妾身的过错。”

杜英反倒是不再皱眉,那一只本来都要抽出来的手再一次灵活的“走动”,还时不时捏一捏。

郗道茂“唔”了一声,本想嗔怪的看向杜英,又心中有愧,只能硬生生的忍住。

杜英占了便宜,自然也不好再让自家夫人委屈巴巴的,微笑着说道

“既然是从头开始,那么有一些偏颇和不足,是情理之中的。人无完人,更何况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激发起整个关中的创作热情,夫人亦然功不可没啊。”

说着,杜英拿手量了量这些稿子的厚度

“只是经过筛选、勉强入目的就有这么多,所以还有更多是比这更差的,这说明现在关中之文脉,已经有复苏的迹象。

但是由于关中在战乱之中太久了,百姓们能够识字就已经不错,更不要讲出来一个跌宕起伏的好故事,因此也不能强求。

更不要说,小说戏剧,在关中是草创,在天下,又何尝不是独一份?江左文风鼎盛,却也不见得能够写得出来这些故事,夫人可还记得当初在京口,关中的戏剧不是一样吸引了很多人来看么?

所以啊,万事开头难,文学之道,现在的关中也不过只是刚刚走上来了而已,想要得到全面的振兴和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至少要等教育完全跟得上,这样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们,有自己更为成熟的认知和阅读经验,而作为受众的百姓们,也不至于磕磕绊绊才能理解清楚故事的含义。”

顿了一下,杜英话锋一转

“不过夫人既然想要做好这件事,那么一切都交给时间,显然还是太慢了。

不如夫人尝试着在报刊上开设专栏,专门讲解分析每一次刊选的文章,品评指点,说出其中利弊,同时还可以向民间广发邀请,请读者们一齐来信,讨论故事之得失、争辩主旨之优劣。

到时候,想来故事本身的寓意,就算是没有那么明确,也会被人一点点的挖出来、分列清楚,也就不需要担心这故事本身是否引人入胜,因为故事也不过是报纸上的一部分,真正引人入胜的是故事和其下的评论这个整体,也就是报纸本身了。”

郗道茂笑眯眯的说道

“夫君说的极是。

所以妾身还可以尝试着请当世之名家对故事进行品评,如此,名家点评有之,可以使作者知得失;读者品评有之,可是使其余读者明寓意。相互辉映,故事本身反倒是不重要了。”

“哈哈哈,夫人举一反三矣!”杜英开怀大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