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六五七章 骑兵的战场

晋末多少事 第一六五七章 骑兵的战场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杜仲渊!”就在这短短的几个呼吸功夫,战局变化,而习凿齿也无疑看到了对他来说世间最恐怖的一幕。

在那两翼迂回、游走的关中骑兵之中,一面旗帜正迎着风烈烈舞动,上面分明写着“大都督杜”四个字。

赤色的旗帜,金色的绣字,清晰可见。

瞳孔猛地收缩,习凿齿下意识的转头就想跑。

他并不怀疑这面将旗的真实性,盖因若是这旗帜下的并非杜仲渊,这只是关中王师用来虚张声势的旗帜,那么关中王师早就应该把旗帜拿出来了,而不是现在。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杜英从一开始就在指挥这场战斗。

关中王师步卒的后退,只是为了诱敌深入,而关中骑兵的杀出,也是恰到好处。

此时,双方已经重新沿着河岸上关中王师挖掘的壕沟奋战,只不过这一次,原本和南中土兵斗在一起都有些吃力的关中王师,轻而易举的越过土兵们构筑出来的防线,一路向前冲锋,后续上岸的宁州毛穆之部曲想要阻拦,可是一样不是对手。

周楚的将旗坚定的飘扬在整个冲锋阵线的最前面,距离岸边越来越近,距离习凿齿所在的这条小船也越来越近。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逡巡的余地,毛穆之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带着亲卫扑了上去,随着他的身影出现在最前面,被突然的变故搞得不知所措的宁州将士,士气大振,纷纷提刀跟上。

反正都是厮杀,无所谓在什么地方和谁厮杀,只要主将在身边,此地便是他们浴血奋战之处,此地亦然可以是他们埋骨之处,盖因主将和他们并肩作战,也盖因主将不会忘了他们所有人。

然而方才还提着刀意气风发的习凿齿,此时却连连催促护卫划船,向着南岸而去,同时还不忘着人前去告诉已经没入人群看不见的毛穆之:

“将军引军且战,可择机而走,余先去南岸安顿兵马,以接应将军。”

至于这消息是不是能够传递到毛穆之的耳朵里,已经不重要了,此时的习凿齿,就只有一个念头:

这是杜仲渊的圈套,抓紧跑,此时不跑,自己恐怕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绵竹关逃出来一次的习凿齿,并不觉得自己若是落到杜英的手底下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能跑的时候不跑,到时候要后悔的!

关中骑兵从战场的左右两翼迂回过来,也抵达了战场。

骑兵沿着河滩推进,这里作为渡口,河滩早就已经被平整过,虽然还是有很多石块,但是不妨碍骑兵策马行进,而当骑兵出现的时候,整个战斗的结局也已经注定。

两路骑兵夹攻、穿插,将本来就已经完全乱了编制的南中土兵和宁州兵马分割、扰乱,不同来路的兵马被无助的驱赶到一个包围圈里,时不时出现南中土著和毛穆之麾下荆州士卒风马牛不相及的呼喊声,将领指挥不动兵卒,兵卒也听不懂将领在吆喝什么,唯有胡乱比划外加大眼瞪小眼。

平日里这些听从毛穆之征召而来的南中土兵就拥有极高的自治权,土兵将领们多半也都是部落酋长,听从毛穆之的命令而战,毛穆之的命令也不会下达到下面的士卒层面,因此大多数的士卒不需要、且在酋长的刻意遮蔽下也根本不会和荆州士卒们有什么交流往来。

此时此刻,这些酋长们和毛穆之本人,多半对此也有些后悔,不过其中一些人已经来不及后悔了,因为关中骑兵的刀,显然比他们后悔的心思更快一些!

盾牌再一次出现在了宁州兵马的视线之中,大队的关中王师步卒已经越过了壕沟,在河滩上重新列阵,他们手中抓着的盾牌排成一条长线,徐徐向前推进。

壕沟本来就在距离河边不远的地方,王师的盾牌已经在此处摆下,由此而知,宁州兵马已经快要被完全赶下河了。

“杀!”方才的后退有多么憋屈,现在的周楚就有多么意气风发。

他手中的刀在连续多次的劈砍之后已经卷刃,随手丢在地上,脚尖在地上的长枪上一挑,长枪飞上半空,接着,周楚一只手抓住枪杆,猛地抖了一个枪花,人枪合一,便直接向着前方混战的人群扑过去。

只见他所到之处,南中士卒也好,毛穆之麾下的部曲也罢,皆无人能够阻挡,或者说在如今这种已经注定了溃败、逃命最是要紧的情况下,也没有人再有心思回首和周楚鏖战一二了,只能看哪个倒霉蛋跑的慢一些,直接被周楚抓住格杀。

周楚正在大杀四方的时候,杜英也带着亲卫骑兵加入了北侧骑兵的队伍。

自然没有只许毛穆之身先士卒,就不能让杜仲渊独当一面的道理。

此次随着杜英南下蜀中的骑兵本来其实并不算多,盖因蜀道艰难,而西凉高头大马穿行在群山峻岭之间,既是折磨人,也是折磨马,且这羊肠小道,也没有多少骑兵的用武之地。

但是随着杜英走出梓潼,直面成都的时候,骑兵作为平原上无可替代的杀伐利器,自然再次被重视。

宋元时期的战争已经表明,一旦北方的骑兵能够艰难突破从汉中到成都的绵延城寨,那么南方的守军面对北方汹涌而下的骑兵,只能一路撤退到大江岸边才能站稳脚跟,诸如钓鱼城、泸州等宋元战争史上赫赫闪光的雄城,都是据守大江。

现在相似的道理自然也能应用在杜英此次对蜀地的平定上。

因而杜英有了稳定的运输道路之后,立刻把凉州新编练的骑兵调遣南下。

艰难的蜀道或许不是骑兵的战场,但是宽阔平坦的成都平原,既能够孕育古老的文明和富足的社会,也是骑兵最喜爱的战场,是属于他们的舞台。

凉州骑兵的训练一直是凉州刺史府重中之重的任务,而把持这些事的也是永远不可能背叛杜英的人——他亲爹杜明,当然一般是杜明出面,背地里是身子骨弱的杜葳操持——所以这些骑兵从招募到训练,最后到成军,无时无刻不被灌输着忠诚于杜英的思想,所以杜英也一直放心的将凉州骑兵作为关中王师真正压箱底的杀器。

尤其是在火炮还不算成熟的如今,凉州骑兵的存在不可替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