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六八二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晋末多少事 第一六八二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你啊你!”谢道韫擦拭着秀发,不知道如何反驳。

杜英也悻悻起身:

“余为夫人擦发。”

谢道韫摆了摆手表示不用,同时摆出来严肃的神情——她对于自己的枕边人自是心知肚明,此时但凡有一点儿笑容,这家伙都能随之打蛇随棍上,所以是半点儿阳光都不能给他,否则不知道如何向日呢(自己领悟)——只听谢道韫喃喃说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没想到夫君随口一说,似乎还颇有哲理,就像是这天下大势,不同的人看自然会有不同的感观,也就随之做出不同的决定。

夫君一直在强调要多听不同人的想法,不可一意孤行,恐怕就是这相同的道理吧。

现在天下局势也正是最为混乱的时候,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从不同角度听取不同人的说法,的确很重要。”

说着,她忍不住打量着杜英,美目泛流光,唇角难免微微上翘。

虽然夫君的才华有时候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不是非常合适的场合,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出口成章的本事的确令人羡慕。

大概这就是才华横溢吧,多的都要泛滥了。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哪怕是此时杜英笑容坏坏的看上去没个正形,而且实际上杜英的确刚刚大白天的就行放纵之举,的确没正形,但是在谢道韫的眼里,显然已经不算什么。

天才嘛,总是这么不羁,情理之中。

杜英其实是很无语的,其实他真的单纯只是想要搞黄(*)色来着,谁曾想到谢道韫自己竟然能够完成如此丰富的联想。

这大概就是个人的魅力导致的崇拜吧,情理之中。

所以杜绝个人崇拜还是很有必要的,杜英暗暗记下来,现在的关中已经越来越有向他个人崇拜的架势,不可不防,免得以后酿成大错。

不过此时此刻面对自家夫人,杜英脸上的尴尬神色一闪即逝,连连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

“这都得益于夫人的启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此方才能妙手偶得此文章。”

谢道韫原本沉浸在这“视角不同,看到的问题不同”的思索之中,被杜英这么一插科打诨,登时忍不住联想到杜英方才是在怎样的风景下想到的这句诗,哪里还有什么思考人生的氛围,登时又羞又气的拍了一下水面,激起来水花扑满杜英一身,转身就走。

留下杜英自己在那里傻笑起来。

——————————-

议事堂上,杜英位于上座,谢道韫陪坐在身侧。

益州刺史周抚当仁不让的坐在杜英下首,而张玄之则坐在周抚的对面,除此之外,毛穆之、韩伯、周楚、于谈、陆唐和张蚝等人济济一堂。

除了周随还在汶山郡之外,几乎南下的全部重量级官员都在此了。

杜英侧头看向谢道韫:

“青州局势,劳烦夫人为之介绍一二。”

谢道韫翩然起身,直接走到舆图前,拿起木杆在巨野泽的位置上点了点:

“就在一个月前,慕容虔派遣多路使者,分别前往邺城、睢阳以及很有可能的济南郡、琅琊郡两处。”

济南郡是现在慕容儁的驻地,而琅琊郡则是桓温的驻地。

谢道韫接着说道:

“至少在我军这边,其表明想要归顺关中都督府的意图,至少是和我军并肩作战,达成暂时的同盟。

而都督府这边,其实早在慕容虔派遣使者之前,就已经认为青州破局之关键,就在慕容虔身上,盖因青州各方互相角力,已形成平衡,慕容虔的上蹿下跳,无疑令其成为打破这个平衡的最佳人选。”

“慕容虔这般左右逢源之举,说明其对自身也有充分的认知。”张玄之笑着说道。

“不,”谢道韫却予以否认,“与其说是慕容虔看的清楚,倒不如说是慕容虔身后的人看得清楚。”

登时,众人皆打起精神。

慕容虔的背后,按理说是会稽王,可显然听此话是另有其人了。

谢道韫沉声说道:

“并州刺史在接见使者的时候就已经联想到了此事,旋即让六扇门多加探查,且得益于之前我军在慕容虔军中就埋下了不少暗桩,只要用心探问,那么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说着,谢道韫打了一个手势,跟着她一起前来蜀中,充当小秘书的桃根快步上前,把一个木牌固定在了舆图上。

上面赫然写着:王洽。

“王敬和?!”周抚、毛穆之等人俱是动容。

而之前已经得到消息的张玄之和韩伯等人,此时骤然见到这个名字出现在舆图上,也都难免皱眉。

谢道韫微微颔首,在座的众人,除了张蚝和陆唐,都是出身江左,王洽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自然如雷贯耳。

这是先丞相王导的第三子,官至中领军,与逃婚驸马荀羡齐名,是曾经建康府有名的聪慧少年。

后来因为清流势力的崛起,王洽在朝中孤立无援,索性直接挂了虚职,回家休养蛰伏去了,然而不管怎么说,王洽都是琅琊王氏的招牌,所以朝廷屡屡以中书令等高官厚禄召之,其皆推辞不就。

自此,方才让右军将军王羲之被迫站到了台前,代表琅琊王氏。

而事实证明,得罪人的事,的确都让王羲之受了,王洽因为不主动惹事和退让,名望倒是非常好。

这就和如今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东山再起的谢安一样。

或许王洽也向着有朝一日能够和谢安这般东山再起,在等待着属于他的机会,然而终究大的风头还是让谢安出了,能够引领风潮的,也从来都很难是两个人。

且王羲之作为曾经王家的旁支子弟,也只是因为“东床快婿”之事,一时得到器重而已,现在被推出来代表王家抵挡四方攻讦,是有大功在身的,所以王家不管如何都会开始向王羲之这一脉倾斜资源。

之前谋求的和谢家联姻、和郗家联姻以拉拢南渡世家其余势力,都落在了王羲之的子嗣头上。

王凝之便是王家现在着重培养的对象。

家族的资源和人脉都已经开始向小辈倾斜了,那王洽这个叔伯长辈,自然更没有什么趁势而起的机会了。

因此王洽更是逐渐销声匿迹,即使是此时的人们,提到琅琊王氏的时候,会想到王羲之这一脉在书法上出神入化的造诣,以及对王右军最终选择归隐山林而感到惋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