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七二二章 遵从尔等意见

晋末多少事 第一七二二章 遵从尔等意见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看苻黄眉还有些犹豫,杜英强调了一句:

“一旦失去,想要战胜桓元子,怕是要真刀真枪的在鸿沟战过一场才行。那么之前我军越过鸿沟,在青徐方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将军忍心见之?

所以,这是天时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苻黄眉拱手:

“属下明白。”

杜英则又解释一句:

“且此计大胆,尔等既然已经做了准备,且也敢在余面前提起,那说明肯定也讨论多次,仔细权衡过。

余之前一直在巴蜀,对于河洛和两淮的局势,如何比得上尔等更了解?所以此时听从诸将的建议,岂不是应取之道?”

苻黄眉先是有些诧异,接着反而有点儿慌张。

能够遵从手下将领的建议和计划,不过多干涉其行军作战方略,这在古往今来的诸多主帅和帝王之中,可也不多见。

不过以苻黄眉对杜英的了解,这件事发生在杜英的身上,好像又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杜英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相比于苻黄眉善于将兵,显然杜英更善于将将。

这让苻黄眉在一刹那间就想到了典故的来源。

今日此时的杜英,自巴蜀而来,剑指青徐,那岂不正是有汉高祖之风?

不过就算杜英是汉高祖,苻黄眉也没有觉得自己有本事成为韩信,而且很显然杜英在关中王师之中的影响力,也远高过总是被打的丢盔弃甲、抛妻弃子的汉高祖。

短暂的惊讶甚至是慌张一晃而过,苻黄眉微微一笑:

“将士们得遇都督,将士之幸也。”

杜英却浑然不满足的样子:

“兵马将士,诚然在余心中非常重要,不过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皆为天下人,彼此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余想要在有朝一日,成为天下人之幸。

这还需要诸位将士更加努力,也需要诸位文官齐心协力啊。”

这句话不只是说给苻黄眉听得,所以后面看时机差不多已经跟上来的罗含和张湛,也齐刷刷的拱手应诺。

身为如今都督府里中高层的重臣,其实他们也和杜英一样,期待着杜英君临天下的那一天。

寿春。

战事在淮东爆发,但是最紧张的地方反倒是寿春。

谁都知道这里是两淮之中真正为关中王师所掌握的两块孤岛——另外一块孤岛是钟离,不过钟离那边汇集着两淮水师家眷,而且还毗邻淮水,两淮水师想要赶到救援也不过就是半天的功夫。

相比于钟离,寿春更靠近两淮的内地,且在寿春以南,梁郡和历阳这两个荆州兵马严防死守的重镇都在东南方向,更不要说就在贴近寿春城的地方还有一座合肥城。

这是三国混战时期修建的军事要塞类型的城池,就在这里发生了赫赫大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其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而桓豁自然也不可能放弃这种比梁郡和历阳更能起到监控和压制寿春守军作用的要塞,早早地屯兵在此,修缮多年战乱毁坏的城墙,也扼守从寿春南下的官道。

至于寿春的西南侧,更不用说了,还有一个庐江郡,接着便是义阳郡、西阳郡等,都是之前两淮之战,甚至在此之前就被荆州兵马掌控的地盘,城高池深且粮草丰厚。

因而等于说现在荆州兵马在整个淮南对寿春方向形成了半包围态势。

但名为半包围,北方,淮北的徐州、下蔡和龙亢等地或是有大司马府驻军,或是由兵马巡弋,想要越过淮水北上也不现实,宽阔的淮北平原将是寿春守军的绝境。

因此死守寿春,已经成为了守军唯一的选择,尤其是现在淮东烽烟四起,意味着关中都督府对大司马府的正式宣战,而桓豁会不会在出兵淮东之前,先解决掉寿春,拔出这个卡在淮东和淮西的钉子呢?

郗恢和谢玄给出的判断都是不会。

寿春的特殊经济地位注定了南北双方都还会愿意保留这么一个对话的窗口。

但是显然高层的判断并不足以驱散底层的恐慌。

毕竟底层的百姓,也不可能站在高楼上极目远眺。

所以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有都督府已经和大司马府开战了,而他们所在的寿春城,显然首当其冲。

“太守,这几日将士们的求战之心极其迫切,但城中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总不是个办法。”站在寿春城中的酒楼高处,护军校尉诸葛侃向郗恢禀报。

这酒楼之高处,本来也只是郗恢闲暇之余来放松的地方,但是随着淮东战事开启,郗恢直接就把自己办公的地方搬到了这里,之前一切的奢华装饰和器物一股脑的撤走,只剩下几张桌案,参谋和吏员们正在飞快的整理文书以及低声商讨着策略。

郗恢伸手指了指楼下的街道:

“看这空荡荡的街道,余也能猜到,这背后肯定还有人在耍小动作。否则有胆量北上南下的这些商队,哪一个不是风里来雨里去?

再加上南北贸易的巨额利润,以及这些商队牵扯到的多方利益,便是真的遇到了军队,军队就敢劫掠之?”

哪支军队动手,那就是真的把好几方势力都往死里得罪,从过江龙到地头蛇,都要记恨你。

所以寿春市井人心惶惶,定然是有人在暗中传播谣言,渲染紧张气氛,悄无声息为之,甚至都不敢光明正大的露头喊一嗓子。

而在整个南北贸易过程中,赚的最多的自然是都督府和江左世家,大司马府一般都是只能吃到油水。

所以只有对大司马府来说,扰乱寿春的正常市井秩序、让寿春上下紧张不堪,才更符合他们伺机占据寿春、“解民于倒悬”的企图。

不过为了避免拉扯皇室和江左世家还有诸多沿途本地世家豪强下水,大司马府也只能暗戳戳行事。

诸葛侃皱眉说道:

“太守,实不相瞒,民间之忧或许只是一时的,只要一切有所好转那么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但······”

但关键就在于这个“好转”,真的能来临么?

诸葛侃是南渡的琅琊诸葛氏出身,也是两淮将门之中镇西将军府派系下出身,这一派系是当年谢尚镇守寿春的时候,为了能够制衡在两淮一家独大的本地将门而拉拢起来的,人之来路各不相同,不过对于谢尚倒的确是忠心耿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