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七四九章 杜英和桓温也在等

晋末多少事 第一七四九章 杜英和桓温也在等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守军所能做的,唯有只能坚守城池,静静地等。

等这天下风云变化。

王猛没有再待在城头,城上防备完善,用不着他操心,反倒是城门下还需要再巡查一下,且他这么大一个人杵在城门上,目标也挺明显的。

不过在下城之前,王猛的目光不自觉的向南看去。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仲渊,你可要靠得住啊。

不然师兄怕是要交代在这里了。

————————-

王猛不知道的是,杜英也一样正在面临着和自己相差无几的困境。

上回说到,在权翼的建议下,杜英主动收回了虎牢关外的斥候,让原本亦步亦趋的青州军反而不知所措,难免会怀疑这是杜英诱敌深入之计。

不过不能因为前方没有了斥候,就真的什么都不做,直接在陈留城下等着,所以青州军也只能硬着头皮前进,也果不其然在距离虎牢关不远的地方被守军伏击。

青州军一触即退,因为在他们的揣测中,对面的是谁?

是赫赫大名的杜仲渊亲临,是在河北把鲜卑人吊着打的关中麾下河洛军,这两个加在一起,那几乎就等于“必胜”。

所以青州军自然没有底气在遭受伏击之后还能就地组织反击,证明前面的确存在关中王师的陷阱,就足够了。

所以他们麻溜的撤退到了陈留城下,开始修筑壁垒,一方面围困陈留,一方面作为面对虎牢关的后勤基地。

杜英其实还想着能够借助这一次青州军主动送上门来,好生打他们一棒槌,毕竟是追随着桓温南征北战的,怎么也不可能这么从心,结果杜英还是小觑了这些家伙转进的本事,一眨眼功夫就胜利转进陈留了。

偏生杜英麾下的兵马不过人家的零头,便是有一部分甲骑和甲士,也实在不敢直接拿出来追杀,毕竟没有那么多的步卒掩护两侧,甲骑冲出去不久就会变成活靶子。

所以杜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重新围困陈留去也。

杜英和青州军的点到为止,只要稍微有点儿战略常识的人,自然就能够察觉到不对。

青州军凭借此战表现出的对杜英和河洛军的忌惮不似作假,杜英按理说应该果断全军出击,趁着桓温带领主力还没有赶到,配合陈留守军干净利落的吃掉这一支前锋才是。

然而杜英并没有动,也任由他们在陈留城外筑垒。

这说明杜英也心虚,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没过几天,桓温带领数万主力抵达,似乎更是察觉到了杜英的色厉内荏,所以直接修筑酸枣等地的城防,意图借此切断枋头和南岸的联络,另外再次派军向虎牢关推进,俨然已经不觉得杜英会出关而战了。

这让杜英也只能站在虎牢关的城头向南望,期待能够听到苻黄眉的好消息。

其实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王猛和杜英如是,带领主力姗姗来迟的桓温亦然如是。

桓温之所以和前锋相隔这么长时间才抵达陈留,一开始拜荀羡和谢奕所赐,耽搁了两天。

慕容恪主动越过济水进攻睢阳,荀羡就地死守不退,慕容恪毫无进展,而谢奕则在成武方向上出击,几度越过济水和巨野泽,直接威胁青州腹地,迫使桓温不得不分兵防守,而且还劝动慕容虔带兵南下筑垒。

不要求慕容虔能够进攻谢奕,只要守住青州腹地、避免谢奕深入以扰袭粮仓和粮道就可以了。

慕容虔本来就已是无根漂萍,对此欣然答应,毕竟相比于王谢世家,他还是更看好桓温的,在不得罪世家的情况下,给桓温帮帮忙,到时候肯定也少不了自己的好处。

结果万万没想到,河北生变的消息传来。

慕容垂和慕容德合兵一处并且直接击退了兴师问罪的桓云,这让慕容氏出身的将领和青州军之间的关系顿时变得复杂了起来。

慕容垂派遣南下的使者络绎不绝,偏生双方本就已经签订了协议,北路兵马的补给还要仰仗慕容垂让开道路,所以桓云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惹得慕容恪和慕容虔在表面上甚是头疼。

至于这背地里又是作何感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慕容氏的为难还是一方面,青州军中将领以及地方文武官吏自然也开始紧张兮兮,谁知道什么时候,慕容恪和慕容虔就会欣然响应慕容垂,摇身一变又成了鲜卑燕国的大将,到时候这青州又是谁说了算?

所以无奈之下,桓温只能先顿兵青州,观望风向。

好在一方面琅琊王氏出面作保,证明慕容虔的清白——慕容虔的兵马粮草都仰仗于琅琊王氏的暗中支持,所以就算是想要扯起来鲜卑燕国的旗号,其麾下占据多数的汉人也不见得会响应。

以前的时候,北方的汉人归顺胡人是走投无路、别无选择。

而现在谁都能看出来,杜仲渊也好,桓元子或者朝廷也罢,现在正是汉人当家做主的时候,谁还愿意开倒车去跟着胡人打生打死?

所以慕容虔现在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而已,世家也只是仰仗于他的军事才能。

至于慕容恪这边,就属于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这些兵马摆在这里,大司马信得过则用,信不过就不用,也不妨猜一猜如果信不过的话,慕容恪又会做什么?

偏生桓温现在还真得需要用人挡住睢阳的两淮军,毕竟荀羡、谢奕,这放在哪里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桓温直扑陈留,则谁能挡住他们?

和他们拉锯日久、相互之间颇为了解的慕容恪自然是不二人选。

所以桓温也只能硬着头皮用慕容恪。

这就导致军中非议颇多,让桓温甚是头疼,每每想到此事,自己都忍不住埋怨一声,二弟在河北办事实在是不漂亮,惹得诸多隐忧。

再加上枋头那边也迟迟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甚至还进攻受挫,这更是让桓温恨不得直接去枋头城下把桓云和桓秀骂一顿。

但是在外人面前,他又必须喜怒不形于色,摆出来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毕竟这种任用桓家亲属掌管军队的方式,本就在军中多有不满,只不过碍于桓温执意如此,再加上担心会被怀疑自己的忠诚,所以将领们多半都是敢怒不敢言,若是此时桓温的心态有所松动,下面人岂不是沸反盈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