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七七零章 天意,天下意

晋末多少事 第一七七零章 天意,天下意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杜英的手在舆图上划过,从荆州到两淮,再到青州:

“青州的粮食早就不可能满足他的需求了,否则之前定然不会千里迢迢从荆州运粮。

现在淮东的粮道虽然有可能会恢复畅通,余也不是很相信皇室和江左世家能坐视不管,大司马若是战胜不了关中,关中都督府就真的无人可制了。

但是别说从荆州了,就是从江左,到青州,再到这洛阳城下,便是半个天下,粮草如何能足够?”

历史上,就是盛世时期的隋朝,也差点儿被这样的运粮路线拖垮,无奈之下开始动工修建大运河,并且最终成为了压在朝廷身上的又一个重担。

现在的桓温,连大运河都没有,就这么输粮,他如何能承受得起?

“主公判断桓温会坚持进攻洛阳,以求能够夺取我们的粮食,也有基于此么?”权翼问。

杜英点了点头,同时在心里吐槽一声: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很清楚,大司马每逢打仗必缺粮。

就像是老天爷的玩笑一样。

不,或许并非玩笑,而是因为大司马的立足之点本来就有问题。

借用世家以成势,虽然不能直接扣帽子说是倒施逆行吧,但是明知乱世和割据与世家的存在脱不开干系,还要顺其道而为,可以说一声不思进取。

利用北伐攒名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打仗能够获取最高的名望,甚至不惜舍近求远,这显然对于桓温个人的名望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整个天下大局并没有什么帮助,还会让原本虚弱的敌人趁着大司马调转枪头,趁势而起,历史上的前秦都已经被打到长安城下了,结果桓温退兵休整之后,不趁着前秦内乱而进取,转而去攻打枋头,最终和鲜卑慕容氏互相消耗了一波,成为了苻坚崛起的大功臣。

因此······

“心不在天下,而在投机,则天意自不会照料之。”杜英缓缓说道。

权翼倒是很少从杜英这个比较坚定的无神论者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天。

冥冥之中,莫非真有天意?

杜英察觉到了他的动作,摇头说道:

“天,不在那里。”

“愿闻其详?”权翼郑重的拱手行礼。

杜英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天在此处。”

接着,他又指了指权翼的心口:

“亦在此处。更在千千万万人的此处。天下,本就是天下人之天下;天意,本就是天下人之心意。”

权翼怔了怔,叹道:

“主公合该有此天下。”

——————————

杜英所料不差,桓温在抵达巩县之后,就着急的整顿军队、搜集粮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军队的粮草不够了,所以桓温不得不调整布防、精简军队且尝试着就食于河洛。

奈何,这几日斥候四下探查送来的消息表明,洛阳以东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粮食,都已经提前收割。

也就是说,就算粮食没有成熟,都督府也没有打算留给桓温。

这般行径也是敌我对阵时的常态,桓温并不算惊讶。

但是他惊讶的是,洛阳城方向的百姓已经开始有序的向西转移。

这说明杜英或是打算直接放弃洛阳,或是打算直接把洛阳变成一座军事堡垒,和桓温对峙到底。

洛阳城可不是那么好攻的,尤其是城东的偃师、北侧的邙山以及南侧的洛水,天然形成了屏障,构成了有纵深、有险要的防御体系。

这很难不让桓温在恍惚之中想到,多年以前,秦岭巍峨、八水环绕长安城。

当时的自己,就是率军一路凯歌,杀入关中,但是也因为缺粮,眼见得力不能逮,好在有少年豪杰揭竿而起,施以援手,解决了大军的粮草问题,才让桓温一战定长安,直接荣升大司马。

而如今,没有揭竿而起的少年豪杰,只有遵从关中都督府的命令,从容西撤的百姓,甚至就连当年那个为他分忧不少的少年,都已经成为了桓温最大的敌人,就站在他的对立面。

巩县城头上,大风阵阵,桓温自此向西望去,天高地阔,甚至恍惚能看到偃师城的身影,而那里似乎也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含笑看他,在问:

昔年的坚壁清野,是余为大司马所破?

今日的坚壁清野,大司马如何来破?

“郡公!”一道声音把桓温拉回了现实。

是罗友,身为桓温幕僚的他此时正负责粮草的督办转运,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落在桓温的眼底,让桓温高低猜测到了什么:

“粮草快要支撑不住了?”

“十日。”罗友回答,看上去非常憔悴,“从江左转运过来,实在是损耗太多,而且两淮流寇还会沿途劫掠,两淮水师更是会肆意进攻,迫使我军粮队在陆地上只能昼行夜伏,而遇到大河湖泊又只能昼伏夜出,几经折腾之下,粮草抵达此地,已十不存一。”

“十不存一?”桓温皱眉,“怎能严重至此?”

“两淮水师之前一直向芍陂、寿春调兵遣将,如今此地战事稳定,就能够分兵出来,袭扰淮东水路,再加上敌广陵、京口等地的兵马不断出击,损失越来越多,是情理之中的。”罗友叹道,“而且因为护送粮草的人手中之前还有江左世家的人,但是现在他们已经不敢再派人,粮草在历阳交接之后,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这是为何,难道他们意识不到,若是我军不可阻遏关中都督府,则天下谁还能治之?”桓温攥紧拳头。

罗友无奈的说道:

“因为六扇门的存在,因为报纸的存在。”

桓温明了,六扇门可以威胁到世家的人身安全,而报纸可以抓住世家的诸多把柄猛烈抨击,便是不会影响到这个世家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的威望,也会让世家在建康府、在天下各家面前的名头变臭,成为人人口中的笑柄。

或明或暗的这些招式,显然是世家无法承受的,所以他们宁肯尽可能和大司马府保持距离,把双方的关系限定在正常的贸易上。

“短视,目光如鼠!”桓温一拳砸在城垛上,“十日,攻克洛阳?谈何容易?

且若那杜仲渊铤而走险,直接把城中粮食付之一炬,则我军岂不是占据了洛阳也必须要撤退?

桓郎子又在作甚?给他的任务就是守卫两淮,便是这么守卫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