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八五八章 再隐东山

晋末多少事 第一八五八章 再隐东山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朝廷选派的谈判使者是蔡系。

不过荆州世家和大司马府这边自然也不可能由着朝廷来,所以他们一样选派了使者,正是关中都督府的老朋友、巴蜀战场的大善人、名声差点儿被杜英搞臭了的倒霉蛋儿——习凿齿。

关中王师在荆州势如破竹、数万大军的不战而败,让荆州世家和大司马府的脸面都丢干净了。

荆州世家表示说好的将门虎子、深仇大恨呢?结果到头来是虎父犬子、贻笑大方!

大司马府则表示,荆州大族招募的这些兵马,上了战场军心就直接崩溃了,这是招的兵马?就算是几万头猪,也比这表现好!

虽然互相指摘,但是双方自然都清楚现在不是互相甩锅的时候,所以只能把气儿咽下去,一起面对咄咄逼人的关中都督府。

在这般情况下,习凿齿之前在巴蜀战场的不堪表现,自然就变得不重要了。

大家恍然间意识到,原来真的不是习凿齿无能,而是敌军太强大。

甚至习凿齿当初在巴蜀弄得有声有色,差一点儿真的阻挡了杜英进入巴蜀,这是能耐啊,差一点儿总比现在差的远来的好。

所以也已经无人可用的世家族老们,索性又把习凿齿推了出来。

至于关中都督府散播的那些习凿齿和都督府有一腿儿的言论,荆州这边也非常明智的直接当做谣言了——若是习凿齿真的和都督府有关系的话,不应该再忠心耿耿的听令,完全可以直接把江陵城打开,放关中兵马入城了。

其还愿意坚守在江陵,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其忠心?

被重新重用的习凿齿,自然也得先为家族分忧。

所以杜英在南阳见到了蔡系和习凿齿,双方简单寒暄了两句,杜英就直接让梁殊负责招待,开始谈判,显然他自己连听的意思都没有。

蔡系和习凿齿面面相觑,旋即也明白过来,都督府这边怕是很清楚,朝廷也没有多少和谈的诚意,所以都督出面寒暄两句算是给朝廷一点儿面子,剩下的就是和梁殊之间的来回拉扯了。

朝廷在等着向两座城池汇聚兵力,那么都督府又在等什么呢?

他们并不知道,杜英转身离去之后,就直接离开了南阳郡府,而是在豫州刺史张湛的陪同下,直接出城,向襄阳而去。

荆州初定又临近春耕,自然是杜英在荆州百姓们面前怒刷一波存在感的好时候,而借此彻底稳定民心之后,杜英自然也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向荆州大族最后的两处据点发起进攻。

至于张湛,俨然已经是杜英新任命的荆州刺史了,刚刚被撤了豫州刺史的头衔,但因为荆州还没有完全为都督府所有,所以杜英先给他襄阳太守的官职,大家心里都清楚,武昌和江陵城破之日,就是张湛走马上任之时。

因此张湛也很是积极,似乎生怕动作慢一点儿,自己这个荆州刺史就当不成了。

这倒也不怪他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其昔年追随桓济北上关中,历经长安变乱、被扣押为人质、不情不愿的为杜英效力、认识到关中新政的强悍之处从而思想发生转变,再到前往许昌、南阳等地兜兜转转担任地方官······从抗拒到效忠,可以说张湛是南人投北的典型了,且因为其投靠的早,无疑也是都督府南方官吏们心中的效仿对象。

现在重新回到荆州,从还需要看桓济脸色行事的小小幕僚,变成了荆州的父母官,张湛自然也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悸动。

人之常情。

建康府,东山。

自从谢安入朝担任尚书、“东山再起”之后,东山别墅作为谢安曾经隐居之地,已经很少回来,大概也是因为昔年建康府围城的时间里,困守东山的世家不得不在东山挖掘壕沟、修筑壁垒,让原本小山流水、曲径通幽的东山变成了一座大碉堡,早就没有了山水意趣,所以谢安也不是很喜欢再来此地了。

但是这一次从会稽王府出来之后,谢安和府衙之中的官吏们打了一个招呼,就回到了东山的谢家别业之中,每天处理公务也是在这里,让朝中的官吏们忧心忡忡。

“三哥为何躲在这东山不出去?”水榭边,谢石手里捻着一枚棋子,一边皱眉看着棋盘,一边问道。

在他的对面,谢安甚至根本没有看向棋盘,似乎对于这一局势在必得,目光一直落在水榭外的假山上,这也是东山别业里面仅存的一处山水庭院了。

寄情山水,也算是谢家的传统艺能了,所以谢家子弟走到哪里,这山水庭院是半点儿不能差,谢道韫也深谙此道,所以长安的都督府后院也是回廊曲折、水流涓涓。

听到谢石问话,谢安缓缓说道:

“荆州势必保不住了,所以余此时出面与否,区别不大。若是荆州丢的太快,那么朝廷肯定要追责,当时提出让蔡系担任使者的为兄,说不定在会稽王的暗中指示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这东山看云卷云舒,无论荆州如何天崩地裂,你我兄弟二人都能置身事外。”

“阿兄这般肯定荆州很快就守不住?”谢石忍不住诧异的问。

朝廷上下目前对守住荆州自然不报多大希望的,对手是什么水平他们心知肚明,按照朝廷的揣测,杜英放慢对荆州的进攻,恐怕只是因为后勤跟不上或者北方局势不稳而已,早晚还是要全力进攻的。

因此江陵和武昌存在的价值并不是坚守,而是拖延,尽可能的给朝廷更多的时间,招募兵卒、训练军队、打造器械等等。

在此之前,朝廷对外征战,所能够依靠的都是两淮的流民、荆州的军镇,而如今这些都已经指望不上了,自然到了朝廷自食其力的时候。

之前朝廷在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上迟迟不顺遂,半是因为江左子弟的确不擅长征战,流民那么好用,为什么要让对北方南渡的朝廷没有多少好感、生存空间完全被挤压了的吴越世家出人出力?甚至南方世家对朝廷的敌意和排斥,又或者说难以获得朝廷重用和赏识的不满和嫉妒,一直到王导引吴郡大族进入朝堂才有所缓解,但那也只是吴郡大族而已。

一个地方的世家体系本来就不是完全依靠大族支撑起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