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八七七章 论迹不论心

晋末多少事 第一八七七章 论迹不论心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看向潘京,以为自己听错了。潘京郑重颔首,表示就是这个意思。张蚝的脸上登时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甚至潘京身边的那些家臣和世家代表们都是一般无二的震惊,显然潘京提出这个想法,也并没有和他们事先讨论。

“这······这又是为何?”张蚝忍不住问道。

“虽然桓将军是为了自家,而我等也是为了自家,但终究是我武陵世家出卖了桓将军,当了叛徒。”潘京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所以我等出钱出地来保全桓将军以及一众俘虏,岂不是天经地义的?”张蚝愣是没有跟上潘京的脑回路,看了一眼他,觉得他不似作假,又看了一眼旁边的桓豁,桓豁本来已经低头不语,不知道在想什么,此时也诧异的抬头,瞪大眼睛,同样是不可置信的模样。

不过他大概也想明白了前因后果,终究没有说话。对于关中都督府来说,这样的要求自然没有什么损失,本来生擒了桓豁,都督也不可能直接杀了的,无论是献俘还是用来劝导桓温投降,桓豁显然都有更大的用处,反倒是变成了一颗首级最是无用。

关中都督府现在杀的桓温兄弟已经有一个桓云,也不多桓豁一个,但是想要稳住的桓家人,还有很多。

既然不亏,那张蚝也不多说什么,先招呼人把桓豁押下去,再对着潘京一拱手,算是补上了方才见面的时候只是点头示意的礼数:“既然潘小兄弟如此深明大义,那还请前面带路,前往武陵。”

“这是自然,愿效犬马之劳。”————————春雨绵绵,笼罩着许昌城。

杜英坐在窗前,看着早晨刚刚从荆州送来的战报。旁边,郗道茂正轻手轻脚的收拾着衣物。

寿春的战报是昨天深夜送过来的,桓温已经向寿春推进,前锋正是桓秀。

所以眼见得这个时代新的淝水之战就要上演,杜英在许昌也坐不住了,收拾行囊,今日便要启程南下,而从各方汇聚来的兵马,则已经先杜英一步南下,之所以耽搁了半日,就是因为这封战报。

“这边桓秀已经准备进攻八公山,那边他爹都已经被生擒了,这战事可的确有趣。”杜英笑着说道,

“不过最有趣的啊,还是潘京这个人。”郗道茂轻轻抚平杜英衣衫上的褶皱,心中多少是带着不舍的。

再前往寿春,兵事凶险,杜英不让她跟着了,不过郗道茂还是打算先留在许昌不回关中,等夫君在前线打了胜仗,寿春不就安全了?

听到杜英在身后的声音,郗道茂温声说道:“武陵潘氏和寻常世家不同,半是世家、半是将门,镇守荆南几代多年,根深蒂固不说,而且无论汉人还是蛮夷都对其信服。其家族一直以维系汉家在此地的统治为己任,大概也不愿意看到两军厮杀无度,反而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蛮夷捡了便宜吧。夫君在如何处置荆南这些世家的时候,还是应当小心一些。”杜英颔首,潘家也好,其余镇守边陲的世家也罢,他其实还是敬重几分的,无论是守住汉家领土还是促进汉人和蛮夷之间的融合,进而对外开疆拓土,他们的确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也正如郗道茂所说,荆南这种半开化之地,汉人真正掌握的地盘也就是几座城池,汉人和蛮夷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所以若是杜英直接把荆南世家清扫干净,或者和荆州大族以及桓家在荆南打的天翻地覆,那么最终得利的很可能并不是汉人。

时至今日,关中都督府在对各处蛮夷的战事以及后续的统治之中都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主要还是因为关中都督府绝对的势力。

在绝对的压迫之下,不管那些胡人如何畏威而不怀德,其都得乖乖蛰伏,顺应关中的政策,之后从关中的政策之中得到了好处,意识到这样归顺也不是什么坏事,才能逐渐开始融入关中,甚至是为了关中征战。

但若是都督府和荆州大族两败俱伤,那么在荆州一时间很难压住那些蛮夷,这会让杜英不得不在未来继续为如何镇压这些蛮夷而头疼。

所以诸如武陵潘氏这些世家,杜英自然不可能真的把他们

“净身出户”,甚至就算是他们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杜英的忍耐底线也要高于其余地方的世家。

“余本来是打算保留其大部分家产田地的。”杜英缓缓说道,

“可以给他们一个慢慢适应和接受的机会,趁着这个时间内,余也可以派人去山中和那些蛮夷交流,尽可能的让双方能够有通畅的贸易渠道,开放榷场、引人下山耕作,逐渐化为我华夏百姓。不过现在武陵潘家却主动提出要上交这些,所需要的代价只是保住桓豁的性命,这就·····很有意思了。”郗道茂也微微错愕,斟酌说道:“这是为了向夫君表明忠心?”杜英摇了摇头:“只怕不止如此,大概也是为了避免自己落得骂名吧。潘家之前在汉末就辗转于蜀汉和孙吴之间,却从未有人指摘其为反复小人,反而在两方都颇得尊重。现在大概也是类似的做法,虽然迫于形势以及身上肩负的守边重任不得不投降我军,但还是期望保全旧主,不让旧主因为自己的行为直接战死,这样潘家的生前身后名恐怕也还是不错。尤其是这个潘京啊,根据张蚝的上报,这一切决定很有可能是其临阵观察情况做出的,潘家这是出人才了。”

“那夫君打算如何应对?”

“潘家的忠烈,余亦然欣赏,一切田产待遇,全部按照既定,留给他们的那些就当作是余赐给他们的。”杜英缓缓说道,

“如此一来,潘家得了好处,余得了名望,也不差。”

“夫君就不怕那潘京本来就是这么想的,算到了夫君会把田产留一些给他。”有可能会猜到,因为我们在荆州北边推行的也不是对世家赶尽杀绝的政策,余不相信他们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听到,甚至潘京有可能正是在心里已经把这些消息反复盘算,最终打算这么做。

杜英缓缓说道,不过那又如何,凡事论迹不论心,余也没有亏,不是么?

来源:前一章第一八七六章三军夺帅,生擒桓豁下一章第一八七八章西塞山前,胡骑掠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