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八九六章 被迫出山王羲之

晋末多少事 第一八九六章 被迫出山王羲之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不管王洽说的是真是假,都改变不了王洽本人已经沦为阶下囚的事实。

那么······若这是假的,王洽能够写下亲笔信,而且交出信物,那说明王洽至少是已经顺从于关中都督府了,只是不知道这个过程是自愿的还是被物理说服的。

但想来杜英在没有拿下江左之前,也不太可能对王家的家主施加酷刑,所以王洽主动低头配合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王洽就等于已经臣服于关中都督府并且愿意为其做事,这就让江左的琅琊王氏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此时王羲之主动上门拜访,便是想要表明琅琊王氏对都督府并无太大敌意的态度,说不定大家还能商量商量之后怎么合作?

至于朝廷那边会怎么看琅琊王氏这番跳反行为······诚如王羲之方才所言,王家门生故吏遍布江左,朝廷还真的能把王氏怎么样?

顶多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努力稳住罢了。

现在是整个江左危急存亡之秋,自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王洽的信件这么一来,让原本就心怀忌惮的大司马府和朝廷,互相更生几分戒备,所以这建康府之中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引起双方的误会,最终直接导致两边内斗。

朝廷以前对郗昙客客气气的,现在却直接把他软禁起来,也有担心郗昙会趁着朝廷紧张兮兮的时候捣乱的因素在其中,毕竟之前郗昙上蹿下跳、煽风点火的事情做的也不少。

而现在,若是贸然对琅琊王氏动手,俨然也会挑动各方敏感的神经,再加上琅琊王氏作为世家的领头人物,“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操作可以说轻车熟路,之前甚至都能王敦和王导对垒,打的不亦乐乎。

因此就算是王洽投降了关中都督府,又能够如何?

这也不足以证明整个王家就要造反,更何况关中那边的报纸也没有通报王洽的生死去向,说不定已经死了呢。

要是王洽这个家主死了,那可就少了很多麻烦事啊······王羲之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自然是不期望搅和到现在这一场成功概率已经不高的战事之中,甚至当初家族抓住机会想要重返青州,王羲之都并不赞同。

现在的琅琊王氏,就是一副空壳罢了,想要凭借这么一个壳子在北方呼风唤雨,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琅琊王氏起家才多少年,所依靠的也是南渡之后才积攒下来的名望,在此之前,天下明明是颖川世家的天下,所以跑到北方去,人家又凭什么会承认和拥护你?

而事实也是如此,琅琊王氏最终在青州纠集的也只是一群世家子弟罢了,结果还在琅琊城中被一网打尽,迄今为止都不知道他们的死活,王洽本人则一路狼狈南逃,若不是有桓秀、孙无终等人的扶持和掩护,早就已经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了,但王洽保全了兵马,琅琊王氏再起的希望、积攒的威名,也都在这连绵的北方战事之中破灭。

之前人们眼中的琅琊王氏,还是江左顶流世家,一时的失意,早晚还能和谢安那样东山再起。

但是现在人们眼中的琅琊王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已。

明明是王洽等人弄出来了这样的烂摊子,结果现在缺需要自己出面收拾,说实话,王羲之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身为王家的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又让他绝对不可能真的束手旁观。

趁着朝廷现在还没有凭据,不好直接对琅琊王氏出手,王羲之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来拜访郗昙。

迎着郗昙的目光,王羲之缓缓说道:

“余会面请陛下,出使寿春,一来期望能够让两军平息兵戈,二来也期望能够探望我家家主,无论是生是死,总要给家里人一个交代。”

郗昙打量着他:

“逸少兄······”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忍不住微微叹气:

“姊夫,实话实说,余并不乐意于此,因为现在明显是我军占据上风,若是一直拖延下去,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倒是夹杂了真情实感,大概真的想让王羲之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王羲之笑道:

“余没有先去拜见会稽王,而是先来拜访重煕,不过是想向重煕表明余此去并无敌意罢了。”

“哦?”郗昙语调微微提起,“敢问何谓‘并无敌意’?愿闻其详。”

王羲之在郗昙的府邸上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

出来之后,他直接求见会稽王。

司马昱还在朝堂上为到底该不该怀疑桓温、甚至临阵换帅而头疼,他已经得知了王羲之去拜访郗昙的消息。

王羲之根本就没打算遮掩自己的行踪,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光明正大,甚至就差大张旗鼓,大概也是为了表明自己只是出于对王洽这个家主生死状态的关心而去。

光风霁月,无可指摘。

尤其是现在王羲之出了门就来见会稽王,更像是为自己方才的疑似通敌行为赔罪的。

司马昱让他直接入宫上殿。

过大司马门,入皇宫,王羲之站在台阶下,仰望层层殿宇,心中也难免浮现出几分感慨。

上一次从关中回来,入宫复命之后,告病回乡,当时已经做好了此生不复入建康府的准备,却不料现在又一次被卷了进来。

拾阶而上,直入殿中,王羲之看了看殿上情形,方才意识到,王洽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比自己预料的还要严重。

小皇帝在高位上,大概已经听了下面吵吵嚷嚷太久,所以昏昏欲睡。皇帝的旁边落着一道珠帘,可以看清珠帘之后雍容华贵的身影,正是当今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一齐摄政。

当然,这个时代还没有垂帘听政的概念,男女、内外之防也没有那么严重,这一道根本挡不住什么的珠帘大概就是为了衬托太后的皇家身份和神秘感罢了。

大概开那种冗长朝会的时候,假寐一会儿也不会有人发现······王羲之心中如是想,只可惜太后这时候只怕是怎么都睡不着了。

而坐在群臣之首的,自然就是会稽王司马昱,斜坐在小皇帝之下,非左非右,正凝神看着王羲之。

谢安和郗超则一左一右,一坐一站。

谢安坐着,神色漠然。

郗超则大概是王羲之进来之前正在说什么,站在殿上,身后还挂着一幅舆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