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一三章 谁是乱臣贼子?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一三章 谁是乱臣贼子?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桓秀下意识的想要骂几句,可是又硬生生的憋住了。

他一向是讲原则、讲道理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隐姓埋名、从一而终,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孙无终做的没有什么错。

他是一个再合格不过的“间”了。

并且孙无终既然卧底这么长时间,其本人没有什么破绽也就算了,手下人里肯定也有大量关中都督府的奸细,说不定都已经在军中织成一张情报网了。

桓温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关中军队的严密注视之下。

而之前徐州、淮北、马头,这些地方一连串的战事,看上去是桓温在从容的且战且退,说不定只是人家关中都督府在那些方向上不好同时汇聚两淮、荆州和河洛等地的兵马,所以在引导着大司马进入到寿春这个既定战场罢了。

时至今日,明明在人数上并没有劣势的大军,却被分割在几个区域,各个区域都是绝对的劣势,谁敢说这其中没有计谋?

而孙无终在这其中显然也扮演了很重要的引导角色。

“你骗人还挺厉害。”桓秀苦笑一声,“既然你我分属敌人,那多说无益!”

说罢,他催马就要带队向南冲锋。

但孙无终竟然直接不顾亲随的阻拦,越众而出,直接向桓秀行来。

这着实让桓秀的麾下士卒们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抽刀,但桓秀打量着独自一人的孙无终,摆了摆手:

“既然其敢孤身而来,便是有话要说,我等不可失了礼数,岂不是显得怯懦?”

亲卫们:······

少将军,我们现在可是在突围啊,不是你和孙无终寒暄的时候。

桓秀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伸手指了指前方说道:

“敌军已围困万千重,所以早一时、晚一时,又有何区别?”

就在他们行进之间,关中军队这边自然也不可能是一点儿动作都没有,更多的步骑已经脱离主战场,包抄或者追逐上来,而就在桓秀面前的那支步骑,人数达到了两三千人,完全足以挡住桓秀突围,并且主将也亮明了旗号。

河东军,沈劲!

在关中军队的各级将领之中,有出身朝廷的,比如谢奕、朱序这些,面对旧日同僚、昔年战友的时候,他们难免也会意气用事、夹杂私情,这是难免的。

也有和朝廷半点儿关系都没有的,比如苻黄眉和邓羌,他们动手的时候自然没有半点儿顾及,大家公事公办。

但是这要说和朝廷有关系,而且还是仇家关系的,那就只剩下眼前的沈劲了。

横行吴中的沈家沦为寒门、一蹶不振,这其中牵扯着沈家和朝廷、琅琊王氏之间复杂的恩仇,而沈家主要的报仇目标,显然还是朝廷。

历史上的沈劲,不得朝廷重用却还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战功为沈家洗刷耻辱,最终孤军守城、慷慨战死。

但现在的沈劲,在杜英的麾下如鱼得水,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去贴朝廷的冷屁股,也不会反思是不是沈家之前真的有过错,更不会不得不隐忍和忽略一件事——为什么一场动乱下来唯一背锅、唯一祸及子孙的就是沈家,助纣为虐的荆州世家依旧呼风唤雨、始作俑者的琅琊王氏甚至还水涨船高。

如今的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只需要向朝廷宣泄这些年沈家的委屈和不满就足够了。

因此杜英派遣沈劲拦在前面,就是告诉桓秀,不想投降的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桓秀反倒是放平心态了,横竖都是一死,早晚而已,反倒是不如听一听孙无终还能说什么。

走马身前,孙无终盯着桓秀,沉声说道:

“我家都督清君侧、除乱党,如今少将军大势已去,令尊甚至也变成了我军阶下囚,所以少将军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桓秀冷声说道:

“我等忠君为国,尔等作践社稷,到底谁才是忠臣、谁应是乱党?”

孙无终也没有打算在桓秀面前继续唱高调,笑着说道:

“我关中都督府上下,或许很难说忠诚于朝廷,但是至少忠诚于天下百姓。而想来大司马也和我们相差无几。”

换而言之,咱们都想着取而代之,都不是什么好人,就不要在这里互相比拼谁才是司马氏的忠臣了。

桓秀微微颔首:

“所以各为其主,还有什么好说的?”

“何来的主?”孙无终扬起马鞭指了指淝水对岸,“尔部已经全军覆没,不差你这几百人,而大司马现在被困在营垒之中,只要我家都督率军东渡淝水,其便插翅难飞。

此战之后,天下再无大司马府矣!

更何况大司马府是我都督府的敌人,难道不是朝廷的敌人么?昔年提兵直接威逼建康府的又是何人?所以一旦大司马全军覆没,少将军难道还能指望着谁惦念着大司马府的诸位?

我都督府不会,朝廷和江左的世家,只怕把一切战败的罪责全都推到大司马的身上还来不及呢!

少将军若战死此地,只会让令尊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只会让大司马府无人能够辨别今日之真相、无人抨击朝廷之昏庸,到了那时候,天下谁又能明白少将军为何而死?

只怕徒留笑柄!”

桓秀一时沉默,亲爹被俘,看样子还活的好好地,若是自己直接战死了,那的确让父亲徒留悲痛。

而且孙无终说的对,朝廷和世家绝对不会因为桓家全部都战死在这里就将他们大肆吹捧,这样岂不是显得朝廷无能,之前一直提防桓家,现在才姗姗意识到人家的重要?

另外朝廷还识人不明,让孙无终成为了朝廷倚重的边防重臣。

可想而知,到时候朝廷一定会说是桓温和桓秀的百般打压,才迫使孙无终临阵倒戈,整个淝水之战的战败骂名也会毫无争议的直接出现在桓温和桓秀的头上,桓家这两代人的流血牺牲,可都要付之一炬了。

桓秀想一想就觉得自己在九泉之下都难以瞑目!

“少将军,再打下去也没有意义了,两败俱伤。”孙无终的话柔和了几分,“而且我家都督一向慈悲为怀,若非刀剑无眼,也绝对不会对桓家赶尽杀绝,甚至尊叔此时还领兵在敦煌,镇守西域,都督也从来没有排挤和怀疑过他。

你我两家,皆是汉家儿郎、根出同源,本就应该齐心协力,抵御外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