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三一章 先迎其入朝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三一章 先迎其入朝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人心惶惶,这样下去,杜仲渊还没有来,建康府就先乱了。”谢安一身素袍,坐在大殿上,面色依旧平静。

只不过看他这身装束就知道,为了防止在从乌衣巷到大司马门这段路上被人拦下来,又或者被堵在家门外的那些求见的世家代表们发现,谢安出来这一趟应该非常不容易。

同时,谢安的这身装束,似乎也是想要传递一个信号。

皇位上的小皇帝坐立不安,这紧张气氛让他也意识到,或许真的要大难临头了。而帘幕后的褚太后和皇位下的司马昱打量着一众臣工,欲言又止。

而在谢安的对面,郗超却是神色淡然,原本一向和江左世家唇枪舌剑、明争暗斗的他,现在摆出来躺平的姿态,那些大司马府所属或者同派系的官吏们也都是类似的态度。

不争了,没什么好争的,我家老大都被俘虏了,而且杜仲渊好像并没有想要虐待之的意思,且包括罗友在内一众被俘大司马府属官,全部都毫发无损的留用,再加之张湛、罗含等人的亲笔信,以及郗愔的家书,也都送到了郗超的案头上,郗超已经意识到大司马府彻底没有希望了。

诚然,桓济和桓歆兄弟两个现在还在长沙郡苦苦支撑,可是那能苟延残喘多久,不得而知,说不定得知淝水战败的消息,也跟着投降了,又或者还退往更南的穷山恶水之中。

郗超对于辅佐他们自然是半点儿兴致都没有,大司马的几个儿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之前在荆州能闹出来大敌当前还要内斗的闹剧,让很多人都对他们彻底失望了。

所以郗超现在就老老实实等着杜英入建康府,带着大司马府残存的这些属官找杜英报到就可以。

因为这也算是变相指明了一条道路,总比此时身为朝廷臣子,面对杜英“清君侧”、“除奸佞”的口号,战战兢兢来的好。

这就导致大司马府都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团结在郗超身边的大司马府属官们却一个都没少。

而在郗超等人的对面,蔡系、何放等之前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对手们,此时也都相顾无言,只不过他们的神情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眼见得已经没有办法阻挡关中大军南下,说不定改朝换代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身为会稽王府属官的他们,能不被清算就谢天谢地了。

在座的列位,谁没有和杜英敌对的过,或者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辱骂之?

骂人一时爽,现在人家打上门来了,保不齐就是牵连亲族的下场。

不过敌军势大,江左这边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组织起来有效的防御了,已经开始有世家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婉拒朝廷征收粮草、征召兵马的命令,意图何在,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所以这又让蔡系和何放等人心中一样纠结,这个时候是不是也要让一部分族人叛逃,直接跑到江北去投靠关中都督府、充当带路党?

到时候荣华富贵算不上,至少家族还能存续。

司马昱缓缓说道:

“杜仲渊兵分两路,陈兵江上,荆州水师已经没有多少斗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缴械投降,已经不足为凭,所以关中军队抵达建康城下,或只是旬日功夫。

此危急存亡之际,诸位爱卿认为,是战是和?”

众人或是讷讷不敢言,或是眼观鼻、鼻观口,一言不发。

司马昱会意,正想说什么,谢安终究还是抢先一步开口,打破了沉默:

“陛下,太后,大王,大司马已兵败,朝廷这年余收拢的兵马、钱粮,几乎都折在了两淮。因此现在再想要征调各家部曲、征发丁壮以及收拢钱粮,只怕都没有那么容易。”

有没有是一回事,给不给又是另一回事。

司马昱的手轻轻敲着桌子:

“那安石的意思,是谈了?”

叹了一口气,谢安说道:

“谈,又能够谈到什么?之前朝廷已经两次派人谈判,结果都不甚理想,当时的我们,诚然是不想谈,只是为了拖延一些时间罢了,而当时的杜仲渊,在多线用兵,也未曾想谈,亦然是漫天要价。

如今根据淝水一战的真实情况来看,杜仲渊这些年积攒的可用兵马钱粮都远在我们之上,且其后方能够支撑这么一场劳师远征的消耗而无大乱,说明杜仲渊的确已经稳定住了北方。

假以时日,荆州、巴蜀和河北等地也都会成为他的大后方,而我等以江左扬州一州之地撼动天下,何其难矣?”

这话里话外,似乎已经带着几分劝说投降的意思了,让司马昱不由得端坐,目光之中多了几分寒意。

但谢安话锋一转:

“既然打不过,而且也谈不动,索性直接顺势而为,杜仲渊不是号称要‘清君侧’、‘除奸佞’么?那就放他入朝吧。

朝廷在此时把姿态放的越低,他越是不好轻举妄动,否则高低都要被加上一个‘篡’字。

杜仲渊忙活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能够顺顺利利的从大晋这里接过来天命么?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会等下去,继续以所谓的朝廷忠臣的身份积攒名望、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和更多的功勋。”

众人登时面面相觑,这个剧情其实在座的诸位还是比较熟悉的。

当年曹操代汉,就是一直把控朝政,到了曹丕才顺理成章的继承过来皇位;司马氏代曹魏更是把这个过程拖到了第三代人。

虽然这样导致曹操和司马懿的名声也并不怎么好,但是也就算是奸雄,毁誉参半。要是直接把皇帝掀翻了,只怕曹操的骂名会被王莽还要高上几倍,保不齐他的曹魏都和王莽的新朝一样不被承认是正统。

有这些先贤的例子摆在这里,说不定杜仲渊也没有这么着急呢?

只要还有时间,那么就还有机会,也是司马氏最后的希望,要知道当时汉献帝还搞出来衣带诏,差一点儿就真的掀桌子了呢。

谁又能说,衣带诏在司马氏这里不能成功?

江左这么多世家,终究还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者,也有不甘于屈服于新政,想要起兵造反的,到时候都是可以团结拉拢的对象——司马氏上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后者的数量定然会更多一些。

先迎其入朝,此死路也,再思后招,此死中求活也。谢安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