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三五章 秦王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三五章 秦王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等一下!”杜英突然开口打断,旋即说道,“收拾山河、驱除胡虏,这些都是臣子本分,而保扶君王、清理朝堂败类,也是分内之事,但······奸佞只怕还没有铲除殆尽吧?”

蔡系万万没想到杜英甚至连朝廷这边开出的筹码都没有多少耐心能够听完,心里咯噔一声,迟疑少许,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会稽王以及朝中诸公之前为桓温花言巧语所蒙骗,轻许以举国之兵,对抗都督府,此为朝廷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如今桓温已为郡公所擒,无论如何处置,朝廷都绝不过问······”

朝廷这边最终打算给出的“奸佞”人选显然就是桓温。

这大概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选项,杜英可以顺利进入朝堂,朝廷只要把所有的“罪过”一股脑的推到桓温的身上,也就不需要有任何人辞官谢罪,甚至是被迫自杀。

至于桓温······一个失败者,那就索性帮忙承担所有的骂名好了,朝廷这边对于这件事自然没有半点儿心理负担和道德压力,毕竟朝廷之前也被桓温折腾的够呛,双方只是暂时达成合作而已,可不是什么坚定的盟友、手足亲朋。

而且朝廷相信,杜英也不会计较这件事,能够给桓温泼一盆脏水,他也没有什么损失,不是么?

到时候在史书中,桓温自然而然就成了祸乱朝堂、挟持皇帝、拥兵自重的军阀,说不定还会直接把董卓拉过来和桓温相比,各种有的没的骂名都挂上去,桓温又能说什么呢?

历史有时候本来就是这般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当历史的书写权和话语权如今也恰恰掌握在世家子弟的手中时。

“桓元子不是余的阶下囚,而是关中书院的一名教书先生,是关中子民。”杜英的声音,在短暂的沉默后再一次响起,依旧平平淡淡,却如黄钟大吕一样震动蔡系的心头,“所以余不能容许朝廷这样污蔑关中子民。”

蔡系一时间都已经懵了。

桓温?关中子民?教书先生?

这三个概念是怎么牵扯到一起的,尤其是桓温应该和后面两个风马牛不相及才对。

是不是哪里出了差错?

“本宫可以证明。”新安公主的声音从屏风后面响起。

紧赶慢赶,她总算是赶了过来,杜英对着她微微一笑,示意她坐在自己身侧,那自然是属于都督府主母的位置。

新安公主此次南下,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劝降朝廷的过程中打亲情牌,不过女官这边负责的事务诸多,谢道韫当然不可能让新安公主南下一圈只做这件事,沿途书院的开设、报刊的刊行,都在她的视察范围内,寿春的书院建设现在也归新安公主管辖。

刚刚坐定,她变戏法一样从桌子上拿起来一张纸,展示给蔡系看:

“这是关中书院的聘书,可要过目?”

蔡系:······

长公主殿下,您刚刚“刷刷刷”签的名字,上边墨迹都没有干呢,骗鬼呢?

不过看着那一张崭新出炉的聘书,蔡系也的确无话可说。

杜英保下来桓温的态度已经很明显,蔡系此时自然不能说这一对儿夫妇现场造假,而且很可能人家说的也正是打算做的。

毕竟殷浩现在就在关中教书,也不是什么秘密,报刊上还经常能看到他的学术文章和相关新闻报道呢,搞学术倒是搞得风生水起,让很多被朝廷的政务牵扯的焦头烂额的清谈名流们羡慕不已。

这关中书院卧虎藏龙,多一个桓温,好像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

尤其是现在新安公主作为司马昱的女儿,明显是个歪屁股,就差整个人都挂在杜英身上了,蔡系一时间也对继续争执这件事兴趣乏乏——长公主的态度如此明显,说不定会稽王在私下里都和杜仲渊和来往,只不过欺瞒着陛下和他们这些心腹罢了。

领这点儿俸禄,又是在风雨飘摇、大船将沉之际,拼什么命啊?

蔡系轻轻咳嗽一声:

“朝廷判断或许有不妥之处,还请届时郡公入朝细查。”

与此同时,他心中已经暗下决定,该抖落出去的,等会儿可一定都要跟负责对接的通事馆梁殊抖落出去,尤其是要往何放等人身上泼脏水,不然到时候说不定被杜英清算的名单里面就有自己。

因为蔡系方才心思电转,简单盘算了一下,就发现朝堂上还剩下的这些人,大司马府的属官看来是高枕无忧了,杜英连桓温都打算保下来;而谢安也不用说,谢奕、谢万、谢石这谢家三兄弟都在关中军中,再加上杜英这个谢家女婿,谢安还能有什么差池?

只要不想着造反、乖乖认命,也就是和桓温一起去教书,或者隐居某处罢了。

连带着琅琊王氏也差不多,王羲之在建康府和郗昙眉来眼去也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朝堂上真正能被杜英清算的也就是支持皇族的这些世家,又以何、蔡、褚三大家族为首,定然首当其冲。

此时再不抓紧趁着这一次机会改换门庭,可就来不及了。

心中已经有定策的蔡系,反倒是淡定下来,朗声说道:

“郡公历次战功,朝廷现在细细盘查,也的确有赏罚不明之处,愿意补偿郡公所受委屈,也表彰郡公多年来披甲征战的兢兢业业,因此封郡公为秦王,都督江北军民政务,赐九锡,允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议事堂上,一时沉寂。

封王、九锡、上朝特权,这篡位三件套已经到位了,杜英距离名正言顺的接过来司马家社稷,也就只剩下一个“三请三让”。

当然,三请三让,需要百官请、众将请、万民请,这需要杜英入朝之后再做谋划,能否掌控朝堂、压服天下,还得需要看杜英未来一段时间的施政手段,否则强行上位,很可能引起江左这天下最富庶、百姓人数最多之地的动乱。

关中新政的顺利可以表明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杜英还年轻,现在着急的绝对不是他。

“恭贺大王!”张玄之反应最快,刷的一下站起来。

堂上旁听的文武紧随其后,声音整齐,只不过其中很多都难免带着激动颤抖。

从龙之功,已经从以前的美好幻想真的变成了现实,就在眼前,谁又能依旧保持淡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