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三七章 不急于一时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三七章 不急于一时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当然,天地变色、改朝换代之际,自然永远都少不了愚忠之人,还是有很多自诩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名人大儒站出来抨击杜英这种接管江左各城防务的行为。

这个时代的文化人嘴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日里朝廷管不了他们,更让他们觉得自己吼两嗓子没什么,所以直接从关中都督府接管防务一直骂到杜英是“蛮夷也”。

但是杜英这边也不跟他们客气,叫的最欢的几个,直接全家打包发送到关中去,并且对外声称这些大儒仰慕关中文化、有开化蛮夷之愿,都督府扫榻相迎、竭诚以待。

同时,杜英还直接上表朝廷,说这些大儒口出狂言、侮辱朝廷、侮辱皇室,结果这弄得所有人都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杜英又跟着解释一句:

“杜家,天子姻亲、开国栋梁。尔等辱骂杜某,就是辱骂京兆杜氏,就是辱骂我家先祖,也是辱骂和先祖结亲的典午氏皇族,尔等是何居心?!”

这一下,大儒们也无从回答了,毕竟人家身上流着杜家血脉,是正儿八经的帝族和高门后裔,怎么都算不得“蛮夷”。

甚至经过杜英这么一提醒,人们恍然发现,这位杜都督好像也是司马氏公主的后人,所以现在外戚来顺应天命、匡扶华夏社稷,在合理性上又稍稍多了一些。

朝廷这边诚然知道杜英是在找茬,但是既然已经低头了,此时再因为这些小事惹得战事再起,得不偿失,所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配合着宣布剥夺这些人的官衔和品级。

这些大儒和名士们的官衔,对他们来说自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很多人都只是顶着一个虚衔隐居山中、悠闲自乐,甚至还以辞让朝廷的官职为乐,不断地以此刷名望,当初谢安就干过这种事,越是辞让,名声越高。

但是品级就不一样了,品级是九品中正制下评判一个人才能的最重要依据,因为你是上品,所以人躺在山林之中当隐士,朝廷也会眼巴巴的前来请你出山、配合你刷名声,这样还能凸显朝廷的爱才之心。

而如果你只是一个下品,那么就算做事如何兢兢业业、有所成就,朝廷也不会如此放低姿态,能够提拔就已经是很看得起你了,需要对朝廷感恩戴德才是。

所以高高在上的品级才是这些名士们平时纵情山水、蔑视朝堂权贵、对朝廷的征召不屑一顾的真正底气。

现在朝廷直接连他们的品级都剥夺了,何啻于釜底抽薪?

所以这些人在北上的马车上,听着朝廷的旨意,方才意识到,自己喊出来想要刷一波声望、吸引杜英注意、也给自己攒下青史名声的那些话,到底将自己打入了怎样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些名士们北迁、夺品的下场,无疑直接震慑了整个江左想要站出来振臂一呼、抨击杜英的人,让他们意识到,朝廷甚至连为他们说句话的能力都没有了,之后这江左说不定真的是杜英的天下。

而对付了这些也不知道是真的忠心还只是另有所图的人之后,杜英又开始按部就班的推动新政,很快,姑孰、晋陵、吴郡等关中军队已经接管的州郡,新政如火如荼的展开。

这些地方之前就或因为其交通枢纽地位,又或因为本地世家的支持,推动或者至少接触过关中新政,六扇门也在此做了大量的基层引导工作,所以现在一切由暗转明,进展的非常顺利。

杜英则亲自率领大军在后缓缓推进,震慑宵小。

当然,朝廷这边已经大门打开,恭迎秦王入朝理政,杜英也不可能真的自己慢慢走、无视朝廷,所以阮宁作为杜英的使者,在谢玄率领的两千骑兵护卫下,作为前锋先行抵达建康府。

谢玄引兵屯驻在城外越城,阮宁则带领百余名亲卫入城,来见郗昙。

看着阳光下并肩站着的阮宁和傅末波,郗昙叉腰,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如同这初升的朝阳一样,都督府的年轻人们,注定将会在到来的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郗昙很荣幸,能够成为一个残破王朝的送葬者,也成为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的缔造者。

“大王何时抵达建康府?”

“大王应当已过江抵达姑孰,预计还需要两日功夫,沿途的州县虽不多,却都是百姓群居之处,也是北方流民集中安置之处,大王应该会先往视察、安抚百姓。”阮宁回答,“所以特令小侄先一步抵达建康府,面见皇帝,告知此事。”

杜英起家在北方,麾下将士们也多为北方士卒,再加上这些年其在北方推行新政,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江左各个群体之中,最容易被杜英拉拢、对杜英最有好感的,无疑就是北方流民,所以杜英宁肯不先入建康府、进皇城,也要先安抚北方流民,显然也是为了将这一股庞大的、无序的、存在隐患的力量为己所用。

“事到如今,大王仍然能明辨利弊、把持轻重,令人折服。”郗昙叹道。

若是换做寻常人,恐怕早就已经急不可耐的冲入建康府,可是杜英却并不着急,优先选择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方面是以雷霆手段镇压、扫除那些跳出来指手画脚甚至指着鼻子骂的刺头儿,另一方面则是尽快掌控流民等朝廷和世家之前没有能够彻底掌握的力量,从而打破世家势力对于江左的垄断。

获取了这些北方流民的支持,关中军队在江左的行动也就拥有了群众基础,否则杜英面对那盘根错节的江左民间,一样头疼,总不可能用军队一点点的刨根问底、清绞过去,那样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将不计其数,而且世家今日被扑灭,明日又不知道还有余孽从何处冒出来。

一番折腾下来,原本繁华富庶的江左,只怕还不知道会被折腾成什么样子,这也意味着田地的荒芜、财产的流失和百姓的流离,现在的关中都督府,也一样是在借助北方的广阔地盘硬撑而已,杜英想要进一步推动新政、发展经济,可承受不住江左被打烂了的损失。

能够在这个时候选择不急于一时,先建立并稳住基本盘,从而将未来有可能的清扫战事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