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四四章 人人都想当裱糊匠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四四章 人人都想当裱糊匠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杜英看着谢万送来的亲笔信,顿时哈哈大笑,“这个谢安石啊!”

谢安的意思显然很清楚:

余心知肚明这监察百官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搞不好就是深渊、就是冰河,所以余现在能做的也只有战战兢兢、一步一步向前走。若是这之后闹出来什么岔子,也别怪余之前没有提醒。

而且亦步亦趋,也说明谢安在岗位上也不打算大刀阔斧、雷霆手段。

这乱世里实在是有太多混乱和说不清的制度、规矩甚至是潜规则需要慢慢梳理,也有太多的约定俗称需要慢慢纠正。

这其中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及时更正、什么还能放一放,都是一个大工程,也关系到评判人之对错甚至生死,不可马虎大意,只能慢慢来,所以秦王您也别嫌弃。

否则的话,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这是答应了?”新安公主伸手撑着杜英的肩膀,趴在他的背上看的津津有味,披散下来的秀发不知不觉的划过杜英的身前,若春风拂面,带来丝丝痒感。

杜英抓住她的手,点头说道:

“余既然没有直接清洗整个朝堂之心,那谢安石自然也没有抵死抵抗当忠臣之意。这其中又不是什么胡汉之别、华夷之辩,而且这些江左世家的人对于司马氏有多少忠诚之心还得两说。”

之前的王敦之乱,世家们快乐的分头站队,历史上后来的桓楚之乱,世家们又是快乐的分头站队,说这些家伙有什么为朝廷仗义死节之心,杜英自然是不信的。

在他们的眼里,司马氏也好,王敦也罢,都不过是被世家捧起来的,或者干脆就带着世家本身,改换门庭岂不是情理之中?

“如果夫君不推行新政的话,只怕现在这些江左世家都已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新安公主忍不住感慨道。

杜家是司马家两代外戚,加上杜英已经是第三代——虽然其中一代属于南下的那一支杜氏,但是拢共就是两三代人的故事,所以南下的杜陵杜氏和西去的杜陵杜氏在血缘上是很接近的——再加上杜陵杜氏本来就是北方豪门、中朝勋贵,所以杜英若是高举世家的大旗,江左世家们哪里还至于和今天这样想反抗又不敢反抗、只能各怀鬼胎的样子?

杜英摇头说道:

“舍弃新政而追求世家的身份,那岂不是舍本逐末?世家制度的弊端已经人尽皆知,余若是不能打破这桎梏,那么现在的司马氏何尝不是未来的杜氏?

国家养士百年,又有几多敢于仗义死节的?

尊重所有的读书人,让百姓的生活富饶,即使是一个王朝在四面战事上屡屡吃瘪、主政的皇帝和官员昏庸无能,到了天地倾覆的时候,也会有英雄豪杰前赴后继,为了匡扶社稷、挽回天倾而战。

且看眼前,那些世家膏粱子弟,又有几人愿意为国流血?即使是会稽王身边平日里对我关中都督府不假辞色的蔡系和何放,不也在悄悄然联络我们,想要用朝中情报换来活命机会么?”

新安公主叹了一口气:

“只怕我那父王还蒙在鼓里。”

“会稽王啊······”杜英含笑说道,“皇室之中,有酩酊大醉已经打算将命运托付不知何人的;也有一腔热血、天真的认为这条早就已经开始四处漏水的大船还有挽回余地的。

唯有你父王最是清醒,知道这条船的沉没只是时间问题,而且甚至什么时候沉没都不是皇室所能掌控的,只不过他在会稽王的位置上,被先帝委以重任,有在外有清谈名望,总不可能依旧寄情山水、悠游林下,硬着头皮在支撑罢了。

所以身边的这些人,都是什么心思、又有何打算,他恐怕早就已经看在眼里,而且就算不去监听、打探,心里也能揣测到。

只不过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本来就无力回天,何必还要再揭穿别人的心思呢?

揭穿了也只不过是要面对新的背叛和人心惶惶罢了,只怕会让这船沉得更快。”

“若是换做夫君在那个位置上,是不是还能有余力回天?”新安公主好奇地问。

杜英沉吟许久,方才认真的说道:

“这大厦将倾、大船将沉,本就不是一两代人导致的问题,甚至是从立国的就已经存在。司马氏弑君上位,虽然延续了正统,但在很多人的眼里本来就是得国不正、破坏规矩,自然谈不上有多少效忠之心,再加上中朝几代皇帝或是暴虐,或是痴傻,诱发八王之乱,后又紧跟五胡乱华,因此司马氏积怨日久,等到南迁建康府,积重难返矣。

纵然南渡后出了明君如先皇明帝,又有什么用?若想要拯救这一切,唯有破而后立、拆了这条船重新打造一条小一些但是可能更坚固的。

否则这船上漏洞百出,前人和此代,所能做的也就只有不断的修补这些漏洞罢了。所以为何人人都愿意做那裱糊匠呢?”

新安公主明白过来:

“只要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任期之内堵住漏洞就可以,至于是不是有新的漏洞,或者这漏洞会不会之后再变成更大的漏洞,反正自己已经埋入黄土,自然不可能再追究过来,甚至还能落得一个好名声。

尤其是当这船彻底无法挽回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指责最后那个没有能够堵住、也实在无法堵住如此多漏洞的人,并且怀念之前那些维持着平稳的人,认为正是手腕和能耐上的差异,导致此代掌权者比不得上代掌权者,殊不知大家都是裱糊匠,此代也是在给上一代背锅罢了。”

杜英颔首:

“正是此理,而会稽王虽然有才,但很不幸,他无力改变又不可能拆了这条船的情况下,一切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并且很有可能还要给以前的那些裱糊匠们背锅。

后世人说到会稽王,只怕少不得提一句‘亡国之臣’,并且夸赞还是王丞相、明帝这些人能够力挽狂澜、是中流砥柱。

至于我,好在能够在一条已经沉掉的船上,另起炉灶,方才打造出来现在这条更加坚固并且更大的船。易位而处,身在会稽王的位置上,能不能拆了自家的船重新造一艘,可就不好说了,恐怕需要七分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