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九六三章 杀人要讲究法律

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六三章 杀人要讲究法律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01:13 来源:笔趣阁

如今北方的道教,在杜英的授意、郗愔这个道学大家的亲自操控下,已经向着后世全真教的宗旨发展。

对于如今江左盛行的五斗米道,杜英自然是相对排斥的,因为符箓丹药之说,目前来看只不过是在阻挠社会的发展罢了,什么物理、化学的,杜英已经有了书院和工坊作为底子,并且也在推动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所以直接让书院正儿八经的钻研这些课题难道不是更好么?

自然也没有必要借助于一群所谓炼丹修仙之人的手,而且他们现在着重炼制的五石散什么的,本来就是在毁坏人的根基。

至于佛教,则在那甘露寺主持法洁的主持下,积极和西域佛教接触,交流佛法。

杜英知道此时西域佛教继承自天竺,发展的非常完善,并且一直有深入中原的野心,历史上也的确让他们做到了,所以想要凭借闭门造车多年的本土佛教拦住他们,不太现实。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啊。

因此杜英也没有打算拒绝西与佛教,而是让西域佛教和本土佛教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历史上那些西域僧人深入中原之后基本上也是一心传道,并因此得到了各国的尊重,杜英对他们还是相对放心的,毕竟能够有决心穿越黄沙大漠前来传道的,和江左那些盯着自己山脚下一亩三分田的和尚,在思想觉悟上还是要高一些的。

并且,学习、引进、融合,最终化为己有,本来就是华夏文化最大的特点和长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因为是都督府以官方身份背书、支持这件事,所以道教和佛教在北方发展的都颇为顺遂,此时让其南下,也是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主持这些事情的郗愔、法洁还有谯王司马恬,都是江左世家和皇室的老熟人了。

当然,杜英大概不会让司马恬南下,此时正是削弱皇室的时候,司马恬没必要来刷存在感。

谢安和王羲之对此都没有意见,杜英在平叛和后续管理上,用的都是江左出身的人,这已经给足了面子、留足了余地,若是会稽世家们还有那些和尚和道士们再不能领情的话,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会稽郡的事暂时先如此,建康这边可已经平定?”杜英接着问。

“昨夜有世家妄图自南门突围,皆被镇压。”郗超回答,“另外城外东山也有世家意欲闭门自守,不过因为有谢家的帮助,所以我军已轻松控制整个东山。

所有名单上的罪犯,一个不差,其余不该杀之家眷,今日已着手押解北上。

大王可要今日将这些人斩首示众?”

“不着急。”杜英微笑着说道,“昨天的查抄应该收获颇丰吧?这些钱财都是从何而来,是否搜刮的民脂民膏?”

谢安和王羲之皆是无言,这不是废话么,世家哪一点儿财富不是民脂民膏?这乌衣巷里有几个一清二白的?

换而言之,不这样做又如何住在乌衣巷?

“不只是抢掠民财,而且还有诸多欺男霸女、勾搭成奸、阴谋造反、对大王意图不轨的证据。”郗超微笑着说道,他明白了杜英的意思,“这些罪责林林总总,已足以让这些人罪不容诛。”

欺男霸女什么的肯定没少做,不过阴谋造反就是有点儿牵强附会了,顶多就是想要联手对付杜英罢了。

不过这半真半假的,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再加上会稽郡那边一乱,转眼功夫风起云涌,明眼人自然都能看出来,会稽世家和五斗米道以及佛教恐怕早就已经勾勾搭搭,不然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起来这般声势?

说不定他们真的要阴谋造反,只不过之前未曾察觉罢了。

“那就好,这新时代已经到来了,乱世眼见得要结束了,可不能说杀人就杀人,要讲究律法才行。”杜英颔首。

郗超赶忙拱手应诺。

“不过嘛,对于一些直接敢于挟持陛下、刺王杀驾的,也不用客气。”杜英接着说道,“昨夜作乱禁军的首级,可曾挂在大司马门上?”

“已在彼处。”

“这些事情,起因、结果,都要通过报纸和老百姓讲清楚,让他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孰对孰错、孰忠孰奸。”杜英缓缓说道,“可莫要误会了本王的一片苦心。”

一时,众人表面上都唯唯诺诺,心里皆忍不住感慨于秦王的无耻。

不过······正是因为秦王不要脸,才能走到这一步,也才能在未来继续坐稳那个位置。

会稽郡叛乱,显然也打乱了众人的计划,按理说明天就应该准备三请三让第一下了。

小皇帝已经完全被隔离、控制起来,继续拖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现在会稽戡乱,自然不能再有动作,否则一边喊着会稽叛军是逆贼,一边督促小皇帝禅让,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好在杜英也不急于这一时,司马家三代人走的路,自己三年之内能够走完就满足了,现在也正好可以借助摄政,刷一刷名望。

众人散去后,杜英单独留下了谢安。

“三叔打算何时启程?”杜英问。

私下里场合,杜英直接按照家里的关系称呼之,自然也是表示亲近。

谢安和王羲之现在显然也只是帮着秦王府的属官们熟悉朝政、做好交接工作而已,对于关中新政,他们了解有限,甚至之前还怀有偏见,自然不适合、也没打算继续留在朝堂上,遵守之前的约定,动身前往关中。

谢安将要配合任群,继续构建关中的监察体系,这虽然是一个得罪人的活,但是以谢安的手腕、心态和威望,还真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任群自己的确撑不起来场子。

王羲之则会前往书院任教,这也是因为他的身体仍然没有好利索,自然没有余力能够为政务奔波,且琅琊王氏和秦王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谢家那样如胶似漆,王羲之本来就不奢求自己能够得到秦王的信任,人在关中,其实有点儿“自请为质”的味道在其中。

谢安闻言,微笑着说道:

“应该就是这两日了,先等等会稽郡那边有没有消息传来吧,说不定还需要余同右军出面。

大王有意想要更迭整个朝堂,但也不能急于这一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